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千件“国宝级春秋盟书”被捐赠国科大,真假?

亚洲考古 2020-10-22

向中国科学院大学捐赠的"春秋盟书"


盟书,

又称"载书",

春秋战国时期,

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之间、

诸侯与卿大夫之间,

为政治目的时常举行盟誓。

盟誓各方缔约内容的文书材料,

即为“盟书”。



盟书多为玉石薄片制成,

一式二份,

一份藏于盟府,

一份埋入地下或沉入河里,

以取信于神鬼。



仅《左传》所记,

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举行的盟誓,

就达200 次之多。

但考古发掘所见却极罕,

重要者其一为春秋盟书,

1965 年在山西侯马春秋晚期晋国遗址发现,

共5000 多片;

其二为战国盟书,

1980 年出土于河南温县,

也为5000 多片。



但,

你以为盟书罕见么?



10月19日,

据“科学网”引自中国科学报消息,

“春秋盟书”文物捐赠

暨春秋盟书研究发展基金捐赠签约仪式,

19日上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举行。

中国科学院大学艺术中心副主任徐铭,

向校方无偿捐赠了

一千多件“春秋晚期的盟书文物”。



据介绍,

这批文物从民间发掘后,

由来自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等机构

多位文博考古学家进行过数次鉴定。

鉴定结果显示,

这批盟书系春秋晚期、战国早期的文物,

青石、墨玉等不同材质的薄板上,

刻有不同体量的篆书文字,

记载了晋、韩、魏等国诸侯的盟约。

报道中说:

“是难得的国宝级真品”。


春秋盟书捐赠签约仪式现场,

参会人员近距离观察春秋盟书。杨天鹏 摄



报道显示,

捐赠者徐铭告诉《中国科学报》,

这批文物自然风化年份大,

包浆很厚,文字书写流利娴熟,

用500倍电子显微镜逐级放大,

可发现玉石薄片上有极细微的孔洞,

现代手段和技术难以模仿。

这些盟书对研究中国先秦时期历史、

中国古代盟誓制度和文字都极为重要。

也正因此,

他作出了向国科大捐赠的决定。



他说,

“希望国科大尽快成立专业的研究机构,

召集国内专家进行大规模、有效的研究。”



据中国科学院大学网站,

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

是一所以科教融合为办学模式、

研究生教育为办学主体、

精英化本科教育为办学特色的创新型大学,

前身,

是1963年试办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


那么,

这批多达千件的盟书,

到底是如何珍贵到能成为“国宝级”呢?


鉴定者眼中的“春秋盟书”价值


据公开报道,从2018年8月开始,中国文物学会鉴定委员会、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专家学者,对徐铭教授收藏的这批盟书进行了多次考察鉴定,认为这是非常难得的国宝级文物,对研究先秦政治、文化、文字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


2019年8月9日,经中国科学院大学主要领导同意,中国科学院大学就召开过徐铭教授捐赠收藏品春秋盟书学术鉴定研讨会,中国科学院大学发出邀请,中国文物学会文物鉴定委员会、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中国社科院、中国书法家协会等专家学者共聚雁栖湖,研讨春秋盟书的历史文化价值及经济价值。


部分“春秋盟书” 任芳言 摄


据公众号“烟台政协编辑部”2019年8月21日发布的鉴定研讨会实况文章,多名与会专家对“春秋盟书”给予肯定。以下内容引用自该文,作者郝安峰。


捐赠者徐铭在会上透露,这批盟书是他2007年在全国一个文交会上发现的,墨玉或者青石的长方形薄板,用毛笔和朱砂书写,字体特别细小,极为难识,除了几个港商看来看去,大多收藏家都不会注意,他当时认为这东西有字就肯定意义非凡,为防止流失,花尽了所带的现金全部买下,在画室一放就是十多年。他说,为了更好的保护和研究,发挥盟书更大的作用,他决定把这一千多件盟书全部无偿捐献给中国科学院大学。


他说,学校在搞艺术学科建设,他同时也是这方面的负责人,这批珍贵古文字文物的入藏,可以奠定国科大考古艺术与科学学科建设的基础。他在发言时还说,有专家提出这批春秋晚期战国早期的独特珍贵文物命名为“国科大盟书”,和清华大学2007年从香港代购回国的二千多片战国竹简相映成趣,“国科大盟书”和清华竹简将成为国内重点大学研究古文字的重要基地,意义重大。


中国文物学会鉴定委员会副会长、北京艺术博物馆馆长、首都博物馆副馆长、中央电视台特邀鉴定专家张宁根据前期的研究鉴定,认为这批春秋末战国初的盟书确为真品,从材质风化度上看,自然风化年份大,包浆很厚;从笔迹方面看,是用朱砂溶合了不明液体作用于书写;从字体看,书写流利娴熟,字的结构感搭配合理得当,就算当代的书法家模仿,难度极大,几乎人工模仿的可能性不大。对研究中国古代盟誓制度和文字,研究晋国历史,以及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情况非常重要。


著名杂项文物鉴定专家,国家博物馆鉴定委员会专家委员、研究员马秀银也确定这些先秦盟书玉片为真品。玉片尺寸大小不一,薄厚不同,有方形、长方形、圭形和其它形状。玉片有碧玉、墨玉、白玉,也有部分石质,玉片表面沁色自然,有的有风化现象。文字系用毛笔、朱砂写成,文字界于金文和小篆之间,是先秦时期流行的官方文字。字小如蝇头,细如蚊脚,运笔娴熟流畅,字形活泼多变,是最早的用毛笔书写的文字,这批盟书与“侯马盟书”“温县盟书”各个方面极为相近,具有较高地历史价值、艺术价值。


著名痕迹鉴定专家钱宝城则利用“眼学”加“微观”进行了鉴定。他发现,战国盟书的物质是多元素组成的。在这批战国盟书白色圭型玉片上,有着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孔洞,这是为什么?不是人之能为的痕迹!在500倍电子显微镜逐级放大到万倍以上的图像中,尖锐处和微小处,是要小于纳米计量的。目前人为作不到,只有“自然”形成而为之!这些孔洞的形成,“物质”去向何方?逃逸了!还原了!变成了氧化硅。能形成这一变化的物质,统称为“矿物”。它是从液态的岩浆变成固态的。就暂时称它为“地球的原生体”。当今文物鉴定更应该随时代发展借助高科技技术,这样更精准的还原文物的原始信息,同时物理、化学、有机学、地理学、分子学等都可以参与进来。这批不同材质的盟书都经过了严格的仪器检测,钱宝城确定这批盟书文物是不可仿制的真品。同时,他还指出,盟书的字迹清晰如新,说明它埋藏包装极好,埋藏地气候干燥,土壤不积水。


部分“春秋盟书”


资深文学杂志主任编辑、文物鉴定专家赫安峰教授指出:徐铭教授发现收藏的1000余片春秋盟书实属罕见,对我国国家级文物收藏保护作出巨大贡献。这批春秋盟书,尺寸大小不一,部分为青石质地,大部分为碧玉质地,加工精良,系毛笔蘸朱砂写成,文字为当时晋、韩,魏官方流行的大篆字体,笔画遒劲诡秘,小如蝇头细如蚊脚,非常罕见,弥足珍贵,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赫教授提出,这批春秋盟书经多次考证鉴定确为真品,对研究中国古代盟誓制度和文字,研究晋国历史,以及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情况有重大意义。盟书不是晋国文字,而是墨书周代金文及大篆而形成的中国最早的文字,也是迄今为止出土文物中数量最多、年代最早的书写文字。这批文物对研究中国先秦时期春秋战国之交的历史,特别是晋国末期的历史增添了新鲜材料。


自2018年起,多位专家多次对“盟书”进行鉴定研究


古文字专家、书法家容铁认为,从书法的角度来说,这批春秋盟书说明中国书法史走到今天,它的整个历史脉络是非常清晰的,也没有断过。所以这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值得骄傲的地方,因为古代四大文明中,其它各个国家的文字都断掉了,唯有中华民族的汉字没有断代,连书写的方式以及书写的这种感情的流露到现在都是一脉相承的。


中国书法兰亭奖评委倪文东教授表示,这批盟书和山西侯马、河南温县出土的盟书相比,在书写技法上,字形方面还是有一些区别。战国侯马盟书的造型线条起笔比较粗重,末笔比较尖细,用笔比较圆转,这一点和甲骨文形成了鲜明的区别。这批国科大盟书造型比较修长,线条比较均匀,书写的力度遒劲,它们的造型非常漂亮,非常优美。从这里可以看到古人写字的笔触,他的起笔、行笔和落笔的这笔触,书写性非常强,这是我们研究文字演变、研究书法变化等重要的参考资料,也是这批国科大盟书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所在。


自2018年起,多位专家多次对盟书进行鉴定研究

自2018年起,多位专家多次对盟书进行鉴定研究


中国甲骨文艺术专家,中央文史馆馆员,著名古文字专家魏峰表示,徐铭教授收藏的这些盟书石片,应该是我国古代书法的第一手资料。因为这是我国书法史上最早的墨迹,不同于甲骨文用刀刻在龟甲上,也不同于金文铸在青铜器上,所以,盟书更能体现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真谛。这批盟书,已经有一套完善的笔法程序,在文字结体、用笔、章法上很成熟,很完美。落笔、收笔方面,尽管是以简捷、快速来书写,但真正能体现出当时这些书家们的高超技巧。同时,也能看到这些书家是在一种自由洒脱的状态中进行写作,故而,盟书具有了不雕琢、追天真的特点。因此,他认为这是一批有史学、艺术价值,可靠可信的珍贵文物。


(注:以上内容为引用,不代表文博山西观点)

此次捐赠的“春秋盟书”


比比看!!!

下面是著名的考古出土“盟书”


侯马盟书



1965年,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在侯马发掘晋国遗址时,出土大量带朱红色文字的圭状石片,张颔闻讯从原平赶赴侯马,仅用五天时间就对刚出土的少量材料进行研究,写出了《侯马晋国遗址发现朱书文字》一文。


1973年,张颔、陶正刚、张守中三人开始对侯马盟书进行综合整理,1977年巨著《侯马盟书》正式发行,当即引起海内外学术界高度重视,中国历史博物馆古代史展览依据研究结论重新进行陈列,日本、香港等地学者相继发表有关盟书的研究文章。


“盟誓遗址”在侯马晋国遗址的东南部,面积约3800平方米,分“埋书区”和“埋牲区”两部分,埋书区集中在西北部。已出土盟书计5000余件,书写盟书的玉石片,绝大多数呈圭形,最大的长32厘米,宽近4厘米,小的长18厘米,宽不到2厘米。根据张颔等学者对盟书的整理与研究,可将盟书内容分为六类,即:宗盟类、委质类、纳室类、诅咒类、卜筮类、其它类。


侯马盟书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或卿大夫之间的订盟誓约,反映了当时风云变幻、群雄并起争霸的社会政治状况。








侯马盟书


温县盟书


1980年至1982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在州城遗址城外东北角盟誓台基址下,发掘出土春秋盟书圭片万余片。圭片上墨书盟誓系用毛笔书写,盟辞大意是:某心悦诚服效忠晋国先公。据考证,盟书年代为晋定公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公元前497年1月16日),由韩简子主盟。这批盟书的发现,是继侯马盟书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被考古界称为“温县盟书”。


盟书多刻于玉石质圭形薄片上,长9.6~27.1厘米、宽3.2~3.7厘米,多数已残损,字迹多模糊不清。《周礼·春官》载:“作盟诅之载辞,以叙国之信用,以质邦国之剂信。”郑玄注:“盟诅主于要誓,大事曰盟,小事曰诅。”一般大事指邦国之交往,小事如诉讼。将盟誓之辞书刻于石,意表信守合约。


温县盟辞中所涉及的参盟人物或见于侯马盟书,与侯马盟书有一定的联系。







温县盟书




比一比,

您有什么感想?




文|综合自科学网  烟台政协编辑部

图|科学网  神州瞭望 网络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南丽江 实习生 权娇阳

审核|方天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