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7年8月1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客家人的“断奶”风俗

2016-03-30 林东 客家圈



“白罐子,装白糖,大哥尝了二哥尝。”这则客家谜语的谜底是母亲给婴儿哺乳。现在的婴儿,有了营养丰富的奶粉替代,母乳哺育大多三五个月便给断奶了,正因为有口感上好的奶粉,还有柔软得几可乱真的硅胶奶嘴让婴儿满足,我们已看不到旧时婴儿断奶时声嘶力竭啼哭而让人心疼的场景。


“十月怀胎,八月乳浆。”这句俗语道出了身为人母的不易。旧时尽管子女多,但每位婴儿起码要喝足母乳八个月后才可断奶。断奶时,母婴要隔离五至六天的时间。这几天里,做母亲的要么到娘家或其他亲戚家去住,要么在家躲着让婴儿见不着。婴儿突然被断奶,替换来的是米羹(米糊),自然不习惯,便不愿进食,还会大哭不止。


这时,家中其他成员一方面要想法子哄他(她),一方面对其“狠心”,用几乎强喂(客家人称“硬灌”)的方法,使其吃些羹去。躲在一边的母亲也要心“狠”,听到婴儿大哭,可不能现身前去相见搂抱,否则几天来的初步成效会失去。若做母亲的听到婴儿的哭声不忍心,让婴儿吃回奶去,而且每次断奶时都如此,会带来一些婴儿长到四五岁上学了,还在吃奶。听屋边阿婆说她小时候就有个小伙伴很大了还在吃奶,每次吃奶时旁人笑个不止,他妈妈就会用手指在他脸上一边刮,一边笑着说:“羞死人!羞死人!暗太了还食奶。”


当然,断奶时家里所有成员对抵制进食米羹的婴儿更多的是给予怜爱和贴心的安慰。到晚上,婴儿一般与做奶奶的一块睡,因为奶奶有哄孩子的经验。夜深人静婴儿醒来时,会哭闹着要吃母乳,做奶奶的若真的哄不住了,便会将自己的奶头塞到婴儿的嘴里。这吮不出乳汁的乳房客家人称“冇乳”,婴儿有了这奶头衔着,也就相对满足了,便会安静下来。旧时,家中兄弟姐妹多,他(她)们小时都同样享受过这个特别的待遇,故“阿婆的乳嘴大家吮得”的俗语就是这么来的,现多比喻老祖宗留下的财产,做后裔的人人都有份。


若躲在家里的母亲,因躲避不及偶尔被婴儿撞见了,婴儿肯定会哭闹,母亲得像躲猫猫似的立即藏好,家庭成员这时候都会及时指点着做母亲的该往哪个方向哪个房间避让。


四五天后,婴儿已基本没有了乳瘾,可正常用米羹喂食了,这时做母亲的便可“现身”。与已分别好几天的母亲相聚,婴儿自然还会不自觉地想着吮吸母乳,这时有的母亲会在乳头上涂上辣姜汁,婴儿一触到辣味,便不会再想要吸奶了,从此便正式地以米羹为主食。到这时,婴儿断奶便大吿成功。


客家人,你还记得吗?

你小时候是不是这样过来的?

有没有听大人们说起。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n015147rizn&width=500&height=375&auto=0
纪小龙(1952-  ),男,江苏句容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病理科主任、肿瘤生物治疗科主任、纳米医学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z0151ewge1s&width=500&height=375&auto=0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158rz25v7&width=500&height=375&auto=0


更多精彩内容

可点击页面底部“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