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Joshua Smith的微型城市:观看你不愿多看一眼的城市角落

2017-04-20 请戳☞ 良仓


人的生命及其短暂,所在的世界却是一个永不停息的舞台。一段生命不仅体验了自身的生老病死,也见证著所在空间的成住坏空。生命彷彿手中紧握的细沙,即使终将逝去,我们却总想抓住点什么,保留点什么。

 


随着时代发展,我们所在的城市空间以及社会风貌不断地变迁。要想抓住当下,摄影或许是如今最便利、简单的手法。然而澳洲艺术家 Joshua Smith,却选择了制作微缩模型、如此工序繁复的手法表达;Joshua 并不是第一个以此为媒介的艺术家,但却因其所切入的创作观点、细腻的作工而受到瞩目。微缩世界之所以让人著迷,或许在于藉由比例的缩放,转换了看待世界的视角,让观者得以跳脱真实的处境;彷彿跌入兔子洞一般,挖掘出一个奇妙的小人国世界。又或者,这样的观看呼应著 1987 年撰写太空文章的作家 Frank White 所提出的Overview Effect(总观效应)——当宇航员自太空看著地球,位在高度的视角转换着对世界原有的认知;而当我们看着微缩世界,在极细微中拉出了观看的“高度”,自觉自身巨大的同时,却也反思着在其他“巨大”面前,我们也是如此微小。



Joshua 早期投入模板喷漆艺术(stencil art,涂鸦艺术的一种技巧,运用纸张、纸板或其他媒材切出图案或文字,而后喷漆于墙面或物体表面),想起 stencil art 与街头艺术的渊源,或许能隐约明白他如何对在时间流逝中变迁、消耗的城市建筑样貌产生兴趣。他此前也曾在阿德莱德经营了四年的画廊,协助当地与其他国家的艺术家策展。2015 年关闭艺廊后,Joshua 将重心转移,自从前跑遍城市各角落的观察里提取经验,自学成材,成为以微缩模型创作的艺术家。



Joshua 的微缩模型作品虽细腻,却又多了份不那么悦眼的感受,因为他专注于体现城市环境中被忽略的面向;污垢、锈蚀、破损、涂鸦、被随意丢弃的垃圾,我们习以为常却不会、也不愿多看一眼的真实细节。“我很努地创作出‘真实’。在现场尽可能拍摄下许多照片,模仿每个石屑与葬污。我希望让观众混淆。”运用他再熟悉不过的媒材——纸板,以及一些生活废料,例如牛奶盒、塑料袋等等,藉由大量照片与资料搜寻,创作出极为逼真的微型世界。


 

而在其中不乏许多关于东方城市意象的精细描绘。Joshua 虽出生于南澳,却痴迷于香港电影,尤其喜欢古惑仔系列。“我喜欢中国城唐人街的建筑,它们总是有点肮葬油腻,或是呈现各种带翻修的状态。即便堆满污垢与层积,却让这些建筑充满了历史与当地性格。” 而这正是吸引他的地方。除了澳洲当地的老建筑,他也制作了一系列以纽约中国城、香港为蓝图的作品;即便从未亲身走访,仅从 Google 地图上游历香港,并请 Instagram 上追踪他动态的香港网友协助,提供当地广告与报纸的照片,并花费大量时间研究香港建筑内部与构造。




这样的创作主题,也让人联想到香港当地的微缩模型艺术家——黎炽明。凉茶铺,中药店,老茶楼,理发店…黎炽明制作的一系列香港老建筑微型世界,为的是留住香港的旧日时光。与 Joshua 有着类似的概念,两人的作品脱离一般建筑模型的干净整规的,专注老旧与破败,以反应潮湿的港岛在建筑上体现出的时间痕迹。小小的模型流露着念旧,彷彿能嗅到人情味,市井味,人潮声,或空荡荡的寂寥感。观者被引领走入进特定空间,一探他人的生活,想像那里正发生的一切。



试图与记忆紧密联系,拾起被遗弃的角落碎屑,若非长期观察城市与市井生活的人,还真做不出来。我们虽无法阻止世界的改变,却能藉由艺术留下属于一个时代、一个地域的剪影——毕竟每个当下都将成为逝去的历史;而关注城市新旧浮动如 Joshua 的艺术家,则将人们的目光重新导向,回顾城市社会变迁的议题上。


感谢今日作者

http://thepolysh.com


良品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