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7年9月9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中秋国庆转老家:客家人需做两件事

2015-09-26 客家圈

第一件事 摘当妮



桃金娘,客家人叫“当稔子”,或者叫:当妮、当尼子,又叫石榴子、稔果,学名叫“桃金娘”,是粤东地区的山岭野果,生长在酸性土壤的丘陵坡地。当妮子甘甜至美,不止小孩子爱吃,大人也爱吃,在过去那个缺少粮食的年代,当妮更是一种充饥的美果。











小时候让我们从这个山坡转到另一个山坡,吃到肚子胀,吃到拉不出屎,吃得满嘴都是紫黑紫黑的,现在想起来还真是怀念呀!












吃不完的当妮还可用来酿酒!据说当妮酒补肾效果极好,按现在潮流的说法,就是“男人的加油站、女人的美容院”。










关于当妮,很多人都仅仅把它当作一种普通的野果,其实它很了不起的。当妮非常非常滋补,能补血安胎。







有些朋友贫血啊,病后体虚啊,神经衰弱啊,耳鸣啊,多吃当妮,效果非常棒!










当妮叶也有它的特别用处,譬如可以用于急性胃肠炎,也可以用于消化不良拉肚子等。当妮树根亦可入药,可以治疗风湿、肝炎及血脂高等疾病。







补血,滋养,安胎。用于贫血,病后体虚,神经衰弱,耳鸣,遗精。







收敛止泻,止血。用于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痢疾:外用治外伤出血。













祛风活络,收敛止泻。用于急、慢性肠胃炎,胃痛,消化不良,肝炎,痢疾,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功能性子宫出血,脱肛;外用治烧烫伤。根含酚类、鞣质等,有治慢性痢疾、风湿、肝炎及降血脂等功效。



【禁忌】大便秘结者禁服。

《台湾药用植物志》:“儿童食之,或大便难下。”


看了当妮这么多好处,是不是感觉又馋起来了,

转家乡有空邀上三五好友到周边的山坡上

再去回味回味小时候的味道吧!




第二件事



给小孩讲客家地区的月亮故事

传说,八仙过海以后,备奔东西。张果老和他的牧驴童子,带着从龙宫取来的月桂宝树,到了月宫居住。


不久,嫦娥偷吃了灵药也来到月宫,做了张果老的女徒弟,日夜帮助师傅酿酒、炼丹。


一个少妇,一个牧童,两人渐渐地爱上了。


有一次,嫦娥与牧童在幽会,被张果老捉住了。张果老装出十分慈祥的样子,笑嘻嘻道:“年轻人相好,何必瞒着老夫呢?”嫦娥与牧童“扑通”跪下,哀求师傅饶恕。张果老假意地说: “老夫成全你们,但有个条件,你们必须为师傅办妥一件事。”嫦娥与牧童异口同声地说:“多谢师傅关心,我俩一定办妥。”


张果老哈哈大笑:“好、好、好!你俩起来,现在就去办吧!”说完从身上解下一个酒葫芦说:“嫦娥,你去把酒装满。”


张果老又取过一把斧头,对牧童说: “你去把那桂树砍了回来。”张果老又说:“你俩假若事情办不好,就不要怪为师的薄情了,你们一直到办妥了才能回来,到时老夫为你们办喜事。”


谁知,一个是张果老的宝葫芦,一条是龙宫的宝树。痴情的嫦娥年年月月,日日夜夜不停地装酒,也装不满;痴心的牧童一斧斧用力地砍,但一歇气,桂树又长回了原样,永远砍它不断。就这样,一个装,一个砍,永远也没有完。


现在,每当农历十五,夜深人静的时候,你眺望月亮,依稀可以看到牧童一直在砍树。



下面是月球背面的照片,非常难得!



月球背面图


【客家中秋节习俗】


客家人过中秋吃月饼、赏月等习俗与全国其它各地大致相同。客家人称八月节或八月半。


  “月光华华照山坡,山峦山岭树山多,中秋客家山歌日,山上山下唱山歌。”每当中秋月圆之夜,客家山村的乡亲们便会围坐在一起,对月当歌,赏月谈心,这是客家人在中秋之夜唱山歌的真实写照。


每逢中秋圆月升起时,客家的人们早早便在庭院、楼台,或屋前的禾坪对着月亮升起的地方,摆出月饼、花生、柚子等果品,准备“敬月光”活动。


  拜过月后,一家大小在外面赏月、吃东西。赏月是大人们的事,小孩子一般不会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赏月,而是在皎洁的月色下追逐嬉戏,此时是他们的天堂。而吃东西则是有些讲究的。家长往往先让大家吃这些祭过月神的祭品。在华夏祭祀文化中,有这样的传统,就是在神主享用后,祭者常常会把祭品分吃掉,这样整个祭祀礼仪结束。我们分吃过程,一方面接受了月神的赐福,一方面履行了传统的祭祀文化。梅县人的说法是,吃了这些祭品更“乖”,吃了有福气的,吃了会更吉利。


  在梅州,除了月饼这个传统的、带有普遍意义的中秋食品外,柚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食品,品种有金柚(沙田柚)、蜜柚或水晶柚。而吃柚子也是有一定的含义的。“像剖柚子叫‘杀柚’,带有驱邪的意思在里面。也有说剥柚子皮是‘剥鬼皮’,寄寓了驱邪消灾的愿望。”


  客家地区的月饼,除普通月饼外,有“五仁月饼”,还有一种用糯米粉加糖压制成大小不一的圆形糕。虽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但客家人始终继承传统饮食文化又在发展民间饮食文化,而中原遗风始终不变。







客家圈综合资讯平台

南粤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生活媒体平台、分享、收集热点新闻事件,为小伙伴们带来最实用的生活资讯!

线上线下 欢迎合作,联络邮件:kejiaquan@139.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