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福建客家】什么都敢吃的闽西客家人,看看他们究竟敢吃什么?

2016-05-17 客家圈


客家人从中原南迁而来,石壁祭祖仪式沿袭中原古礼:出主、燃烛、设案、上香、跪叩、荐食、储食、初献、读祝、再献、三献、焚祭文、纳主、撤、馁等十五项程式



石壁,位于三明宁化县的一个小山村,这里是客家人的祖地,是家族记忆的源头,客家人把这些记忆留在了族谱里,留在日常的民俗中,也留在了他们的味觉里。


食物凶猛

鱼生,老鼠干。

这是宁化两道最有名,也最生猛的美食,喜爱者,下箸如飞,大快朵颐;害怕者,不忍直视,避之不及。


生鱼片


先说鱼生,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环境的改变,很多地方已经难寻鱼生的踪影,但在宁化,生鱼片可是很正宗的。鱼需用草鱼,两三斤为佳,在制作之前,先将鱼放清水中养两三天,吐尽腹中污物,然后方可下刀。

生鱼片制作过程


生鱼片的制作是一项技术活,但见厨师用毛巾裹住鱼头,快速用刀背去鳞、内脏,过水冲洗干净后再去皮剔骨。而后就是关键的切片,宁化的生鱼片是不提前放血的,鱼肉血污用干净毛巾擦干,师傅再快速走刀,鱼肉便成透明薄片。动作之迅速,令人眼花缭乱,还未看清,已经打完收工,摆盘上桌。但见切下的鱼片红如胭脂,白如冰雪,令人食指大动。厨师的刀功决定了这道菜的口感和味道


时下吃生鱼片有很多顾虑,最怕的就是寄生虫,防御的关键就要看蘸料了。而宁化当地推荐喝高度白酒来消毒。一口白酒,一口生鱼片,鱼片的甘甜和白酒的辛辣,在口中回味,让人大呼过瘾。

再说老鼠干。客家人吃的老鼠,其实并非家鼠,而是活跃在田间地头的田鼠,营养美味。每年立冬之后,田鼠正肥,恰是捕鼠吃鼠的好季节。宁化的老鼠干往往用米糠熏烤,呈金黄色泽,油锅爆炒之后,就是一道下酒美味。

老鼠干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老鼠干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而且,客家人给老鼠干赋予了补肾的功能。


中原遗风

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宁化的擂茶不放米,甚至不一定要茶叶,以中草药为主,讲究按时令喝茶。客家人劳作之余,喝碗擂茶,既解渴,又充饥。在客家公祠门口有好几家擂茶店,现做现喝,乡土气息十分浓郁。

擂茶配料,有添福、添寿、添财、添茶之意


时令和功效是宁化擂茶最注重的地方,夏天,喝清凉解毒型;冬天,喝补中益气型。宁化人喜欢从地头现采回小叶金钱、鱼腥草等中草药,擂一钵清凉解毒的擂茶。草药先洗净、切碎,与茶叶、油、盐等同时放入擂钵中擂成稀泥状。

擂茶能手张三金


尔后,大锅里把水烧开,各种配料,如花生仁、绿豆、赤豆、玉米、粉干、瘦肉、猪小肠等数十种,有选择地放入锅中。煮熟后,倒进擂好“茶泥”的擂钵中,再放入一些葱花、芹菜等香料,最后浇上山茶油,这钵擂茶就大功告成了。

擂茶获宁化客家小吃金奖


做好的擂茶,一股青草的气息扑鼻而来,用筷子搅搅,芝麻和茶油混合的香味令人食指大动。一口喝下去,擂茶的香味、草药的清新直冲大脑,不觉神清气爽。

习惯了面食的中原人,来到宁化后他们取而用米,我们可以理解为对面食的怀念。

米包子,又称韭菜包,外观上看,和饺子没什么区别,特别就在米包子的外皮是普通大米做成。米包子的馅一般是韭菜,配上猪肉香菇等,吃时上锅蒸十几分钟即可,清香扑鼻。

米包子


而宁化烧麦的特点也在于外皮,这里烧麦皮是芋头加地瓜粉制成,也颇费功夫。

烧麦


八大碗和小吃

宁化客家人办酒席,实实在在,基本上没有什么花架子,所谓的八大碗,无非是鸡鸭鱼肉,时令菜蔬,吃饱吃好就是待客之道,精细一点的酒席,多少几道菜,凑个“二烧二白八大碗”,还是要吃饱。当然,不管哪个酒席,总少不了入口绵柔,后劲十足的客家米酒——这是客家人待客的满满诚意。


宁化八大碗


宁化传统菜肴以咸鲜为主,肉类居多,注重原汁原味,烹饪方式简单实在,完全靠食材取胜。一道清炖土猪肉,简单得不得了,清水加上土猪肉,炖足火候,汤甜肉香;一道白斩鸡,也很简单,吃的就是土鸡的口感……

如果不想被酒席烦扰,随便街头走走,街角拐弯处,也许就有美食一家。


宁化说得上来的大菜不多,但宁化的小吃却是花样百出,并不逊色于名声在外的沙县小吃。据统计,宁化小吃上百种,拿到“福建名小吃”的有41种,拿到“中华名小吃”称号的小吃也有15种之多,细细一数:烧麦、米包子、黄粿、兜汤、勺子粉、蛋饺、伊府面、驼子、大卷、松丸子、煎丸等等,在宁化街头走上一圈,基本上都能吃到。

勺子粉


酿豆腐


伊府面


羊肉兜汤



光饼


驼子


小吃不小,虽然简单,承载的确是满满的乡愁。


文 陈文波  图 吴军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