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哲学史》2020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中国哲学史 社科期刊网 2021-02-06


中国哲学史



2020年第2期


点击封面 一键订购▷

1980年创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哲学史学会主办。本刊是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的高端杂志。研究范围包括中国哲学的概念范畴、哲学流派、著名哲学家、思想家与哲学史家以及中国哲学典籍与文献的考辨、域外中国哲学史研究成果的追踪介绍和分析评论等。

 

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

本刊投稿邮箱:zhgzhxshyj@163.com


目录

·经史传统与中国哲学·

在史学与经学之间

——朱子《春秋》观的再检讨

郭晓东(5)

诗意与诗义的各得其所

——从李光地《诗所》看宋明理学的终结

何 俊(13)

庄存与和公羊家法

辛智慧(24)

皮锡瑞《春秋》经传“借事明义之旨”辨非

黎汉基(33)

《王制》的天下格局与内外秩序

——以儒家“风俗”论为线索

郜 喆(40)

 

·易学研究·

《周易》卦序二题

张克宾(49)

试论清代易学转型中的图学批判与汉学复萌

陈 岘(56)

 

·道家哲学研究·

从“自性”走向精神生命的“自由”与“平等”

——庄子哲学理路解析

黄 琳(64)

从“涤除玄览”到“曲因其当”

——论汉初黄老道家“无为而无不为”如何可能

李素军(71)

 

·宋学研究·

道者有其序,治者有所本

——宋代士大夫追求的学术与政治

朱汉民(77)

“二本”与“修本”:欧阳修“本义”之学发微

祝浩涵(85)

邵雍体用论的渊源、特色与定位

李 震(91)

 

·明清哲学研究·

“养中”与“格物”:蔡汝楠对王、湛之学的融通

陈伟良(98)

论熊十力对刘蕺山的批评

冯前林(105)

“家国一理”与“家国殊等”

——王船山“理一分殊”视域下的家国关系重构

郝颖婷(114)

一在二中与即用是体

——方以智对理学的回应

田智忠(121)

目录

内容摘要

在史学与经学之间

——朱子《春秋》观的再检讨

郭晓东

 

内容摘要:朱子在不同的场合,对《春秋》的说法颇有出入。其或视《春秋》为史学,亦否认《春秋》有义理、书法、条例。但朱子同时又无法否认孔子作《春秋》是“致治之法垂于万世”,在这一经学的意义上,朱子又不得不承认《春秋》有义理、书法与条例。在经学维度上看《春秋》,朱子对后儒之解经颇存怀疑。这种疑虑使得朱子对《春秋》的态度不自觉地由经学转向史学。但如果纯然视《春秋》为史学,这样不仅取消了孔子作《春秋》的意义,而且使得儒家五经之一的《春秋》学成为专计较利害的功利之学,这又是朱子所极力拒斥的。这或许就是朱子的两难之处,从而使得朱子对于《春秋》就不可避免地在经学与史学之间游移。


关 键 词:朱子 《春秋》 经学 史学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诗意与诗义的各得其所

——从李光地《诗所》看宋明理学的终结

何 俊

 

内容摘要:宋明理学是脱胎于传统经学的儒学新思想与新形态,这种新思想与新形态在宋明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丰富性与多样性,并最终趋于成熟与稳定,清初理学重臣李光地是其重要代表。本文以李光地的晚年《诗经》学代表作《诗所》为对象,通过对他释传《诗经》语境还原的重要方法以及各得其所的目标考察,进而分析他由辞求意、观其所兴的诗意体会,与曲尽事理、小大兼举的诗义阐明,充分呈现李光地如何由经学转出理学,以及使理学与经学分离,以综合的方式消弥存于经学中的理学多样性,从而既使脱胎于经学的理学成熟,也促其终结。


关 键 词:李光地 《诗所》 诗意 诗义 宋明理学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庄存与和公羊家法

辛智慧

 

内容摘要:作为清代公羊学的开山之祖,庄存与的公羊学向来受到学界重视。但由于庄存与素称魁儒,文辞艰晦,学界对其复兴公羊家法的具体状况尚缺乏深入研究,致使在近年出现的代表性研究中,开始怀疑庄存与的学术宗主。实际上,庄存与在乾嘉复古开新的大气候下,首次恢复了汉儒以《公羊》为《春秋》正宗的传统,并对建五始、宗文王、大一统,尤其是三科九旨等传统公羊义法,皆复而兴之,从而使公羊一家之言,再次成为抉经心、执圣权的根本所在。


关 键 词:庄存与 《春秋正辞》 公羊学 春秋学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皮锡瑞《春秋》经传“借事明义之旨”辨非

黎汉基

 

内容摘要:皮锡瑞以“借事明义”概括《春秋》大旨,是一项错误而又有待辨析的学术主张。承认“事”的次要性、工具性和可阙性,不意味必须接受“事”的可伪性。皮氏的举证不能证明孔子和《公羊》作者同样允许“事”的假托,论证欠缺说服力。此外,“借事明义”的观点不见得符合经传的内容,掩盖了《公》《穀》二传也有强调史实的一面,因此不宜把它视作指导经传解读的有效原则。


关 键 词:春秋 公羊传 皮锡瑞 经典诠释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政治科学系


 

《王制》的天下格局与内外秩序

——以儒家“风俗”论为线索

郜 喆

 

内容摘要:《礼记·王制》在“立法”的意义上,将“天下”建构为以“九州—四海”为格局的空间模型。在此模型中,《王制》以自然因素与政教因素所共同形成的“风俗”为标准,设计出“中国—戎夷”有别的内外秩序。这样的秩序贯穿着王者政教的始终。由此,自然风俗的差异与王者政教的同一,使得《王制》中的“天下”展现出多元性与普遍性共存的特点。


关 键 词:《王制》 天下 风俗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

 

 

《周易》卦序二题

张克宾

 

内容摘要:卦序问题是《周易》象数学的主要问题之一。孔颖达明确提出《周易》经文六十四卦次序以“二二相耦,非覆即变”为基本原则。这一原则直接推动了《周易》上下经卦数不均问题和“观象系辞”问题的研究。上下经互变之卦的数量不均,是导致上下经总卦数不等的直接原因,而之所以如此安排又有其特殊之用意。诸卦“非覆即变”之象是作《易》者名卦和系辞的重要原则,因而较之于马王堆帛书《周易》卦序,传世本《周易》卦序应当是更为原始的卦序。《周易》经文卦序从整体架构到具体组合排布都有一定规则在其中。


关 键 词:《周易》 卦序 非覆即变 主卦 从卦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易学研究中心

  


试论清代易学转型中的图学批判与汉学复萌

陈 岘

 

内容摘要:清初图学批判运动与乾嘉汉学复萌之间相隔数十年,两者在批判宋代以先天、河洛为代表的图书易学上秉持一致态度,但在对治《易》正途的理解上,前者认为当效法王弼、程颐之易学,以义理研习为务;而后者则高扬“汉学”大旗,力主恢复两汉象数易学的传统。因此,图学批判运动实与“汉学”无涉,清代易学中之“汉学”范畴理当适度缩减,将其起点延后至惠栋。“汉宋之争”说和“两派六宗”说分别将两汉象数易与宋代图书易、义理易与象数易相对立,然而两说均无法在二分法中合理安置象数易学、义理易学与图书易学的位次及关系。以象数、义理、图书三分,可以成为对历史上易学类型划分的修正方案。


关 键 词:《周易》 汉学 图书易学 黄宗羲 胡渭 惠栋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从“自性”走向精神生命的“自由”与“平等”

——庄子哲学理路解析

黄 琳

 

内容摘要:万事万物各具其理,其本原又与天地同归一气,气绵延统贯于万象,道承载于“天地之气”,“道体”亦即内在于主体的故有本性、规律。万事万物的本体自性俱足,无须孜孜向外求道,只需求诸于内。“自性”即主体自我反省时的迥然一念明觉,自性呈露既是“天道”,又是独具的“生成之理”,是“道”与“理”的统合。万物但能清虚自守,复归自性,“万物一体”之“道”即如如显现。纵然天地间万事万物各有所待,但当境自足,于是就形成了一个万象归复自性,又实则趋向于“道”的秩序井然的宇宙论模态与本体论体系。由自我本性之朗现,人之自性与物之自性和谐感应,故凡天下之物皆无不好,意见皆无不对,而得出万物齐同平等,主体精神生命“自由”实现的圆融哲学理路。


关 键 词:庄子 自性 “道” “理” 自由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哲学系、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从“涤除玄览”到“曲因其当”

——论汉初黄老道家“无为而无不为”如何可能

李素军

 

内容摘要:黄老道家思想一度被汉初统治者推崇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当道家从在野派变为主政派,真正担当起庞大国家的政治责任时,著意于精神修养、境界提升的玄谈,远不能满足政治上经纬人事的需要,故汉初黄老道家将先秦道家静态观照的“涤除玄览”发展为具有实践意义的“曲因其当”。所谓“涤除玄览”,要求主体用心若镜,让开一步以成就万物之并作的无不为境界;而“曲因其当”则要求主体在舍己之志、以物为法的同时,还要依顺万物之理以推之、助之,表达了对世界秩序化的要求以及主体知几、用权的创造性要求,由此,汉初黄老道家从政治和社会现实层面赋予了“无为而无不为”以积极之“实现”义。


关 键 词:黄老学 无为而无不为 涤除玄览 曲因其当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道者有其序,治者有所本

——宋代士大夫追求的学术与政治

朱汉民

 

内容摘要:宋代士大夫不满足于仅仅是作为“道统”代表,同时还希望以“道统”主导“政统”。所以宋代士大夫不仅是道统传承的文化主体,同时还是“共治天下”的政治主体。在相对宽松的政治条件下,两宋士大夫参与了对“祖宗家法”的建构,并在宰相制度、经筵制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体现出宋代士大夫逐渐拥有更大的政治权力与文化权力。宋代士大夫拥有的两种权力是互助的:他们努力以文化权力去强化其政治权力,而他们又希望以政治权力进一步巩固他们的文化权力。


关 键 词:宋代士大夫 祖宗家法 宰相 经筵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二本”与“修本”:欧阳修“本义”之学发微

祝浩涵

 

内容摘要:研究者普遍赞许欧阳修提出的“修其本以胜之”的思想,对其提出落实这一思想的方式则评价较低。这在根本上体现了欧阳修对于“本”的认识与今人有异。欧阳修坚持的“本”是与六经的权威性分不开的,他所提倡的“本义”之学,也正旨在捍卫与重塑六经的权威性。可他所采取的寻求“本义”的方式,恰有着动摇乃至瓦解六经权威性的危险。欧阳修这一“本义”之学的内在张力,正为我们揭示出了宋明经学与理学得以展开的某条内在线索。


关 键 词:欧阳修 《本论》 “本义” 疑经 尊经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邵雍体用论的渊源、特色与定位

李 震

 

内容摘要:体用论在邵雍哲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邵雍思想的特色所在。邵雍的体用论与哲学史上常见的内与外、基础与表现意义上的体用论颇有不同,代表了另外一种较为陌生的思想传统。此种体用论的直接来源是邵雍之父邵古的声音之学,体用概念是邵雍对声音之学特有的全用概念所作的哲学抽象。其更为久远的渊源则是发端于汉末曹魏之际的“形质论”的体用论传统。此种传统重在分析物理,与在佛教影响下形成的重在分析性理、空理与天理的“本体论”的体用论传统恰相对立。邵雍“观物”的哲学宗旨,与其“形质论”的取向内在相关。


关 键 词:邵雍 体用 物理 形质论 本体论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养中”与“格物”:蔡汝楠对王、湛之学的融通

陈伟良

 

内容摘要:甘泉学派是中晚明与阳明心学分庭抗礼的存在。两家虽然学术宗旨相异,但并非泾渭分明。不论阳明后学还是甘泉后学中,一直有主张融通的声音。本文以甘泉后学中以往学界缺乏研究的蔡汝楠为例,通过对其“养中”与“格物”观念的分析,探讨其对于王、湛两家之学的融通。在蔡汝楠看来,其“中”与“养中”的观念可以消解“良知”与“天理”之间的紧张,使得本体的主观性与客观性得到统一;其“格物”观则可以将“致良知”和“随处体认天理”统一起来,避免双方之间的彼此攻讦。从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到,蔡汝楠的“养中”和“格物”,正是颇能体现其自觉融通王、湛两家思想的观念。


关 键 词:蔡汝楠 良知 天理 养中 格物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哲学系

 


论熊十力对刘蕺山的批评

冯前林

 

内容摘要:唐君毅、牟宗三、钱穆皆以刘蕺山为宋明殿军,特别是唐君毅对其颇为推崇,熊十力则不以为然。他认为刘蕺山在政治上是非不分,在学术上逻辑混乱,存在以心为物、以“躯壳上起念”之情言纯善无恶之真意、于自然现实情感中言知善知恶之知等问题。熊十力的批判,误解之处甚多,蕺山之心并非血气心脏,意之好恶为隐微的道德情感而非感性欲望,而且他在反对以意为主宰、而应以良知为主宰时,反驳依据并不充分。当然,熊十力的批评亦有合理价值。熊十力对蕺山的低评应与其性格特质、所处时代相关,同时学术路向的不同、对于东林党的整体反感也是影响其作出较低评价的原因。


关 键 词:宋明殿军 熊十力 刘蕺山 批评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

 


“家国一理”与“家国殊等”

——王船山“理一分殊”视域下的家国关系重构

郝颖婷

 

内容摘要:王船山以“理一分殊”说作为处理家国关系问题的基本视域,对朱子“家国一理”说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批判,并进而提出“家国殊等”说以驳斥阳明学。在船山看来,“理一”仅仅是人道“继善”的倾向性,“分殊”则是抽象的继善倾向的差异化人道实践,“家国殊等”就意味着国-天下层面的政治实践有其独立性,政治秩序的形成需要以“絜矩之道”为原则实现制度构建。船山在继承理学传统强调天人相继的连续性的基础上,申明“君子之道非天地自然之道”,更为着眼于人作为一个群类整体的“人道”秩序的真实。


关 键 词:理一分殊 家国一理 家国殊等 王船山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

 


一在二中与即用是体

——方以智对理学的回应

田智忠

 

内容摘要:方以智多次提到“一在二中”,这也是其处理超越者与现实世界之关系的基本思路。在讨论“一”和“二”的关系时,方以智一反宋儒强调有本到末,由体达用的思维模式,转而把重心放在“二”上,甚至主张“止有后天,并无先天”,有以现实世界为先、为本的倾向。以此为基础,方以智对于理学所讨论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予以了回应,也体现出了重视思辨和强调智识的一面。不过,方以智的回应颇有深受庄学和佛学影响的痕迹,与理学的主流观点有较大的不同。


关 键 词:一在二中 用为体本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相关内容回顾

《中国哲学史》2020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 点击“阅读原文”,选购学术期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