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山歌,透视客家女人的精神个性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0312yuolg7&width=500&height=375&auto=0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01657qt415&width=500&height=375&auto=0
客家山歌,透视客家女人的精神个性内容提要 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中极富特色的一部分,内容丰富多彩、情深意切,反映了客家人的风土民情,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其中反映客家女人劳动生活、思想品格的内容占有较大比例。本文拟对客家山歌中客家女人的精神个性进行探讨,以期深化对客家山歌的阐释。 |
客家是汉民族的一个分支,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逐步形成自己的民族特征与精神个性。关于客家人的精神,国内外著名学者都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南洋客属总会和香港崇正总会的创始人胡文虎在为崇正总会建会三十周年纪念特刊所作的序文中说:“客家传统精神有四,1、刻苦耐劳;2、刚强弘毅;3、励勤创业;4、团结奋斗。”[1]英国传教士艮贝尔曾于1912年在广东汕头举行的国际宗教会议上说:“客家人确是中华民族最显著、最坚强的一派,他们的南迁是不愿屈辱异族的统治。由于他们的颠沛流离,历尽艰辛,所以养成他们爱国爱家爱种族的爱国心理,同仇敌忾的精神,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将一天大似一天,是可以断言的。”[2]作为客家人的这些精神特点是客家文化在经过多年积淀、融合、化合而生成的精神结晶,也是一种文化成果,虽然是抽象的,但在客家人的各方面都存在着,并不断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的发挥作用。
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中极富特色的一部分,内容丰富多彩、情深意切,反映了客家人的风土民情,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有其独特而持久的魅力。这魅力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其蕴涵的精神个性,其中反映客家女人的劳动生活、思想品格的内容占了很大的一部分。本文拟对客家山歌中客家女人的精神个性进行探讨,以期引发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一问题,深化对客家山歌的阐释。在客家山歌中体现了多种精神个性,我们选择了以下三种进行阐释:1、刻苦耐劳的精神个性;2、爱国进取的精神个性;3、执着追求的精神个性。
一、刻苦耐劳的精神个性
客家祖先从中原来到粤赣闽山区,路途遥远,历经艰险,除了要相互的支持,相互的帮助,更要有刻苦耐劳之精神个性,否则是不可能达到目的地。刻苦耐劳之美德是祖先留下来的传统精神。先民来到荒芜人烟的山区,一切从零开始,新建家园,在创业之时,由于经济基础薄弱,不得已要向当地富人租借各种工具、财物和田地等,而当时的租借方式不平等,借一还二,即借了一担谷要还二担,这种恶性循环的进行,压得客家人喘不过气来。且看山歌:“六月天光日炎炎,割禾晒谷紧梆梆,紧接又讲番早子,从早到夜苦难堪。”“七月耕田紧啾啾,莳完晚造又作秋,食到一餐新米粥,还待青苗谷又无。”这是描述种田人在炎热的夏季从早到晚的劳作,付出汗水、艰辛,却不得温饱,到秋后收获了,还完债务却又所剩无几。歌中反映出客家人在如此艰难的生活中能继续生存,靠的就是这种耐力和刻苦的精神。
在如此艰苦的岁月里客家男人要干的活客家女人也一样要承担,且看如下山歌:“赤脚落田播种忙,泼粪施肥又脱秧;三月莳田挑粪水,四月中耕耘田忙。”“客家妹子系唔差,割橹打柴满山爬,犁耙辘轴碌碌转,牵儿带女奉爹娘。”在中原地区从远古时期就流行“男耕女织”这种传统的经济结构形式,即男人在野外耕作,女人则留在家里料理家务等。来到南方后,受南方劳动习俗的影响,也由于在长途跋涉的途中,锻炼了女性的意志,所以在新居地,客家女人无论是田野耕作或是料理家务杂事,都一概包揽,并且还要承担生儿育女的义务和侍奉公婆。歌中既反映了客家女人的艰辛,更赞誉了客家女人的刻苦耐劳之精神个性。
客家女人吃苦耐劳的性格应该是从小就磨炼而就的。且看:“对岁离娘卖昇人,六岁打柴受苦辛,七岁落田学耕种,九岁挑担么时停。”因在封建时期,受“重男轻女”思想的严重影响,女孩生下来一岁便卖给人家做“童养媳”,从此过着非人的生活,小小年纪打柴、种地、挑担样样活都要干,她们不仅在体力上要承受与她们年龄不相符的重担,长大后有的客家女人还要承受精神上的痛苦。且看:“十八娇娇三岁郎,半夜想起痛心肠,等得郎大妹又老,等得花开叶又黄。”“童养媳”已经十八岁了,而丈夫才三岁,望着“系子还系郎”的丈夫,不禁痛心肠。这种精神的痛苦有时比身体上的痛苦还沉重百倍。这双重的磨难使客家女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不知多少客家女人为此白白耗尽了青春年华,美好时光,也是这双重的痛苦磨难,造就了客家女人比男人更坚毅、更有刻苦耐劳的精神个性。客家女人的刻苦耐劳、艰苦卓绝是著称于世的。郭沫若在上世纪60年代曾写下一首诗称赞客家女人“健妇耙犁如铁汉”,充分体现了客家女人刻苦耐劳之精神个性能与“铁汉”媲美。
二、爱国进取的精神个性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曾有过无数次的战争,其中无论是在民族之间争端引起的种族战争,还是在抗击外来侵略者的保家卫国战争,或是在国内革命时期的战争中,客家人都表现得勇敢坚定,义无返顾,全力以赴的奔向战场,体现出了一种强烈的爱国之心。而客家山歌在战争中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发挥过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影响极大,令人鼓舞。其中最令人振奋的是1933年的“红五月”在扩大百万铁红军的口号声中,兴国的鸡心岭搭起了歌台,各区、乡歌手轮番登台演唱,连唱了三天三夜。歌声中,兴国地方赤卫队、少先队整连整营的集体加入红军,三天之内组建起兴国模范师、工人师、少共国际师。受到中央的通电嘉奖。从此,留下了“一首山歌三个师”的千古佳话,在苏区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且看客家女人当红军的山歌:“阿哥阿妹当红军,同心协力杀敌人,郎拿驳壳打地主,妹拿大刀杀豪绅。”“你莫笑捱红军嬷,红军妹子顶呱呱,又会打枪打白狗,又会耕田驶犁耙。”歌中我们不仅看到客家女人既能拿刀枪上战场杀敌人,又能耕田地,是个能人。同时,从字里行间更体现了客家女人为了保家爱国,能与男子一道打天下的爱国进取精神个性。在红军队伍里,由女红军组成的山歌队与男红军一起在炮火硝烟的战场中,唱起山歌与敌人拼搏。且看:“哎呀嘞,山歌来自兴国城,句句唱得真动人,临时嘱咐要记住,一定多多杀敌人。”歌声极大的鼓舞了红军战士的士气,成了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敌军中曾流传“不怕红军子弹多,就怕红军唱山歌。”前方的红军在英勇杀敌,后方的客家女人也同样在积极的努力。
《送郎当红军》这首山歌,曾在客家地区风靡一时,客家女人都会唱。且看:“一送(里格)郎当红军,革命道路要认清,高举红旗向前进,切莫思想转家还。”“三送(里格)郎当红军,冲锋陷阵要在先,纵为主义牺牲了,伟大事业捱继承。”“五送(里格)郎当红军,临别赠言记在心,郎去从军妻心乐,妻做妇运在家中。”歌中倾诉了妻子的心声,嘱咐郎要奋勇杀敌切莫惦记家庭,若为革命牺牲了,妻会继承夫的事业。歌中蕴涵了客家女人宽广博大的胸怀,坚定爱国的意志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个性。正因为有了客家女人在后方默默无私的支持,才会有革命的胜利,故在军功章里女人有一半的功劳,她们是客家群体中优秀的女性。
再看一首劝哥创业的山歌:“一寸光阴一寸金,劝哥莫为妹分心,创业年华莫虚度,惜妹更爱惜光阴。”歌中体现了客家妹子的人生观:人活在世是要有一番事业,要创业就要珍惜美好年华,惜寸光阴如寸金。山歌给人以振奋,也体现了客家女人奋发进取的精神个性。自古以来,客家女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地位都比男人低,但她们甘为做后勤、贤内助,将自己的心愿寄托在男人身上,一心一意支持男人出去干一番大事业,故在客属群体中出现了一大批事业有成者,如张弼士、吴德志、胡子春等,他们在海外都是白手起家,靠刻苦耐劳、开拓进取的精神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英名留世,这和客家女人的支持是分不开的。英国学者爱德尔在《客家人种志略》和《客家历史纲要》中道:“客家人是刚柔相济,既刚毅又仁爱的民族,而客家妇女更是中国最优秀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客家民族是牛乳上的乳酪,这光辉,至少有70%是应该是属于客家妇女的。”[3]
三、执着追求的精神个性
客家山歌中,反映男女爱情的情歌较多,且运用的手法与风格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较多,“十五国风”中的恋歌应该是客家情歌的一条古老的“根”。它那种健康乐观的基调,直率大胆的风格,以至于对“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相思描写,对“谷则弄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皎日”的爱情誓言的表达,都对客家情歌给予深远的影响,客家的“叶”长在南方。由于南方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各方面相对较落后,受传统的意识形式和伦理道理的束缚较少,自然形成了一种随心所欲、无所羁绊的状态。客家祖先迁居新地后自然而然也就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形成一种客家情歌文化。
且看:“高山顶上一枝梅,手攀梅花盼郎来,阿妈问捱望嘛介,捱望梅花几时开。”歌中描述了客家妹子在等情郎的到来,但又不敢对阿妈明说,因当时客家婚俗一般都“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恋爱不能自主,于是巧妙的回答:望梅花儿什么时候开。蕴涵了客家妹子盼望与心上人相聚、相恋,追求婚恋自由的愿望。客家女人对爱情是很执着的,一旦看准对方便会不顾一切的去爱,既大胆又泼辣。且看:“别人有钱捱唔贪,阿哥穷苦妹唔嫌,只贪真情一生行,么鱼么肉也鲜甜。”“鹞子想飞不怕高,哥妹相恋不怕刀,生要结成双飞鸟,死要上天过鹊桥。”前者描述妹爱哥胜过富贵,不嫌哥穷,只爱哥的真情一片;后者对爱情却更明确,为了爱要生生死死都在一起。体现了客家女人直率性格以及对爱情忠贞不渝的执着追求的精神个性。
很多客家女人在新婚中,丈夫就要出外谋生,甚至漂洋过海去国外发展,一去就是几年,杳无音讯,客家女人年纪轻轻就“守活寡”,念郎思郎盼郎便成了客家女人的家常事。且看:“阿哥走撒妹痛肠,三餐菜饭唔晓尝,紧食热茶肚紧渴,紧想心肝夜紧长。”“日头一出照四方,捱与情郎路头长,鸳鸯枕上么双对,日里盼夫夜思量。”以上情歌是描述客家女人朝夕思念远方的丈夫,盼望团圆欢聚之日,既反映了客家女人的相思之情,思念之苦,也体现了客家女人为了爱忍受住寂寞与孤独,蕴涵了客家女人的善良纯真以及她们为了爱能苦苦守候、苦苦等夫归来的执着个性。
在客家情歌中,除了追求纯真爱情的山歌外,也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婚外情内容,由于受土著文化影响,也由于劳动环境的改变,客家人终日劳作田野山涧,男女并出,这为婚外情提供了条件,如“南风唔当北风凉,亲夫唔当夜来郎,夜来郎子有话讲,亲夫一觉到天光。”歌中描述的显然是婚外情的女子与夜来郎即婚外男子有说不完的情话,而和自己的丈夫却无话可谈。关于婚外情,自古到今都视为不道德而被社会谴责,但由于土著人的风俗显得更为原始些,尤其是当地的少数民族,更开放,他们的婚姻很少遵循“从一而终”的规范,这种观念极大的影响了客家人的思想,因此,产生婚外情也就不足为奇。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由于当时的婚姻是包办,很多家庭夫妻之间没有感情,特别是“童养媳”风俗,有些丈夫比自己小很多,故而谈不上夫妻间的实质,这也是客家人出现婚外情的另一原因所在。但不管怎样,从歌中我们仍看到客家女人对个人情感的追求还是执着的。客家情歌以其丰富的情爱生活显示了鲜活而深厚的民俗特色。它一方面不可避免的带有祖居地的传统印记,另一方面也不抗拒地接受了迁居地区土著文化的渗透,以其独特的面貌在中国民歌史上放射出引人注目的光彩。
注释:
[1]谢万陆. 客家学概论 [M]. 江西高校出版社, 1995.240.
[2]谢万陆. 客家学概论 [M]. 江西高校出版社, 1995.239.
[3]谢万陆. 客家学概论 [M]. 江西高校出版社, 1995.239.
[4]叶云章,黄火兴. 客家山歌欣赏 [M]. 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4
[5]赣南民歌集成 [Z]. 内部资料.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0314oerl81&width=500&height=375&auto=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