查看原文
其他

行走梅州:叶剑英元帅故乡行

2015-08-01 客家圈

叶剑英故居


叶剑英纪念馆位于梅县雁洋镇虎形村,这里依山傍水,林木葱笼。1897年4月28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十大元帅之一的叶剑英元帅就出生在此,并度过了他的童年、少年时代。




  1987年叶剑英元帅逝世以后,梅州重修了叶剑英故居,并在故居旁兴建了纪念馆。2007年,叶帅诞辰110周年之际,一个以展现伟人风采和客家特色为主线,占地482亩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叶剑英纪念园全面建成。


【成语】:盛德若愚

【拼音】:shèng dé ruò yú

【解释】:盛德:极高的品德;愚:愚笨。形容品德高尚的人谦逊朴实,外表看来好像愚笨的样子。

【出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其容貌谦退有若愚鲁之人然。”


叶家邻居们在商议修缮祖祠


叶剑英小时候读书的桌子


宜伟:字剑英,配:冯华、曾宪植、吴博、李刚,生三子,选平、选宁、选廉,三女:楚梅、向真、小英.......家谱名单非常详尽。


热情好客的虎形村乡亲们



好好看看



  叶帅故居是一座普通客家民间农舍,泥土石灰混合结构,共有15间房子,其中4间为叶帅家所有。右侧第一间是厨房,第二间为叶帅父母亲的卧室,墙上悬挂着叶帅双亲的遗像,卧室里摆着古典风格的木床、木桌、木椅等,左侧后角两间分别是叶帅少年时代的卧室及书房。


叶剑英的祖父叶福智在下虎形村附近的横山镇以屠宰为生,他借屋娶妻,共生了5个儿子,分别取名:铭祥、钦祥、鉴祥、锡祥、钻祥。5个儿子都继承了父业,经营小本生意,后来4个儿子去了南洋谋生,只有他最小的儿子钻祥,也就是叶剑英的父亲留在了家里,叶福智1893年去世,活了65岁。



客家仙人粄

仙人粄又名草粄,是广东,福建一带著名的汉族小吃,是一种清凉饮料,还可以临时充饥。它是用仙人草熬成的。农历入伏吃仙人粄是客家人的习俗,据说这天吃了"仙人粄",整个盛夏都不会长痱子。仙人粄有降温解暑之功,且无受冷患寒之弊,在"仙人粄"中调入蜂蜜,再洒上点香蕉露,食之清甜爽口,沁人心脾。

爽爽喝一杯

游人很多




叶剑英的父亲叶钻祥,自幼随自己的二哥钦祥习武练功,曾在梅县考取武秀才,但无官可做,只好在家乡做小本生意。他为人耿直宽厚,常帮别人杀猪、打鱼,有时兼作“水客”,出洋为华侨和侨眷捎钱送物,很讲信义,受人敬重。叶钻祥19岁时与比他小一岁的陈秀云结婚,他们共生了4男4女,由于贫病交加,其中两男两女幼年夭折。叶剑英还算幸运,和一个弟弟、两个妹妹勉强活了下来,父亲给他们分别起名叫:叶宜伟、叶宜导、叶才英、叶顺英。







  叶剑英的母亲陈秀云,1873年出生,广东省梅县松口镇教乡田背村人,父母是世代务农的客家人。客家人历来注重男孩的教育,以求取功名来光宗耀祖,女孩则自小就培养她如何将来操持家务,相夫教子。陈秀云在家中为长女,没有读过书,自幼随父母参加家务劳动,18岁时嫁给雁洋下虎村的村民叶钻祥,夫妻感情一直很好。



  客家妇女以勤劳、能干、俭朴著称,陈秀云就很典型。她平时操持繁重的家务,还常帮人打点短工,以补贴家用,是下虎形村里有名的贤妻良母。晚清的中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叶家的经济状况与梅县大多数人一样,十分贫苦,家中常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母亲是叶剑英的第一位启蒙教师,母亲用客家妇女的勤俭美德教导着叶剑英。一般是妈妈做饭,叶剑英就帮阿姆在屋外捡柴,然后学着妈妈的样子生火。妈妈下田劳动时,叶剑英就在田里拔草,或者帮妈妈提提篮子、送送农具。妈妈劳动不歇脚,叶剑英也不会停下来。因为家里常常缺粮,陈秀云就在家立下一条规矩:不论大人孩子都不准剩饭,哪怕掉一颗饭粒也要拣起吃掉。所以叶剑英从小就养成了爱劳动、节俭的习惯。母亲的言谈举止就是叶剑英小时候一部无字的“教科书”。



1921年春,叶剑英再次回家为父亲奔丧,1925年,叶剑英作为东征军第二师参谋长率部进攻梅县县城,攻克梅县后,叶剑英奉命任梅县县长。


叶剑英在梅县任县长期间,因为公务繁忙,但他挤点时间也要回家探望一下母亲,后来他把母亲接到县城,并亲自照料母亲。不久,叶剑英奉命离开家乡回到部队,母亲又回到家乡。1927年冬,在广州起义前夕,叶剑英间隔两年后,又回到母亲身边,并陪母亲住了几天。广州起义失败后,叶剑英托弟弟叶道英陪同母亲秘密来到香港,在大埔圩一个住处暂时安顿下来。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占领了广东省会广州,国民党广东省机关北迁韶光,当时在广东省财政厅任职的叶剑英的弟弟也与母亲一块迁到韶关,1944年夏,日寇北犯韶关,叶母正患糖尿病,为了母亲的安全,叶剑英来信让弟弟陪老母亲及幼小的子侄赶快回家乡梅县去,叶道英十分尊重哥哥意见,并按哥哥的话去做,他先租包了一部卡车让一家人离开韶关,自己留在韶关,卡车辗转数天后,抵达兴宁,再改乘民船回梅县,途中痼疾多年且年逾古稀的母亲不幸病故在船上,终年73岁。得知母亲病故的消息后,叶道英急忙从韶关赶回雁洋堡家中为母亲料理丧事。


  那时剑英并不知母亲已经去逝,就在治丧的日子里,叶道英突然又收到了哥哥给母亲的来信,当天夜晚,叶道英跪在母亲灵堂前,边哭边把信的内容念给已经去世的母亲听,叶剑英的信中说:“(母亲大人)您今年已是73岁高龄了。我很抱憾。当你61寿辰、71寿辰时,儿子都未能为母亲祝寿,故希望您长命活下去。当您81岁寿辰的时候,新中国就涎生了,那时,我一定在您身边,为母亲祝寿••••••”


后来,叶剑英在延安知道母亲已去逝后的消息后,他万分悲痛,就又给弟弟复了一信,叶剑英在信中写道:“我们兄弟应该时刻怀念母亲的伟大母爱,并将伟大母爱发扬为爱全国人民乃至全人类。我为了悼念母亲,已经把胡子留起来了,使得能摸着胡子就想念着慈祥的母亲。”。还写下了“尸骨抛沟曾逆料,阿姆生我最艰难”的悲痛诗句,还特意留须,用以怀念母亲,他说:“每当我摸到胡子就想到母亲,我用伟大的母爱去爱全中国人民!”



1950年5月3月,叶剑英从弟弟手里得到一幅母亲遗像,看着母亲慈祥而微笑的遗容,叶剑英为没有给母亲尽到孝心而深感遗憾,他提笔在母亲的照上端写了一行字:“为人民的中国而欢欣!为人民的儿子而微笑!1950年3月3日伟儿”。而且叶剑英一直把母亲的这张照片挂在自己的卧室中。


解放后,叶剑英曾经4次回乡探望,有3次去母亲坟前祭拜,一次在过去父母的卧室里凝视父母的照片。1951年5月,时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书记的叶剑英,到粤东地区调查了解土改成果,他趁此机会悄悄回到梅县,这也是他解放后第一次回到家乡,他先来到母亲坟前,在坟前伫立许久,当天夜里他住宿在村头的梅江岸边,第二天大清早,他绕着虎形村走了一周,这次回来他并未惊动乡亲们。


1953年10月15日,时任中共中央南方局代理第一书记,中南军区代理司令员和中南行政委员会代主席的叶剑英再回故乡,下午约三时半,叶剑英一行乘木船从丙村顺水而下,在雁洋麒麟寨码头登岸,然后徒步回老家,16日早晨,他前往父母墓地前祭拜,而后登船离开,并挥手与沿岸送别的群众作别。


1971年1月6日,叶剑英因公顺程又一次回到了故乡。这次回乡,叶剑英看望了煤矿工人,还到母校东山中学与老师们座谈,还漫步到了农贸市场。1月8日,叶剑英乘车直达故居,他走进自己当年出生的房间里,仰望双亲的遗照,追忆往事,眼泪顺着面颊静静流了许久。

1980年5月13日,83岁高龄的叶剑英带着儿子、媳妇、曾孙四代人回到家乡,并到瓜坪顶为母亲扫墓,还在母亲墓前合影留念。




叶剑英纪念馆

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虎形村,在叶剑英元帅故居的左侧,距梅州市区33公里。纪念馆建于1987年7月,1989年10月22日竣工,原国家主席杨尚昆亲笔题写了馆名,原国家副主席王震等领导和海内外各界人士计200多人参加了隆重的开馆剪彩典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