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期刊目录|《史学理论研究》2020年第6期目录及摘要

本期目录

二〇二〇年第6期

 圆桌会议 

唯物史观与近代历史人物的评价

张海鹏 耿云志 郑师渠 朱英(4)


 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 

《大众哲学》之“续篇”

——新中国初期艾思奇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论析

杜涛(30)


 专题研究 

理论与实践的反思:为什么研究日常生活史

李小东(40)

从理解文化到重视感受

——社会文化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韩晓莉(55)

地中海共同体:古代文明交流研究的一种新范式

李永斌(66)

国外中世纪英国雇佣制的研究取向

徐浩(76)

体验革命:反思法国大革命的新路径

庞冠群 查少琛(87)

日本“里山”研究的环境史追问

陈祥(100)


 历史学家 

以景观为媒

——英国史学家威廉·霍斯金斯的乡土情怀及公众史学实践探析

梅雪芹(111)


 理论沙龙 

论章学诚史学之理论架构

崔壮(122)


 书评 

离散华人、时空社会学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评陈珮珊《离散华人的祖国》

陈非儿(133)

“史学原理”:一部未完成的大书

顾晓伟(141)

跨学科视野下的“群众”历史

——评肖铁《革命之涛:现代中国的群众》

冯淼(149)


英文目录和提要

(CONTENTS AND SUMMARY)

吴英 范鑫(157)



内容提要

ABSTRACT

唯物史观与近代历史人物的评价

张海鹏 耿云志 郑师渠 朱英


编者按

历史活动的中心是人,人是历史活动的主体,故长期以来,历史人物评价问题一直是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近代中国处于中国历史上的过渡时期,因而带来近代人物评价的复杂性问题。21世纪以来,围绕中国近代人物评价问题,出现了两种偏向:一是贬低,甚至否定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进人物;二是拔高,甚至肯定近代中国开历史倒车的落后人物。这两种错误倾向,值得学术界加以关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历史人物评价问题有过深刻而全面的阐述,对人类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做了经典性评价,树立了历史人物评价的基本标准。故在中国近代人物评价问题上,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在全面掌握翔实而丰富的史料基础上,对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及各方面人物进行宏观考察,将其置于近代中国历史大变局的时代环境中,作出实事求是的客观评价。为此,本刊邀请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四位权威学者,对唯物史观与近代历史人物评价问题进行专题探讨,以期推动更多学者作深入思考。



《大众哲学》之“续篇”

——新中国初期艾思奇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论析

杜涛


提要

新中国初期(1949—1955年),在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艾思奇创立了简明的历史唯物主义体系,并以之讲述中国社会发展史,形成了多个版本的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风靡全国。这些教科书以1953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分别对应不同的阐释范式。前期是生产力范式,后期是生产关系范式;前者适应了新民主主义建设的需要,后者适应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需要。前后期虽然范式不同,但大众化风格一脉相承,整体上可谓《大众哲学》之“续篇”,是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珍贵资料。

关键词

艾思奇  历史唯物主义  生产力范式  生产关系范式



理论与实践的反思:为什么研究日常生活史

李小东


提要

讨论“为什么研究日常生活史”,有助于从研究动机层面梳理日常生活史研究范式的内在理路。在反思二战后西方社会所面临的现代性悖论的基础上,西方学界出现了以法国哲学、社会学界的“日常生活批判”,以及德国史学界的“日常生活史”为代表的日常生活研究。由于理论关怀的不同,西方史学界新文化史与日常生活史研究范式有较大区别。21世纪初,日常生活史研究范式经译介进入中国大陆,其“以人为核心”“总体史”的研究取向,因应了国内史学研究克服“泛文化”“碎片化”倾向的需要。当下中国日常生活正经历深刻变革,大众有从历史层面思考日常生活意义的需求,同时中国史学研究范式也有更新的内在需要,故此有必要加强日常生活史研究。

关键词

日常生活史  日常生活  研究动机



从理解文化到重视感受

——社会文化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韩晓莉


提要

中国社会文化史研究已走过30多年的发展历程。作为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它从兴起之初就表现出反思和借鉴的自觉。从重新定位文化,到对意义的深度解释,再到对普通人感受体验的重视,社会文化史在反思传统文化史、吸收和借鉴社会史与西方新文化史成果的过程中,实现了理论方法的创新和研究视角的转换,推动了中国史学的多元化发展。对30年来社会文化史研究的回顾和总结,意在厘清社会文化史从何处来、向何处去的问题,助益下一步研究的突破和创新。

关键词

社会文化史  文化史  新文化史  反思  借鉴



地中海共同体:古代文明交流研究的一种新范式

李永斌


提要

关于古代文明交流互鉴的研究,尤其是古风时代的相关研究,经历了“比较研究—地中海共同体—网络理论”的范式转变。其中,“地中海共同体”或许是可资借鉴的最佳理论范式。在不同的历史学家笔下,“地中海共同体”所呈现的一般特点有:基于商贸活动而进行的文明交流,因联系而形成的“区域”,统一性与独特性紧密联系,独特的生态环境所决定的高水平的经济和文化联系。其中,基于商贸活动而进行的文明交流是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地中海共同体”的基本特征。将“地中海共同体”作为古代文明交流互鉴研究的一种范式,还需要注意考察不同的时空范围、不同的社会结构、各文明的独立性与差异性等问题。

关键词

地中海共同体  比较研究  网络理论  文明交流互鉴



国外中世纪英国雇佣制的研究取向

徐浩


提要

以往将雇佣制作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标志加以研究,但资本主义萌芽的研究取向只是雇佣制众多研究视角中的一种。如果从1866年罗杰斯出版《英国农业和价格史》第一、二卷算起,中世纪英国雇佣制研究迄今已经超过一个半世纪,其间共产生了罗杰斯的中世纪至早期现代雇工工资购买力、马克思的16世纪资本主义雇佣制和中世纪工资劳动三种主要研究取向,中世纪工资劳动研究取向还包含了宪政史和经济史的庄园视角、社会史的社会结构视角和经济社会史的底层视角三种研究视角。梳理上述研究取向,有助于我们辨析它们的价值与局限,辩证地对待这笔丰厚的历史遗产,进一步思考何为中世纪英国雇佣制及其与资本主义或现代雇佣制的关系,以此构建我们自己的中世纪英国雇佣制研究范式。

关键词

中世纪英国  雇佣制  国外研究取向



体验革命:反思法国大革命的新路径

庞冠群 查少琛


提要

近二十年来,法国革命史研究者日益关注大革命中个体的体验与情感。这一新趋势具有学术史的深层动力:大革命史学的正统派与修正派曾分别将阶级对抗与话语冲突视为革命的根本动力,忽视了革命进程中人性与情势的互动。受情感史等当代史学潮流的推动,法国革命史研究转向对个体能动性的关注,以体验与情感为切入点,从个体的生命经历出发重新审视革命。研究者们认为,那些生活在革命年代的个体,固然有其理性的考量,但也常常受制于具体情境所激发的情感;个人的体验以及由此衍生的情感甚至创伤,可以促成政治决策,推动革命进程。这一潮流有助于更新革命史研究的范式,深化人们对于革命进程内在逻辑的理解。但与此同时也应注意,一些研究具有过度共情的倾向,它们以体验与情感为借口不加区分地为革命造成的后果辩护,持论有失公允。

关键词

法国大革命  个体能动性  体验  创伤  情感



日本“里山”研究的环境史追问

陈祥


提要

20世纪中叶以来,日本学界从环境史研究视角对“里山”问题的探讨取得了明显变化,经历了作为资源的里山、景观和空间的里山、强调生物多样性的里山和重视文化多样性的里山等几个阶段。在这一学术发展脉络中,水野章二是日本古代环境史研究的代表性人物,其研究手法虽然与同样对日本中世史研究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网野善彦相似,但水野以里山的空间、生业、公有论为中心补足了网野未曾关注的问题。日本环境史研究的深化,对里山研究进行了两种学术范式的尝试:一是里山生态形态的荒山化问题,二是促使里山的环境史研究逐渐趋于文化转向。时至今日,日本古代环境史研究出现明显的文化转向,对日本环境史学及环境政策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

关键词

里山  环境史  景观  公有论  文化转向



以景观为媒

——英国史学家威廉·霍斯金斯的乡土情怀及公众史学实践探析

梅雪芹


提要

霍斯金斯作为“一位十足的英格兰史学家”,自小就在丰富多彩的景观文化中浸润成长,并以英格兰地方及其景观为治史的主要对象,不仅在学术界而且在社会上赢得了盛赞。霍斯金斯从关注故乡德文郡及其历史开始,逐步拓展、强化对地方景观历史的研究,并积累了撰述英格兰景观历史的丰厚知识。他以景观为媒,通过公开演讲和著书立说相互促进的方式,在批判现实中回望过去,深入挖掘景观的历史文化根基并努力弘扬其公共价值,积极开展以景观故事宣讲和地方景观保护为核心的公众史学实践,体现了一位公众史学家抒发乡土情怀的意义,为我们今天思考如何从内容和形式上拓展公众史学、如何发挥史学对公民乡土文化和国情教育的作用提供了有益参照。

关键词

威廉·霍斯金斯  景观  乡土情怀  达特莫尔保护  公众史学



论章学诚史学之理论架构

崔壮


提要

章学诚观念中的史学是以实现“经世之意”为目的、以遵从“比事属辞之教”为撰述途径的史学。而所以能如此者,可概括为四句话,即“义有独断”“独断必凭事实”“事必借文而传”“文不为事所役”,四者层层递进、逻辑严密。其中,作为史学之三要素,“义”为核心,史家之“识”主之;“事”为实体,史家之“学”主之;“文”则影响史书传世行远的效果,史家之“才”主之;而“文”与“事”的关系,亦即“文”是否“为事所役”,则决定了“义”能否为叙“事”之“文”所彰显,史家之“德”主之。

关键词

章学诚史学  理论架构  经世之意  比事属辞


点击图片进入微店订阅




往期回顾



《史学理论研究》2020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史学理论研究》2020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史学理论研究》2020年第3期目录及摘要

《史学理论研究》2020年第4期目录及摘要

《史学理论研究》2020年第5期目录及摘要






 点击阅读原文,订购期刊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