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E基金会发布《手机使用与回收公众调查报告》,废旧手机源头减量潜力大
电子产品知多少?
现在,你在用什么方式阅读这篇推文,是手机、电脑还是平板?
你是否留意过身边每天出现了多少电子产品?你知道他们被淘汰丢弃后去了哪里吗?
早在2010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相关报告就指出,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今后10年内电子垃圾将急剧增长,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据联合国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产生的电子废弃物(带电池或插头的废弃产品)总量达到了创纪录的5360万吨,电子废弃物已经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家庭垃圾。
更糟糕的是,报告显示2019年只有17.4%的电子废弃物被收集和回收。
眼前有没有浮现出动画片“机器人瓦力”中堆满垃圾的地球?
(一只又破又旧的小机器人瓦力,独自漫步在只剩下垃圾的地球上,收集着垃圾、压缩成垃圾块,这是他的使命)。
手机作为最常见、使用最广的电子产品之一,其消费与使用规模尤为突出。规模庞大的手机生产消耗着大量资源,且多为一次性消耗,不恰当的废旧手机处置可能引发环境威胁,破坏环境并威胁我们自身的健康,因此我们将废旧手机作为目前的工作重点。
为了推动公益力量介入废旧手机等电子废弃物治理,并动员公众参与,SEE基金会联合零点有数进行了此次手机使用与回收的公众问卷调研。希望通过该问卷初步了解公众在手机购买、使用、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现状。同时,问卷涉及公众对公益组织介入的态度与期望,初步探索公益组织在废旧手机回收与处置中的参与形式,为推动公益力量介入提供参考。
调查概述
不知道你是否参与过去年7月份的问卷调查,也许已经印象模糊了。没关系,现在带你来回顾一下。
这次问卷设计经多位领域专家、企业代表与公益伙伴共同研讨完成。问卷调查于2020年7月1日~7月10日开展,实际回收样本量为3348份。调查对象覆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六个大区内中等及以上城市的智能手机使用用户。
经过前期与行业专家、公益伙伴与企业代表的多次探讨,我们希望一起推动行业构建完善可靠的循环利用环境,为大家提供更放心的处理处置渠道。
先一起来看看这次调查的数据吧,看看你的选项和留言是不是在其中呢。
废旧手机源头减量潜力大
人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尤其在疫情防控的大环境下,手机更是成为防疫监测的重要工具,离开它可能“寸步难行”。此次调研数据来看,约有40%的用户是手机重度或极重度使用者,即每天手机使用时长大于等于5小时。仅有21.9%的用户表示每天手机使用时长低于3小时。同时,近四分之一人群上一部手机使用不足一年。
循环利用存在可倡导空间
从目前公众更换手机的情况来看,有大量旧机存在循环利用价值。更换手机时的旧机状态方面,近半数(45.3%)用户上一次更换手机时,旧机处于“几乎全新”或“非全新但不影响使用”的状态。在换机原因方面,性能落后成为促使大家换机的最主要因素,而非刚性换机因素也值得重点关注。
结合换机时旧机状态、换机原因等数据发现,大量旧机存在可循环利用的空间,可通过鼓励旧机再利用、联合厂商减少核心更换诱因等方式,延长手机的生命周期。
废旧手机循环流通不畅
废旧手机的循环利用主要涉及“处理”和“利用”两个阶段,其中公众是否将废旧手机送入回收处理环节,从前端决定了循环利用程度。在废旧手机处理方面,“存放在家,不处理”与“送给家人或朋友”为最常用的处理方式,分别有49.5%和27.9%的受访者曾选择这两种方式处理。在被询问出于什么原因,受访者对旧手机未进行专门处置时,61.0%的受访者反馈源于“担心信息泄露”, 35.2%的受访者表示出于“留恋念旧情怀”,而33.3%的受访者提到因为“不知道怎么处置”。
通过询问受访者的二手手机购买经历,发现购买过二手手机的受访者占比仅为17.4%,而82.6%的受访者均未购买过。在未购买过二手手机的受访者中,二手手机质量问题(72.9%)与售后没保障(57.9%)成为大家最关心的两个因素。对购买过二手手机的受访者进一步询问,发现大家在选购过程中,将手机“是否有质量问题”作为第一考虑因素的人最多,占到总体的四分之一。
隐私问题成为重大障碍
在废旧手机的处置阶段,隐私安全成为困扰公众的首要因素。在处理旧手机时的考虑因素中,半数以上(56.9%)的受访者将“隐私安全是否有保障”放在首位,远高于其他三个因素。而当被问及“哪些方面提升后,您更愿意将手机送去回收”时,46.8%的受访者将“个人隐私信息更能得到保障,不会被泄露”作为第一选择,随后才是法律监管、流程规范、渠道方便等其他因素。
公众期待市场不断完善
针对目前的手机回收与再利用市场,受访者们有所期待,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规范化的市场与监管成为最关注的方面。此外,受访者也提出价格公平、加大宣传、机制创新等方面的建议。
公众期待公益机构参与
调查对象中超半数(54.5%)认为,公益组织可以在手机回收方面发挥作用。在认为公益组织能够发挥作用的受访者中,半数以上希望公益组织可以通过实质行动进入手机回收链条。调查对象的留言中,提出公益组织信誉较好、公众认可度高,希望其参与回收链条并与专业公司合作推动。同时也提出希望公益组织在宣传与活动等方面推动手机回收。
公益组织介入建议梳理
面向公众,公益组织可凭借自身优势,帮助公众实现意识转变与能力提升,逐渐促成习惯的养成,从源头改善废旧手机回收现状。结合现有经验与能力,可以在消费使用理念倡导、回收知识技能普及和回收活动等方面有所侧重。
面向行业,公益组织优势并不明显,较难按照公众期待独立建设回收平台,建议尽可能融入行业,与行业主体密切配合,呼吁并促成行业的优化与完善。
政府监管方面,公益组织可积极参与到相关政策规范制定与监督管理环节中来。一方面,参与推动完善的、适用性强的系列政策规定出台。另一方面,结合实地考察监测等经验进行协同监督,辅助完善手机回收治理体系。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与大家一起,共同探索如何更好地进行手机回收与利用,期待你的关注与参与。
想查看报告详情?点击【阅读原文】下载电子版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