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E支持2014年全国中华秋沙鸭越冬同步调查顺利开展
最大规模的水鸟及栖息地民间调查
此次行动由SEE湿地保护策略合作伙伴朱雀会(中国观鸟组织联合行动平台)牵头,全国各地不同城市超过40家鸟类保护组织参与,共计75支调查队300名调查志愿者加入行动。调查地点北起鸭绿江畔、南至雷州半岛、东到长江入海口、西抵云南丽江拉市海,横跨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调查点超过100个,是迄今为止国内民间组织的规模最大、覆盖省份最多的水鸟及栖息地调查。
2014年冬季中华秋沙鸭越冬同步调查点分布图
中华秋沙鸭是什么?
中华秋沙鸭(Mergussquamatus)属雁形目(Anseriformes)鸭科(Anatidae),是中国特产稀有鸟类,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列为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濒危(EN)物种,现存总数量可能少于3000对,属于比扬子鳄还稀少的国际濒危动物。
中华秋沙鸭外形漂亮,拥有醒目的羽冠和胁羽上有独特的黑色鱼鳞状花纹,被水域保护志愿者们亲切地称为“带辫子的红嘴鸭”。
IUCN濒危水鸟中华秋沙鸭(雄性)
为什么要调查它?
水鸟是可以最直接标示出重要栖息地的指标性物种,一个水鸟物种的濒危程度、速度和状况,直接标识出其栖息的湿地受到破坏和威胁的程度、速度和状况。 中华秋沙鸭偏爱水质清澈的溪流、河道与水库,对栖息环境的要求相比一般水鸟更为苛刻,尤其对水质变化非常敏感,这使得它的存在本身就成为了一个湿地环境重要的“水质”指标。
中华秋沙鸭与人类比邻而居
中华秋沙鸭越冬栖息地分布广泛,且与中国人口密集区高度重合,是我们真正的邻居。近年来,中华秋沙鸭赖以生存的这些中小型湿地普遍面临诸如污染、采砂、非法捕鱼、不合理的水利工程设施建设等威胁,而不幸的是,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更谈不上限制、制止和相应的保护措施。
阿拉善SEE与朱雀会希望透过对这一关键物种的调查,实现对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河流、水库等类型湿地流域的环境质量监测,更希望能发动并吸引公众对身边水源环境的关注和重视,保护人类与水鸟共同栖息的家园。
调查的初步发现是什么?
经过为期一周的紧张调查和初步统计发现,19个调查省市中有11个发现了越冬的中华秋沙鸭的踪迹,它们分别是辽宁、河南、陕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地域分布很分散,最北至本溪丹东,最南是惠东和白色,最东是江苏浙江,最西至重庆。
全国各地组建起了75支调查队伍
数量上看,则并不乐观。100个调查点中发现踪迹的不及半数,而各个点上的数量多以个位数计,超过20只的寥寥无几。中华秋沙鸭的主要繁殖地在俄罗斯,监测数量在4000只左右,由此预测中国越冬的应在3000只左右。经过此次调查,尽管还没有完成统计分析,但已初步可以判断,我们面临的局面要比想象的更为严峻。
下一步行动是什么?
《中国境内越冬中华秋沙鸭现状一期报告》将于2015年1月正式发布,填补该物种的科研数据空白。与此同时,朱雀会还将支持各地保护组织出具分省市的《中华秋沙鸭栖息地环境质量报告》,并与当地野保部门建立或深化已有合作关系,针对当地湿地环境威胁的特定问题,探寻解决方案。
未来,阿拉善SEE基金会还将在此次调查基础上,进一步支持朱雀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反应灵敏的动态民间湿地监测及保护行动网络,深化湿地保护行动。一切努力,只为留住碧水蓝天,共建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