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信、英拉的中文名,客家人都乐了!

2016-01-22 客家圈



为什么他信与英拉翻译不用中文名?


泰国前总理他信与英拉都是华人,名字是Thaksin和Yingluck,中文名字“丘达新”与“丘仁乐”


英拉(中文名字:丘仁乐)



他信(中文名字:丘达新)



2014年10月31日,泰国前总理英拉、他信来到祖籍所在地:

广东梅州丰顺县寻根,受到当地政府和民众热烈欢迎。


为什么中国不直接用其汉字名呢?

澳大利亚前总理,官方都能叫中文名:陆克文。


清光绪年间,他信的太公(曾祖父)从中国广东梅县地区的丰顺县,来到泰国谋生,定居于清迈府。


他信回忆童年生活时自豪地说:“我从小就知道什么是客家精神。如今我也是靠客家精神,靠客家人的硬气拼搏的。我希望大家弘扬传统文化,把客家精神代代传下去。”


华裔群体,特别是客家群体,在泰国是有很大的影响力的,随便举个栗子。川·立派(中文名:吕基文)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上台救火的泰国总理,后来大选时输给了他信·西那瓦(丘达新)。他信遭到军事政变下台后,民选上台担任总理的依次有沙马·顺达卫(李沙马),阿披实·维乍集瓦(袁马克)和英拉·西那瓦(丘仁乐)。是的,全部都有中国血统。


但是到了正式场合,为什么没有人用中文名呢?



两个字:泰化


说起泰化,就不能不从发生在上个世纪的泰国(古称暹罗,这里为了表述方便一律称泰国)排华运动说起了。


简单来说,20世纪初,泰国经济的命脉,例如大米和锡矿等等,大部分已经被华侨所掌握。


华人实力的增长引起了当地泰族人的不安,民族主义呼声日起。随后,一系列对于华侨的压制和同化政策开始出台,例如严格限制华人的政治权利,向华商征收重税,严禁开办华文学校等等。


1938年上台的銮披汶·颂堪政府更是同法西斯轴心国结盟,将国名由“暹罗”改为“泰国”,公开声称“泰国是泰人的泰国”,推行泰化政策。


由于使用中国国籍和中文姓名的诸多不便,而许多政策又只针对没有加入泰籍的华人,多方压力之下,当地华侨纷纷选择加入泰国国籍,并改名为泰式姓名,以避免成为众矢之的,他们的身份证上的姓名也均为泰文名,史称“改姓名运动”。


事实证明,銮披汶·颂堪政府的泰化政策起到了实际上的效果。这一场泰化运动的影响十分深远,在现如今的泰国华人中,作为“泰国人”的身份认同是处于首位的。因此作为泰国人的自豪感,再加上团结泰族选民的需要,使华裔政治家们在公开场合,没有理由不使用自己的泰文姓名。新华社遵照他们的意愿采用音译,是最妥当的选择。




其实在当下的曼谷王朝,每一任泰皇陛下也是有中文名的。现任泰王拉玛九世陛下的中文名叫郑固,曼谷王朝的第9位国王,也是目前全世界在任时间最长的国家元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