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OP23 | 聚焦联合国波恩气候变化大会:地利、人和能否“补”天时?

2017-11-07 周锐 阿拉善SEE公益机构

遭受美国退出《巴黎协定》重击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于11月6日-17日回归公约秘书处所在地德国波恩召开,此次大会主席国由直接受到海平面上升威胁的太平洋岛国斐济担任。


“地利+人和”能否弥补“天时”的不足备受关注。不过好在围绕着《巴黎协定》实施细则交锋、博弈的高潮要等到2018年波兰气候大会才会上演。


这意味着波恩气候大会有更多的时间弥合伤口、凝聚共识,并向全世界宣示,人类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并未改变。



美国再当逃兵 波恩面临空前挑战

◆  ◆  ◆


《巴黎协定》之后,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并没有如各方所期待的那样进入坦途。


 一年前在马拉喀什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巴黎协定》第一次缔约方会议被美国大选的消息重重撞了一下腰。


在当选总统特朗普公开宣称“全球气候变暖是人为制造的骗局”并表示将退出《巴黎协定》的情况下,“如何落实巴黎协定”这一原本的主题被挤下了头条:


所有人都在担心,特朗普退出,我们怎么办?所有人都在喊话,特朗普,有权不能任性。


然而,彼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在波恩已经实实在在的刺入气候变化大会的“身体”。


北京时间6月2日凌晨,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继退出《京都议定书》后,美国又一次当了应对气候变化的“逃兵”。


美国总统特朗普6月1日在白宫宣布,美国将退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 新华社发 迈克·泰勒摄


虽然和上一次一样,美国并未退出公约(《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在公约中意味着仍会参加气候变化大会),而“在公约不在议定书”的情形在过去相当长时间里也一直是气候大会的常态,但是美国此次“跳船”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的伤害却远胜于前。


相比于《京都议定书》这种“自上而下”给发达国家分配减排目标的模式,《巴黎协定》是由各国以提交“行动计划”的方式“自下而上”形成。


因此,除了自身减排的二氧化碳份额和所提供的资金、技术支持外,美国退出协定的最大负面影响,在于其动摇了强调“自下而上”、高度依赖各国“自主贡献”的新的气候治理体系的信任基础和严肃性。


如何重塑各方对《巴黎协定》的信任,正是波恩气候大会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气变主场+小岛屿主席:

波恩用地利、人和补天时

◆  ◆  ◆


如果说两年前在147位元首的助阵下,巴黎聚齐了天时、地利、人和。那么此次波恩气候大会在“天时”上无疑令人担忧。


从时机看,作为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后的第一次气候变化大会,波恩气候大会先不说什么进展,能避免人心散然后把队伍带起来就已经不容易。


从时间看,2020年日益临近,但发达国家承诺的2020年前每年千亿美元的承诺依然看不到兑现迹象,这一情形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伤害也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加深。


从时限看,据IPCC报告,全球温升已达1.2度,距离1.5度甚至2度已经很接近了,超越口头争端拿出实际行动的要求迫在眉睫。


若全面实施当前《巴黎协定》的承诺及各国已宣布的减排策略,到2100年,升温幅度为3.3摄氏度。若不采取积极措施,一如既往,全球将升温4.2摄氏度。 Climate Interactive官网 图


不知道是否因为提前预料到了环境的恶劣,波恩气候变化大会在地利、人和两个方面做足了功课。


先说开会的地方。波恩是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秘书处的所在地,在这个特殊的时点,重回“老家”多少会让气候谈判多出几分底气。


再说大会的主席国。在气候谈判中,主席国至关重要。比如说控制谈判进程、设置一些特殊的谈判机制,甚至于最后敲锤通过决议也是由大会主席来完成。


波恩气候大会的主席国是斐济。如果说一些国家还把气候变化视为长远挑战,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让气候变化成为小岛屿国家来说是“燃眉之急”。


由小岛屿国家担任的大会主席国对各项进程的推进欲望是显而易见的。而气候变化直接受害者的定位所带来的道德制高点,也将帮助斐济把推进谈判的自我动力转化为实际力量。


    跨越两年的加减法:

波恩不难完成任务

◆  ◆  ◆

  

除了地利与人和上的设计,波恩会议承担的使命也有有利于气候大会在美国退出的重创中缓一口气。


近些年来,为期两周的气候谈判一直呈现出“先加后减”的局面:


一般情况下,第一周由普通谈判代表来磋商,遇到有争论的议题,就把各方观点以括号的形势加入文本之中,把文本做大做长。


第二周,各国不政绩的高级别谈判代表入场。这些有着更高谈判权限的谈判代表,会通过协商、博弈、交换,来逐渐去掉、合并括号里的内容,形成最终的谈判案文以备大会通过。


这种“先加后减”的机制下,谈判重心自然就落在了下半场,有的时候甚至就落在最后几天,这也是气候谈判频繁上演加时赛的原因。


当地时间2017年11月2日,德国波恩,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举办大楼前现巨型地球装置。 东方IC 图


根据气候谈判当下的进度表,各方需要到2018年完成《巴黎协定》实施细则的谈判奠定基础。这导致2017年的波恩和2018年的波兰这两次气候大会被捆绑成一个整体。


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在一次气候变化大会完成的“加减法转换”,将被拉长至两次气候变化大会共同完成,而波恩气候大会可能只需要做好加法。


这意味着,在波恩,代表们不需要就完成最终版本的《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而展开激烈博弈,只需要拿出一个长长的、囊括各种诉求的、充满括号的实施细则草案,就算是完成任务。


   困难利好交织:

全球气变进程挑战依旧

◆  ◆  ◆


在巴黎协定大局敲定后,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就聚焦在如何落实协定。各国都明白,如果得不到落实,再好的协定也只不过一纸空文。但年复一年的谈判,让各国也明确看到,别说新协议了,就连已有协定的落实都还没有做好。


比如说,发达国家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千亿美元气候资金的老问题。这一源于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承诺,直到2017年也依然是“只见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考虑到发达国家的心态可能是,“反正拖了八年,再多拖两年,2020后成功赖掉,大家一起拥抱新协议吧”。因此,发展中国家已经明确表态,这笔钱不能再拖,必须在波恩拿出个时间表和路线图。


但另一方面,虽然美国退出重挫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但是各国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趋势已经形成,其他国家对于落实《巴黎协定》也都表达了坚定的态度。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美两国的“气候共舞”为《巴黎协定》达成发挥重要作用,但美国的退出并没有动摇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达沃斯论坛和日内瓦联合国总部发表了两次演讲,非常明确地讲到,《巴黎协定》的达成反映了世界发展方向,成果来之不易,不能轻言放弃。无论发生什么样的情况,中国都将落实《巴黎协定》,百分之百地兑现自己的承诺。


中共十九大报告更是三提气候变化、四提低碳。中共对于“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的形势判断、关于“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工作思路以及“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的发展目标无疑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注入强心剂。


波恩气候大会大幕已正式开启,要用一句话概括会议看点,那就是:美国当了逃兵,但人类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还在继续!


阿拉善SEE将再次在此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举办边会,今年在波恩气候大会的中国角将举办的边会主题是:绿色供应链行动—中国企业联合助力碳减排


时间:11月11日  11:30-1:00pm 


会场:波恩区 中国角


边会简介:阿拉善SEE基金会将联合国内外的合作伙伴,在边会上展示中国企业通过开展绿色供应链行动助力碳减排的经验和成果。比如:房地产行业绿色供应链行动、家电行业的绿色供应链行动、蔚蓝地图与品牌商在中国的绿色供应链行动等。这些以行业联合的形式全面推行的绿色供应链行动,是基于市场机制开展的行业节能减排行动,更是中国企业积极响应中国政府履行“巴黎协定”,推动全球碳减排所采取的切实行动。在边会上,专家会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碳减排潜力和实施关键进行解读,还将有具有丰富经验的国外机构人员共同探讨绿色供应链应对气候变化的潜力与挑战,便于中国的企业更可持续地开展绿色供应链行动,更有效地促进和助力碳减排。



注: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本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