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客家妹喜欢讲“客家话”,为何"客家古"不喜欢讲客家话?

2015-08-29 刘淦明 客家圈

一天,一个朋友打电话给我。他人在广东其他市,喜欢粤语文化,出去外面都喜欢用粤语沟通,开始他跟我说的是粤语,看我一直用客家话他才改说起客家话来。

我很好奇的问他:“为什么我俩都是客家人你还要说粤语?”。

“哎呀!这里是广东嘛,讲白话通用一点,而且觉得挺高大上的,你也要学说白话的啦。”

“对,但是客家话也是广东话,况且还是中国一大方言。你应该以说客家话为骄傲。”

“但你不觉得在外说客家话有点土鳖吗?而且有些人听不懂的,白话才是通用的。”

“为什么客家话就不能通用?”

“这个……”

其实道理很简单,举个例子,现在为什么网上很多人都崇洋媚外?而在国内,为什么连自己的抗日英雄的事迹都屡屡遭到怀疑?为什么能用英语跟外国人交流,就在朋友圈显摆的不要不要的?话题回到语言上,白话跟客家话相比之下,客家年轻一代就感觉已经分出轻重。




1客语在南宋已经定型

我们的客家话其实不输任何语言,客家语是客家人之间的独特语言。保留部分古汉语、畲语发音,它本身是民族多语言融合的产物。


客家话分布图

《客家源流考》中有说:客家人通过所谓的近千年的五次大迁徙中,最终形成汉族的一个新民系。我们的祖宗凭着顽强的毅力成就的客家文化,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继承下来呢?

客家语言虽然直到20世纪才开始定名为“客家语”,但是一般认为在南宋便初步定型 。

宋代《图经志》中记载:“潮之分域隶于广,实古闽越地。其言语嗜欲与闽之下四州颇类,广、惠、梅、循操土与语,则大半不能译。惟惠之海丰与潮为近,语音不殊。至潮梅之间,其声习俗又与梅阳之人等”。说明当时潮州与梅州都有各自的土音,彼此不能相同。而梅潮之间所操土音则与梅州同,宋代潮梅之间相当于今天的大埔丰顺等地,皆是操客家话的地区。这揭示当时广东的方言分布于今天大体相同,可推断早在宋代客家方言已经形成。

2讲客家话讲的是尊严

我们出生在客家,在客家文化氛围中长大,这是港湾,是我们的根,我们有义务承担自己的客家语言及其文化。客家前人流传最广的一句话是“宁卖祖宗田,莫忘祖宗言;宁卖祖宗坑,莫忘祖宗声。”在外面讲客家话,最主要的是尊严。

在台湾,闽南移民比例压倒多数,除国语外,闽南语成为台湾的强势语言之一。


1988年台湾的“还我母语运动”

台湾地区曾于1988年发生了“还我母语运动”,后来逐步发展客家语现代媒体,使客语得以在现代社会中继续传承。客语流行音乐的诞生和发展,公共生活领域语言服务的出现等,使客语走出封闭,迈向现代化,融入了时代潮流。目前,客家语是台湾官方语言,苏里南法定语言。

现在越来越多的客家年轻一代,从思想上到行为上都渐渐地被其他文化同化,有些是形式所迫,更多的是自愿的甚至可以说趋之若鹜。作为一个客家人,不会针对普通话推广进行阻拦,不会歧视其他语言,最起码应捍卫自己的客家母语,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3捍卫客语就是捍卫客家文化

因客家人传统地区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客语的传承曾一度依赖于不受外界干扰的封闭社会和口口相传的严厉祖训。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封闭社会被快速的城市化瓦解,传承客家语的传统法则也在信息时代逐渐被抛弃,客语因此成为世界上衰落最快的语言之一。


客家话吟诵从学童谣开始(刘沅声泥塑作品《月光光》)

客家人去广西、台湾超过三百年还当自己是客人而非主人,正是这样的姿态,才让其他语言文化有机可乘。别人的学校、电台、电视台!展示了白话无处不在的生命力。客家人能学广州人的一成已经够使客语生存下去了,偏偏客家人年轻一代的心态就是那麽陈旧、落后,却要一副自以为跟上时代的潮流,结果只有面临淘汰的命运。

语言的流失是及其可怕的,百多年前的清朝大国,正是满家天下,满族贵为第一民族何等风光。而百年之后的今天,据说能说“大清国语言”的,只剩下区区几十人。


《客方言标准音词典》,张维耿著,2012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

我们是中国人,在国外我们会以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我们是广东人,在省外我们会捍卫自己的广东文化。同样,我们是客家人,我们的客家文化不能丢失,我们同样希望客家话能走出客家地区,面向的是更广阔的空间。


鸣谢:客家精英手机报






客家圈综合资讯平台

南粤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生活媒体平台、分享、收集热点新闻事件,为小伙伴们带来最实用的生活资讯!

线上线下 欢迎合作,联络邮件:kejiaquan@139.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