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周末宅家,一起来欣赏长三角新上榜的“国家级”宝贝吧!
文化和旅游部认定99家企业和单位为“2023—202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长三角有12家上榜,涵盖了民族乐器制作、金箔锻制、黄酒酿造、笔墨制作、裁缝等等技艺。一起来看看有你们家乡的吗?
上海
上海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可追溯至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主要包括古筝、琵琶、二胡等乐器的制作。上海最早的乐器铺,有名可考的是清代道光年间(1821-1850年)开设在城隍庙附近的马正兴乐器铺, 20世纪初歇业。其后,在城隍庙前大街(现方浜中路)一带,出现和聚集了“姚永顺”“姚永兴”“胡立大”“凤鸣斋”“唐泳昌”“俞振兴”“殷记”和“成音斋”等20余家乐器作坊。
民族乐器制作技艺中融入历史、色彩、美学等元素,结合造型、雕刻、彩绘、镶嵌等工艺。以古筝和二胡为例,古筝各部件的作用不同,所以选材也有所差别,精选良材、定框架、制面板、拼底板、琴体细加工、镶花板、制岳山、开盖盒、贴筝脚、上油漆、制筝码,最后需要制筝匠人进一步装配和调试;二胡的制作工序则大致分为选料、干燥、处理、锯板、琴筒制作、鞔皮、制琴杆、制琴弓、油漆、装配、调试、检验等。
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有限公司以生产性保护方式,既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研发民族乐器,又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上海民族乐器制作技艺,拥有著名品牌“敦煌牌”,并且将文化遗产中的文化资源转化成社会生产力,以此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良性循环。
毛笔制作技艺(周虎臣毛笔制作技艺)
徽墨制作技艺(曹素功墨锭制作技艺)
曹素功墨锭制作技艺兼采“徽墨”各家之长而自成风格,清代被遴选为宫廷“御墨”,享有“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推曹氏”之誉。迁到上海以后,融会海派艺术表现手法,实现工艺、造型、技法的全面突破,领沪上“海派徽墨”众家之先。其制墨技艺流程包括炼烟、和料、制墨、模雕、翻晾、描金等,至今已传承十三代,绵延三百余年。
上海周虎臣曹素功笔墨有限公司积极守正创新,将“非遗+文博”“非遗+文创”“非遗+科技”结合起来,建立非遗体验新空间“笔墨宫坊”,打造全新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木版水印技术
如今,木版水印在传统的基础上,已发展成为一门综合了绘画、雕刻和印刷的再创造艺术。它以简单的工具、复杂的技艺,通过“勾描”“雕版”和“印”三道基本工艺程序,将上至晋唐下至明清以及近现代名家作品的笔情墨韵原汁原味再现出来。
上海朵云轩集团有限公司以人文美学构建新消费体验,助力非遗木版水印踏上跨界之路,呈现东方书画之美,向非遗致敬,以新的表达方式,让非遗文化走进现代人的生活,让更多人感受到东方独有的艺术美学。
梨膏糖制作技艺(上海梨膏糖制作技艺)
“一包冰雪调梨膏,二用药味重香料,三楂麦芽能消食,四君子能打小囡痨……”这首民谣描述的就是梨膏糖,作为上海闻名的特产,梨膏糖具有止咳化痰、润喉清肺的功效,是众多上海小囡们童年记忆中的舌尖美味。
梨膏糖制作技艺在上海已有一百六十多年的制作历史,上海城隍庙梨膏糖的配方以药食同源为根基,取百草之精髓,是纯白砂糖与梨膏、苦杏仁、川贝母、枇杷叶、紫菀、前胡、制半夏、款冬花等十四种中药熬制而成。它的制作过程主要是配料、翻砂、熬糖、浇糖、平糖、划糖、划边、刷糖、翻糖、掰糖等十三道工序。
上海梨膏糖食品厂是目前上海老城隍庙“豫园”牌梨膏糖历史最悠久的企业。老城厢梨膏糖店的新生代传承人们将这项历史悠久的技艺与现代潮流文化融合,推动老字号创新,不断开拓新产品。
江苏
恒顺香醋的酿醋原料选取极其讲究,需用江浙鱼米之乡的优质糯米,再加入自制的特别麦曲为糖化发酵剂发酵成米酒。然后,采用“固态分层发酵”工艺,在酒液中加入麸皮、稻糠拌成固态并接种,每天分层翻动一次,进行降温、透氧醋化发酵,20多天后醋醅成熟。最后,加米色进行淋醋,生醋煎煮后在陶罐中长时间露天存放,终而酿成“酸而不涩,香而微甜,色浓味鲜,愈存愈醇”的恒顺香醋。
传统木船制造技艺
传统制船技艺共有9道工序,从选料、配料、破板、刨板、拼板、投船、打麻、油船到下水,非常讲究。在继承竹泓木船传统的基础上,制造技艺不断推陈出新。从选材、样式、工艺、功能等方面着手,从过去的生产生活用船到现在研发龙舟、旅游画舫等多种新型木船,所制船只美观大方,轻盈灵巧,行销国内外。
茶点制作技艺(富春茶点制作技艺)
浙江
所谓“夏制酒药、秋制麦曲、立冬开酿、立春榨酒”,一杯绵长厚重的绍兴黄酒,少不了天时地利,以及刚柔并进的制作技艺。酿制过程包括浸米、蒸煮、落缸、开耙、前发酵、后发酵、压榨、煎酒(杀菌)等多道工序。
在绍兴,人们将黄酒视为有机生命体。糯米为“酒之肉”,麦曲为“酒之骨”,酒药为“酒之魂”,鉴湖水为“酒之血”,酿酒工艺为“酒之经络”。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始终坚持手工酿造,以技艺传承为根本,保护传统工艺。在酿制过程中坚持酒药(菌种)代代相传,至今已经传承360代(年)。
制扇技艺(王星记扇)
黑纸扇是王星记最负盛名的产品。扇骨选用上好的棕竹制作,柔软而富有弹性,扇面采用潜纯桑皮纸涂刷数层诸暨产高山柿漆,质地绵韧细洁,色泽乌黑透亮,前后经86道工序,雨淋不透、曝晒不翘,纸不破、色不褪,有“一把扇子半把伞”的美誉。
白纸扇是王星记的另一大产品,主要采用安徽红心棉制成的红心宣,经过矾面处理,配以不同的扇骨制成,是文人墨客的最爱,博物馆内的白纸扇大都是晚清和民国时期的作品。扇面成为众多艺术家的用武之地,在王星记的扇面绘画中,层叠写意的名花异草,也有意境深远的山水风景,咫尺天地精彩纷呈。
杭州王星记扇业有限公司经历了百年洗礼,沉淀出丰富的扇文化底蕴,由此打造了全国首个集设计开发、生产演艺、陈列展示、销售经营和文化交流为一体的扇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使王星记扇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中式服装制作技艺(红帮裁缝技艺)
清末民初,奉化本帮裁缝随宁波商帮外出闯荡,形成了“中西合璧”“中体西用”的制衣工艺。在17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奉化红帮裁缝技艺形成了西服制作的“四个功”“九个势”“十六字标准”,成为中国缝制西服的经典。
小小一件衣服,制作却殊为不易。红帮裁缝技艺基本流程包括量体、选料、定款、划样、裁剪、缝纫、扎壳、试穿、修改、缝制、整烫、锁眼、钉扣、成衣等环节,工序达130余道。核心技艺和内涵体现在“四功”——刀功、手功、机功、烫功;“九势”——胁势、胖势、窝势、凹势、翘势、剩势、圆势、弯势、戤势;“十六字诀”——平、服、顺、直、圆、登、挺、满、薄、松、匀、软、活、轻、窝、戤。每项技艺,都是在千锤百炼和无数次的失败后锻造而成。
罗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弘扬百年红帮文化,“质造”西装王国为宗旨,全面提升红帮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文化含金量。以传统工艺技术为核心设立手工定制生产线、高级定制生产线,在关键部位创新采用红帮裁缝的“推”“归”“拔”等工艺申请国家专利60多项,提升产品的手工价值。
安徽
徽墨素有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其制作讲究且复杂,有独特的配方和精湛的制作工艺。以松烟为基本原料,掺入20多种其它辅料,经炼烟、和胶、杵捣、成型、晾墨、挫边、彩绘等工序后,制成上好的珍品。
老胡开文地球墨早在1915年即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如今,歙县老胡开文墨业有限公司集徽墨文化研究,产品开发,生产经营,人才培养,技艺展示为一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做大做活徽墨产业。
红茶制作技艺(祁门红茶制作技艺)
祁门红制茶过程分为初制和精制两大部分,其中初制有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精制有筛分、切断、风选、拣剔、复火、匀堆等工序。传统祁红质量,全取决于手上功夫,所以祁红又叫“祁门功夫红茶”。成品祁红,外表色泽乌润,条索紧细,汤色红艳透明。清香持久,独树一帜,被誉为“祁门香”。
安徽省祁门红茶发展有限公司以科技为支撑,致力于构筑食品安全屏障,大力提升和发展原料基地。通过以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示范基地为抓手,以提高茶叶内质、树立“天之红”知名品牌为核心,致力于现代生态农业的综合开发。
徽州竹雕制作流程共有八步,分别是整坯、勾线、钻孔引路、整形打坯、修光铲底、粗雕打磨、细雕、抛光打蜡。徽州竹雕一般以徽州盛产的毛竹为原料,以刀代笔,因材施艺,运用线刻、浅浮雕、深浮雕等工艺,雕出各种书画。作品取材广泛,有名人的书法墨迹、名胜古迹的山川风貌、民间传说等。
黄山市竹溪堂徽雕艺术有限公司是徽州竹雕的项目保护单位,专注于纯手工中高档竹木雕刻艺术品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建立了黄山市徽州雕刻博物馆和徽派雕刻传习基地。
柳编(霍邱柳编)
柳编的品种由传统工艺的家庭日常用具发展到精编、细编、透花编、套色编、染色编、混合等几十种编织技巧。样式不断翻新,样品多达两千个种类,不但继承传统手工艺,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柳编新型工艺技术。
霍邱县淮美奇工艺品有限公司集种植杞柳、生产柳编工艺品、销售柳编产品、研发柳编产品于一体,秉持可持续发展的出口振兴发展战略,将产品销往欧美、中东、亚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猜你喜欢
资料:上海发布
编辑:毕扬静
责编:颜文彬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喜欢就点个“赞”
欢迎留言评论和“宁宁”互动
再送我一朵“在看”的小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