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有趣的问题,开启了新泾中学一次跨学科探究之旅……| 长宁课堂
“栀子花、白兰花……”,曾经上海的大街小巷,你或许总能听到这样吴侬软语的叫卖声。不过,为什么人们喜欢佩戴白兰花?带着这样的疑问,新泾中学“呀!白兰”项目组的同学们找寻着各种答案......以佩戴白玉兰为驱动性问题,真实的学习在“呀!白兰”项目中自然发生。
一个“新泾学生好问题”,开启跨学科探究之旅
2023年,在新泾中学的“新泾学生好问题”征集活动中,一个有趣的问题引起了师生的关注:为什么人们喜欢佩戴白兰花?随着调查的展开,“呀!白兰”项目组成立了。学生们以“寻、思、探、艺、秀、忆”白兰等六个子项目为探究方向,从历史证据、文化原因、科学探索、工艺再现、艺术演绎、过程记录六个角度寻觅与白兰花相关的故事。
说干就干!“寻白兰”项目组的同学们化身历史“考古师”,在古代典籍文献、古画中翻找着关于白兰花的记录。“思白兰”项目组行走在上海的大街小巷,从卖花者和佩戴者的回答中聆听城市与一代人的文化记忆。
“探白兰”项目组的同学们不仅调查白兰花的习性、花期、功效等生物学知识,还提取出白兰花精油制作的香水、护肤油、香薰蜡烛和肥皂。为了进一步验证白兰花的功效,一场场关于白玉兰除菌、驱蚁、驱虫的科学探究实验也在“小小实验家”们的手中开展。
“在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将自然、社会中真实而复杂的问题转化为项目,逐步形成运用多学科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探白兰”项目指导老师、新泾中学生物教师翟楠介绍。
数字赋能劳育评价,五育并举有迹可循
在“艺白兰”项目组的非遗传统技艺学习中,成员佳佳正津津有味地体验着白玉兰香膏和绒花的制作。活动结束后,她利用“校信”app的“评一评”功能进行组内成员互评,并用“记一记”功能进行活动记录和自评。
与此同时,记录和评价的结果实时同步到了佳佳的电子“成长圈”和“成长手册”。打开app中的成长树,名为“精工匠心 非遗传习”的能量等待着佳佳摘取;成长圈中,一颗闪耀的“劳育之星”也成功点亮。使用“校信”app 的“五育评价”应用开展数字化评价,孩子们五育的“成长足迹”清晰可见。
近年来,新泾中学积极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坚持“数字赋能 五育并举”,开展学生五育融合实践。“通过长宁数字基座中的成长写实、行为评价等功能,实时记录生成学生成长轨迹与数字画像,能够帮助学校直观了解学生个体发展变化、优化教育教学策略,更好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得到理想发展’。”新泾中学校长崔旦介绍。
项目化学习,在真实的学习中自信成长
2023年秋季,项目化学习在上海市全面启动实施,持续推动义务教育育人方式改革。作为长宁区项目化学习实验校,新泾中学建立了一支由多学科教师组成的研究团队,努力寻求更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生活等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成为学习主体。
从“为什么人们喜欢佩戴白兰花?”,到“白兰真的有驱虫杀菌的功效吗?”“怎样留住白兰花的香味?”“复刻白兰花的最佳方式”,“呀!白兰”项目组师生以白兰花为原点,发散出无数新鲜问题与答案,一个趣味无穷的“白兰花宇宙”应运而生。
“第一次学习制作绒花,才知道原来清宫剧《延禧攻略》里的角色佩戴的头饰就是绒花。”一位项目成员学生感叹。成员珊珊主动搜寻研制出香膏制作的比例和方法,她的“妙方”被应用到了香膏制作的课堂中。
而在翟楠的“探白兰”探究实验课上,同学们总是意犹未尽,舍不得下课。她的拓展课成为每学期抢手的热门课。“通过项目化学习,孩子们明显提高了自信,也发展出个性化的兴趣。”翟楠说道。
一学期的项目化学习落下帷幕,但“呀!白兰”项目组的故事还未完待续。未来,项目组成员还将走进绿八社区,通过改编演绎沪语小调、制作西郊农民画向居民科普“佩戴白兰”的故事。
猜你喜欢
“巨龙”来了!这个国际大展今天在长宁开幕 | 爱申活 暖心春
图片来源于新泾中学
撰稿:何郁柠
编辑:程 前
责编:颜文彬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喜欢就点个“赞”
欢迎留言评论和“宁宁”互动
再送我一朵“在看”的小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