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丨2020年《外国文学评论》总目录
第1期
“他加禄的哈姆雷特”的抉择:
何塞·黎萨尔的去殖民与亚洲问题
魏然(5)
个体和城邦:论彼特拉克作品中的身体-政治
钟碧莉(40)
战马之喻:
《理查三世》、人格国家和莎剧舞台上的政治文化转型
邹羽(60)
血祭、隔都、奥赛罗
——卡里尔·菲利普斯《血的本质》中欧洲种族主义的政治文化表征
徐彬(80)
歌德的欧洲及近代史思考
——《浮士德》中的海盗、海洋自由与欧洲新秩序
谷裕(94)
豪宅中的作坊
——《远大前程》的中产阶级身份转变意象
杨薇(108)
伦敦地铁、诺顿庄园与东库克村:
试论艾略特《燃毁的诺顿》、《东库克》与“英格兰性”
苏琳(140)
巴赫金:圣愚文化与狂欢化理论
王志耕(160)
言说与他人: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现代主体建构的反思
俞航(175)
现实主义概念的雅努斯时刻
——文学批评史上的韦勒克与格林伍德之争
徐蕾(196)
霍桑的《红字》:
传奇面纱后的历史小说
孙胜忠(220)
《外国文学评论》来稿须知(238)
编后记(239)
第2期
契诃夫《寄自西伯利亚》:将西伯利亚“写入”俄罗斯
徐乐(5)
自然与自由:北美森林林木热与十八世纪中期不列颠帝国政治
龚蓉(38)
1960年安保运动与大江健三郎的中国之行
高华鑫(90)
“中国”之心归何处
——元明鼎革之际李穑的认同困境
张春海(111)
越南汉文学中的“兴道大王”形象及其与陈兴道信仰的互动
徐方宇(140)
诗人秦纳之死:莎士比亚如何为诗辩护
梁庆标(162)
一个新英格兰人在罗马:
《牧神雕像》中两种宗教文化的碰撞
陈雷(187)
物理和心理的“碉堡”:
参观疯人院习俗与加拿大文学想象范式
张雯(207)
历史重构与现代隐喻:怀特黑德的《地下铁道》
史鹏路(223)
编后记(239)
第3期
瓷盘里的中国
——十九世纪英国柳树图案瓷器故事的中国缘起及其早期演变
侯铁军(5)
欲海狂涛中的导航图
——《仙后》的节制伦理与宗教地图学探究
郭方云(28)
作为“远方”的风景:罗斯金与湖区铁路
乔修峰(58)
催眠、电报、秘密写作:坡与新媒介
于雷(74)
《巴托罗缪市集》中的烟草消费书写与殖民经济伦理
王永梅(96)
《海盗》中的北欧文化书写:
司各特的英国国家身份建构观
陈彦旭(113)
银闪闪的鲱鱼:
《银色爱人》中的“苏格兰杂陈”及不列颠民族认同
胡怡君(134)
奥维德《变形记》中罗马的文化主导权
李永毅(158)
论歌德的《化装舞会》及其话语建构
丰卫平(182)
“无能的波德莱尔”
——论无政府主义者对象征主义的价值改造
李国辉(202)
诗歌作为一种展演
——论安妮·塞克斯顿对“新批评”的扬弃
张逸旻(222)
编后记(239)
第4期
“我会发疯,/在山坡上的那座大宅前”
——《塞浦路斯大道》中的“北爱尔兰病”
李元(5)
普遍差异、殖民主义与未完成的共同体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民族主义想象
梁展(27)
琉球、汉诗与日本近代早期的帝国言说
孙洛丹(80)
东非文学的前夜:《面向肯尼亚山》叙事的发生
袁俊卿(102)
“古今之争”与法国现代民族认同的构建
——从《路易大帝时代》以及相关争论谈起
徐前进(122)
另一场古今之争:考克尼派与新古典派论战中的英国性
陈军(140)
哈维尔·马里亚斯与西班牙内战后历史记忆
冯雨菁(156)
青春与死亡
——本雅明早期十四行哀诗与德国青年运动
王凡柯(179)
从苏格兰到“司各特王国”:
司各特与十九世纪苏格兰旅游发展
孟令维(195)
文化互化与美洲巴洛克:阿莱霍·卡彭铁尔《柱之城》中的城市常量与日常革命
郑楠(220)
《外国文学评论》来稿须知(239)
编后记(240)
本刊不以任何形式收取版面费!
投稿方式: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1154房间《外国文学评论》编辑部 100732(为防止投至假冒网站,暂时只接受纸质投稿)
点击“阅读原文”,订购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