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这些“高频词”,引发代表们热议
今天(1月4日)下午,长宁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代表团会议,审议区《政府工作报告》。讨论过程中,代表们踊跃发言,为长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出真知灼见,而“经济发展”“最虹桥”“数字长宁”“改革创新”“民生福祉”等成为了大家不断提及的“高频词”。
下午一点,还未开始正式讨论,会场就“热”了起来。许多代表都提前到场,迫不及待地彼此互动。“今年长宁经济这个‘V’型反弹,真是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我一直关注的文化大厦竣工了,太期待了。”“知道伐?万宏悦馨养老院去年开了,清池路养老院也在建了,咱们的老年生活更安心了。”“报告里说要打造剑河路、江苏北路跨苏州河桥下空间,就在我家门口,以后散散步真的蛮好……”
代表们的兴奋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经济发展”“最虹桥”“数字长宁”“改革创新”“民生福祉”“城区品质”“社会治理”,成为了大家讨论中提及次数最多的几个“高频词”。而这些词,正是出自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大家一致认为,这份报告全面客观、恰如其分地总结了过去一年的政府工作成绩,科学合理地对今年工作进行了规划和安排,措施扎实有力,催人奋进,既是亮眼的“成绩单”,也是清晰明了的“规划书”。代表们围绕《报告》踊跃发言,为长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
区域经济恢复向好,
长宁不断增强经济发展韧性
过去一年,长宁不断增强发展动能,区域经济恢复向好,实现“V”型反弹。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55.6亿元,同比增长3.5%,位居中心城区第三,其中区级税收完成146.2亿元,同比增长7.8%,位居中心城区第二。
代表们为长宁经济的持续发展感到欣喜、振奋。张燕代表表示,《报告》内容务实,亮点频出。作为一名来自企业的代表,她特别关注“增强经济发展韧性”这一部分的内容,建议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通过打造有影响力的消费活动、打造新的消费集聚区等措施,打好促消费组合拳,挖掘内需潜力;与此同时,要聚焦区内优势企业,进一步加强产业对接,持续增强长宁产业发展实力、激发经济活力、提升转型动力。
蔡淳华代表认为,长宁去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谈到今年经济发展,他建议,长宁在商业圈的布局上要有新思路。可以有选择地借鉴时下热门商圈的经验方式,因地制宜地打造更潮流且受消费者喜欢的商圈,以此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2023年我区要在深度服务企业上下真功夫!”陈红代表认为,长宁区要进一步提升企业服务效能,其中一个关键举措就是要做强做优“创投沙龙”。具体措施可以支持新生代创投人,引进创投生力军,重点关注前沿科技领域;进一步丰富“创投沙龙”的内容和形式,增强宣传和辐射效应;充分发挥好“创投沙龙”的导流作用,主动深入走访了解企业的核心需求,提供针对性强的服务供给,精准吸引企业落地,使“创投沙龙”成为长宁涵养产业生态提升产业能级的金字招牌和优势品牌。
持续深化改革创新,
长宁发展优势进一步厚植
过去一年,长宁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和城市数字化转型两大机遇叠加赋能、联动发展,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响“最虹桥”品牌,深化“数字长宁”建设,做强改革创新引擎,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曹欣礼代表表示,《报告》立意高远,其中“擦亮‘最虹桥’品牌,巩固提升先发优势”的内容,格外令人振奋。2022年,剔除留抵退,长宁片区综合税收同比增长 23.7%,占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比重近40%。“虹桥之源”在线新经济生态园也成为了第三个市级在线新经济生态园。应该以此为契机,加快新老虹桥联动,促进老虹桥地区产业和形态提升。让长宁具有传统优势的航空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孙静代表认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已经成为长宁区域经济复苏的主引擎。应进一步加强对企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及发展潜力等关键指标的评估和考察,而不仅仅重点考虑其短期内扩张规模或产税多少;重点加强对数字产业中那些核心技术领先、创新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市场接纳度高的优质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努力打造一批数字产业的核心龙头企业,实现产业集聚,形成引领效能,并构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数字经济产业链,进一步深化“数字长宁”建设。
过去一年,长宁不断增强改革创新动能,激活创新发展引擎。发布实施了长宁区优化营商环境5.0版方案,在全市首发注册许可容缺办理事项清单。加速推广数字化电子发票试点应用,推广比100%,位居全市前列。稳步推进社区服务个体工商户集中登记等改革试点。持续扩大“一业一证”试点,行业覆盖数和制证发证数均居全市第二。对此,邓斌代表建议,应进一步加强对楼宇经济的产业升级工作。在现有的总部型、数字信息型、创新型等普遍产业指引基础上,政府有针对性地同楼宇企业联动招商,促进各型楼宇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效应和闭环生态,把现实生产力提升到潜在生产力高度,强基致远。
以人为本,办好实事,
长宁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过去一年,长宁积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全力打造更富品质的“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大力破解“老小旧远”难题,全面提升社会事业水平,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15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年度预定目标,持续推进民心工程,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盛弘代表对《报告》中“积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打造更富品质的‘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和民心工程”颇有感触。“看到更多的长者在家门口就能方便就医、就餐,既有多层加装电梯解决不少‘悬空老人’出行问题,一批新增居民错峰停车得以解决,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市民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我为工作生活在一个日益彰显实力和底气的长宁而感到欣喜!”她建议,政府要更多地倾听民声、汇聚民意,努力用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变成行动,把美好愿景变成现实图景。
赵文穗代表聚焦公共卫生基础建设,她希望通过提升公共卫生的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群众就医用药需求。“比如,市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可以有足够的地方做CT,同时也要加大对公共卫生基础的投入。”
作为基础养老行业中的一员,宿静代表表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她深感责任重大。她建议,接下来应该加大推进“医养结合”,把加床服务延伸到养老院、家庭当中去。同时,要给养老院工作人员,尤其是一线人员予以足够的认可,提高他们的待遇及社会认可度,从而更好地服务老年群体。
助力打赢大上海保卫战,
长宁全力打好疫情防控主动仗
在去年的“大上海保卫战”中,以快制快开展疫情处置,经过艰苦努力,与全市一起迎来“大上海保卫战”的胜利。转入常态化疫情防控后,长宁区持续压实“四方责任”,健全“四项机制”,组建常态化应急处置专班,保持24小时响应,全力打好疫情防控主动仗,动态优化调整防控策略及力量配置,全力以赴保健康、防重症,确保防控措施调整转段平稳有序。聚焦老年人等脆弱人群,持续扩大全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覆盖面,累计完成全程接种73.4万人,接种率106%,其中,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疫苗接种率72%。与此同时,长宁还不断优化医疗救治资源配置,抓好分级分类诊疗,全力保障居民治疗、用药等需求。
来自卫生健康系统的江平代表表示,目前,医疗资源储备逐渐完备、医务人员有序返岗、重症救治能力稳步提升。结合近阶段长宁疫情防控工作,全区上下须协同辖区医院、各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聚焦老年人等脆弱人群,全力以赴保健康、防重症。对于政府报告所强调的“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他认为应继续助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创建三级甲等医院,在原有基础上重点加强硬件和软件服务,提高长宁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同时,应统筹辖区医疗资源,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加快下沉,构建分级诊疗转诊体系,充分满足老百姓的就医需求。
“面对复杂的疫情形势和稳增长促发展的压力挑战,长宁区交出的答卷实属不易。”朱永明代表认为,长宁要进一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从防疫投入、区域经济所受影响、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和应急机制等角度进行更细致的分析;全面深入开展企业走访,加快落实惠企政策,大力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加大国有资金对社会保障投入,提振市场投资信心和消费信心。
讨论中,代表们还分别围绕法治政府建设、提高城区管理精细化水平、提升城区环境品质、创新社区治理、加快长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许多代表还充分利用会议间隙继续探讨细节问题。
代表们纷纷表示,报告中的“高频词”展现的正是长宁积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为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做出的不懈努力。新的一年,将在新起点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精品城区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文字:甘力心、李嵩楠、谢静怡
图片:陈 洋、甘力心、李嵩楠、谢静怡
编辑:毕扬静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喜欢就点个“赞”
欢迎留言评论和“宁宁”互动
再送我一朵“在看”的小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