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科学大家》| 田刚:数学这件“没用”的事我做了40年

2017-11-16 科技圈最浪的 新浪科技

点击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

出品 | 新浪科技《科学大家》

专访 | 田刚 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主任


在采访过程中,和田刚教授的交谈非常流畅。尽管他从事的是数学领域基础性、理论性的研究,动辄会提到辛几何、经典几何、凯勒-爱因斯坦这种让普通人摸不着头脑的专业术语,但同时他又能深入浅出,用通俗平实的语言描述他正在做的事情,透过他的语言,能够切身感受到他对“数学之美”的信仰和推崇。


从求学和工作的经历来看,田刚这么多年走来都很平顺。


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系,1984年拿到北京大学硕士学位,1988年获得哈佛大学数学博士学位。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4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曾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19届沃特曼奖和美国数学会韦伯伦奖。2002年应邀在世界数学家大会上作一小时大会报告,这是数学家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之一。


学数学是一个“意外”

从19岁进入南京大学数学系到今年将要60岁,田刚将自己最宝贵的40年都献给了数学。当下很多年轻人在互联网等新兴产业的风口上年纪轻轻便身价千万,甚至因此而自我膨胀,还有一部分年轻人认为35岁之前没有实现财务自由便是失败的人生。和这样的社会氛围相比,田刚的经历似乎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年轻人还是少一些浮躁吧,不要想太多,多做些事情,只要你的水平足够高,一定会被发现的。”


走上数学之路是一个“意外”。在普通人眼里,数学理论深奥和晦涩,数学研究也注定是寂寞而孤独的,谈起为何要进入这个领域,他说出了三个关键词:家庭、兴趣、满足感


他的母亲从事数学领域的研究工作,从小就会给他找一些有趣的数学题来破解,他充满好奇的去解题答题,并总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和很多人一样,他进入数学系有点阴差阳错,“我高考的第一志愿本来是物理,但是高考成绩数学比物理要好,所以去了数学系”。对这样一个意料之外的选择,他没有后悔,反而觉得很庆幸,“否则我不一定会有这么大的收获。”


对知识获取的兴趣和得到知识的满足感,驱动着他从解开一个加减乘除的小学数学题开始,一步一步成为一个世界级的领军数学家,甚至解开了“Yau-Tian-Donaldson猜想”这个困扰了全世界数学界60年的难题。另一方面,他在几何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多的突破,把Gromov-Witten不变量理论的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


数学,包括几何学在内,作为一门正式学科,在中国的起步是比较晚的,人才缺乏的现象也一直存在。“我们和西方国家的差距还是很大的。”田刚尽自己所能改变这一局面。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他一直在为中国数学人才的培养、一流人才队伍的建设而努力,不仅亲自上课,指导学生,还积极参与国家的人才引进工作。他培养的许多学生已做出优异成绩,甚至也登上了世界级的学术讲台,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40年做的事,别人都看不懂

问及目前正在做的事情,他笑言,“我做的研究都是没有用的。”的确,在普通人看来,数学的研究离我们的生活和认知太远,是没有价值的。可事实并非如此。“比如,在通讯行业,你每天都离不了的手机,要做到更好的保密性,要实现更快的系统响应,必须以很多方程式和数学理论为基础才能实现。”如果放在人类文明的发展长河中来看,数学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了。


田刚还提到了目前破坏力特别大的飓风问题,“我们对于飓风产生发展的理论还不够完善,如果能够更系统一些,我们对飓风就能够做到准确预测,它对人类生活的破坏性将会大大降低。” 事实上,我们今天享受着的现代工业文明,很多我们认为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东西,里面都是多少代数学家和用数学武装起来的工程人员的心血。


问:很多人认为数学很深奥,它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契合点?

答:其实数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只不过很多时候,我们做数学研究是做一个默默无闻,在背后做贡献的人,我们的工作要更寂寞一点,因为跟大众的联系不是那么多,很多时候还要自己督促自己才行。


但是数学研究和公众生活也不是完全脱离的,数学分为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两个方向,而在应用数学方面,我们的通讯,用手机打电话如何做到保密性更高,怎么才能让系统更快就是我们研究的方向。


问:如何看待数学的价值?

答:数学实际上是很受重视的,我们中国有一位非常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他被称为是摘取了“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一定程度上能够说明数学研究的重要性。在历史上也是,在古希腊,数学是人们追求真理的一种方式,它的很多推理、逻辑和研究方式都可以应用在其他学科上。


问:目前在研究什么样的内容,能解决一些什么样的科学问题?

答:我现在研究的数学,可以说目前没有什么实际效用。我是研究几何的,一些物体、几何体它们的结构。而这种几何和数学的其他分支、和物理学都有一定的关系,其中很大的关系是和爱因斯坦方程的关系,它主要揭示的是我们宇宙的星体、一个物体、一个粒子运行的规律。我要通过这种研究对几何和爱因斯坦方程有更多的了解。


问:为什么会选择去研究数学?

答:有这样几个原因:最主要的是兴趣,我从小就能感受到数学是很美妙的,你研究的过程中,会发现有一些结果是你完全意想不到的;家庭,我母亲是做数学的,很小的时候,对我进行一些趣味性的数学训练,提高了我对数学的兴趣;另外我对数学有一定的天赋。


我当年考大学的时候报考的第一志愿是物理,但是我的数学比物理考得好,所以就选择了数学,虽然是阴差阳错,但是也是很幸运的,假如学物理不一定有现在这么顺手。


问:在数学研究领域,您觉得还有哪些比较前沿的方向?

答:数学分为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基础数学有一个分支叫做数论,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也是非常活跃的方向,它有很多自己核心研究的问题,同时也和几何有很多交叉。比如流体、飓风就和数学有关系,飓风的理论问题还不是很清楚,现在主要靠大型计算机进行模拟计算,预测得也不够准,所以我们现在仍然要通过每次飓风发生的时候采集大量的数据,如果理论足够完善的话,我们完全可以预测得更准确。


问:国际上对数学的研究我国相比较而言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答:现代意义上的数学研究,在我们国家其实是从近100多年来才有的,是落后于西方的。后来,很多留学生、学者从国外带回来一些数学的研究成果,到今天,我们有一些研究是很好的,但是整体上还是落后于美国、法国等数学强国的。


我们是数学大国而不是数学强国。我们做了很多好的工作,但缺失能够引领数学研究潮流的人物。


问:您除了数学研究之外,还组织了很多数学人才培养的 46 29654 46 13777 0 0 8167 0 0:00:03 0:00:01 0:00:02 8166动,对于人才培养您有什么样的见解?

答:我们的数学研究,最重要的是吸引一部分有天赋有能力的人来做,同时要给他们一个良好的环境,有一个好的评价机制,把学术标准作为判断年轻人好坏的唯一标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对数学研究有足够的尊重。另外一方面,我们的学者有一定地位以后,一定要鼓励和帮助学生独立自主地去做研究,有独立性才能创新,才能发挥自己真正的才干,而我们作为过来人,要多为年轻人创造机会。


问:您对我国数学研究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期许?对您的学子或者对数学感兴趣的研究人员有什么样的要求?

答:我希望他们不要想得太多,我们不能说环境十分完美,确实有一些浮躁之气,但是年轻人要能把持住,不要着急,只要你做出好的成果,一定会有更好的机会。要安心做事,不要跟在别人后面去捡一些便宜。


问:您觉得我们公众应该如何以更加客观的态度看待基础数学的研究和价值?

答:我是一个数学家,我想跟公众说,要坚信数学是有用的,我们数学家也要努力让公众更多地了解我们,现在我们有一些老师在做一些“数学文化”这样的科普活动,这对于中学生了解数学是非常有帮助的。


《科学大家》专栏投稿邮箱:

sciencetougao@sina.com  来稿请注明姓名、单位、职务


▲向上滑动


相关业务联系浪小编

sinatechnews



新浪科技微博

新浪科技




你与新浪科技的距离

只有长按识别的0.5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