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丽广东︱丰顺VS大埔——谁美?

2016-06-27 南方杂志 客家圈

【美丽广东-美丽丰顺】

震撼!罕见美景似仙境

韩山有你意想不到的红色记忆



策划︱黄良阳

撰文︱李焱鑫

供图︱卢胜文、程晓丹,谢永波,谭楚湘



韩山之巅,常年朝暮云笼,时而喷云半腹,时而独露峰头,变幻多端,美丽异常。


走进丰顺,总被无数个“第一”震撼着:粤东第一高山、粤东第一瀑布、粤东第一漂流、粤东第一大峡谷……潮州、揭阳、汕头、梅州四市的中心,竟有如此大器之境。


丰顺之美,首在韩山。站立山巅,视界自然开阔,茶田碧色、白云喷薄、瑰丽奇特,如梦似幻。唐时途宿此地的文学家韩愈,心灵是否也被这“韩岽笼云”同样触动?那是壮美间奔腾千载的青云之志。


丰顺之夜


韩山,是韩江与榕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却见证着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的水乳交融。自强厚德的客家人,勤勉敢为的潮汕人,在丰顺这片土地上书写着各自精彩,又浑然一体的传奇。如果说丰顺是一曲乐章,那便是客家山歌与潮汕丝竹的回响,一如舞台中央的韩山,既有春夏娇艳,亦有秋冬傲骨。


韩山的色彩是丰富的,一时枫叶如火,一时霜雾洁白,而丰顺的历史,则是红色的。九龙嶂、北山嶂山区腹部的龙岗镇马图村,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粤东最早建立地下党组织和开展武装斗争的地区之一,朱德、陈毅、罗荣桓、聂荣臻等共和国元帅都在这里留下革命足迹。



粤东第一峰---铜鼓峰


今天走进马图村,仍要越过一座座高山。必须感谢这崎岖的山间道路,80多年前,正是这天然屏障为红军保留下革命的火种。红军军事培训学校西华古寺、红四军军需部、两次“马图会议”旧址以及丰顺县苏维埃政府、闽粤赣边粤东支队司令部、练兵场等革命遗址,激荡着多少韩山般的刚毅往事。


革命年代虽已久远,红色,依然浸染着丰顺,当年志士先贤的奋斗牺牲,成就了今日民众的悠然自得。身处城市喧嚣许久,越能体会丰顺人对幸福的概括:清新空气间,20余处温泉自然出露,惬意浸泡便能洗去一天尘埃;相思河畔,山潭因水质好而碧绿如玉,连倒影都美不胜收,一帧一画,不正是生活的写照?



马图村见龙居,是红四军军部旧址,朱德就曾在此住宿三天两夜。


丰顺人对历史的感念,对幸福的守望,世代相传。2008年6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埔寨火龙”,火花四射,热情奔放,那不就是一段精彩的丰顺故事,一首壮丽的家国史诗?


温泉、漂流、瀑布、登高,这张山水名片依然在等你。可每当走进这里,惊叹间却有太多感动,太多追溯,那不只是山水,那是属于一个民族的故事。



元宵节埔寨火龙表演吸引数万人观看。



大美丰顺




“温泉、漂流、瀑布、登高”是丰顺山水的名片,或感受“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或泛舟碧波荡漾的波面,总能让人放慢脚步,放松心情。




韩山生态旅游度假区一角



八乡山大峡谷



八乡山茶园



龙归瀑布



温泉夜景



漂流



八乡“花花世界”,花海如织。



红色丰顺




巍巍九龙嶂,几多英烈魂,重访丰顺红色遗址,惬意的青山绿水下,耳畔依旧飘忽着炮声隆隆。





1929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进入马图后,政治部驻于“得震楼”。


大革命时期红军标语



红四军纪念亭



丰顺东山公园的革命烈士纪念碑



坚真纪念馆前的李坚真雕像。李坚真(1907—1992),女,丰顺人,革命家,妇女运动杰出领导人,曾任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她毕生矢志革命,被毛主席称为“不简单的女书记”。



丰顺简介




丰顺县隶属梅州市,地处潮州、揭阳、汕头、梅州四个地级市的核心位置,素有“梅州南大门、潮汕后花园”之美誉。“客中有潮、潮中有客”的客潮文化,令当地人杰辈出,韩江韩山,孕育出“财丰人顺”的发展生态。乘粤东西北振兴政策的东风,当地丰顺新区和韩江(中上游)生态文化经济带“一区一带”建设正有序推进,更多的景致,正等待游客探幽。




畬族姑娘采茶叶


来源︱南方杂志微信公众号

编辑︱莫群

统筹︱戎明迈


【美丽广东-美丽大埔】

有一种诱惑,叫客家“香格里拉”




撰文︱李焱鑫

外联︱黄良阳


供图︱大埔县委宣传部



缥缈山间


初识大埔,便被这群山环抱。头枕丰溪的鸡妈岽,左有奇秀的西岩山屏护,右有巍然的五指山拱卫,双髻山、帽山、三县岽和鸟子石落子其间,遍野形态各异、神气活现的“石雕”,一展自然的奔放,好一派雄浑之像。


大埔,古称“万川”,意为“山中山”。大埔山峦起伏,雄浑间却不失温顺,峰顶下望,只见一条条玉带环绕其中:流光的梅江、波涟的汀江、婀娜的梅潭河汇流进韩江。三江汇一流,半城山色半城湖,所谓“客家世界的香格里拉”,诚不负斯言。


客家围屋里的祈福活动


有水绕过的山,总是那样清秀温柔。有人托起的山,从来便是果敢坚毅。大山深处、三江岸边,大埔留下过太多红色故事,写下属于这片土地的壮怀激越。


1927年秋,朱德带领南昌起义军到三河坝,与敌激战三天三夜,掩护主力转移。可以说,没有三河坝的浴血奋战,就没有来年的井冈山会师,共和国的走向很可能是另一种呈现。


大埔,隐于闽粤之边陲,大埔,却与共和国命运息息相连。英烈血肉,筑起三河之城,引来苏维埃政权遍地扎根。途经青溪的红色交通线,为中央苏区输送着革命精英和军用物资。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叶剑英、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更是在大埔的土地上为新中国的未来奔走。



“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兴建于1963年。现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这是广东首个被确认的“中央苏区县”,写着埔邑儿女用生命书就的神话。群山秀美间,是江河壮阔,是豪情千钧。


今日走近大埔,群山依旧,江河依旧,昔日硝烟虽然散去,大埔人的风骨仍在。


立足村落,景观便在身边。一座座宏伟质朴的民居,巍然间显出淳厚,灵秀中透出智慧。这些保护完好的客家圆楼、方楼、围龙屋……将大埔打造成一座独具特色的客家民居博物馆。而在实用的生活设施、丰富的风水内涵、合族而居的尊卑秩序间,总能看到客家人忠孝、贤惠、勤劳、勇敢的伦理美德。



大埔迄今留存文物古迹、清民居建筑且保护完好者众多,文化积淀深厚之古村落比比皆是。


客家民居,孕育出客家一代代豪杰俊秀。这里有新加坡开国总理李光耀、现任总理李显龙的祖居,这里诞生了民主革命家徐统雄和他集资兴建的全国最早的“中山纪念堂”,这里哺育过近400名翰林、进士、举人,这里在民国同期出过四位省主席、抗日名将……



慢生活小城


今日的大埔,是一座慢生活的小城。油菜花绽放田间,映衬着本地人的笑容,舞龙鼓声不断,那是本地人对生活的热爱。游人身临其间,每每会静下心来,任由这群山环抱、青翠欲滴,欣赏着梅潭河水在身边缓缓流过,感受着这座山城的灵性和生机。


只是脑中,总有一丝感叹挥之不去:是当年怎样的不朽功业,才换得今日的精致从容?


这是一座大埔的启示,这是一个民族的真谛。



大埔革命烈士纪念碑


红色大埔


大埔,激情燃烧的红色土地。数以千计的埔邑儿女,用生命书写了革命的神话。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叶剑英、陈毅等一大批革命家,在这里留下奋斗的足迹。


大埔朱德纪念雕像。八一南昌起义后,朱德在大埔独立指挥了三河坝战役。大埔因留下了开国功勋的足迹和战斗事迹,被认定为广东首个中央苏区县。



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旧址位于大埔县枫朗镇大埔角新村仓下,“皖南事变”后,南委机关转移到此。



纪念碑下的红领巾



启明寺始建于明代中叶,距今有400多年的历史,1948年,中共闽粤赣边区工委曾在此从事革命活动。


醉美大埔


大埔县城群山环抱、青翠欲滴,给这座山城注入了灵性和生机,形成了“半城山色半城湖”的景色。


汀江的早晨


青溪“江畔人家”旅游度假区



山间清涧



古宅花海


人文大埔


文化之乡的丰腴土壤,培育了大埔枝繁叶茂的民间文化,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特殊的地域环境,形成了大埔富于客家传统的民俗乡风。



梅硿古道全长约15公里,千年来,它一直是大埔、饶平和闽西等地人们通往三河坝到海内外各地谋生的必经之路。



三河古城墙筑于明嘉靖42年(1563年),是广东省迄今为止发现并保存最好的明代城墙。



客家舞龙



大埔人家


大埔简介



大埔新农村


大埔县是梅州市辖县,地处广东东北部,韩江上游。全县人口50多万,海外侨胞50多万,有“华侨之乡、文化之乡、陶瓷之乡、名茶之乡”之誉。



城中晨曲


大埔县人杰地灵,民风净朴,山清水秀,具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又因革命时期的特殊功绩为人景仰。近年来,大埔围绕“红色革命、绿色生态、客家人文、美丽乡村”四大主题,将革命旧址遗址资源与珍贵的绿色及古色旅游资源组合起来,全力推动大埔红色土地实现绿色崛起。



大埔花开迎宾客


来源︱南方杂志微信公众号

编辑︱莫群

统筹︱戎明迈







点击最下端推广广告,免费浏览生活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