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期刊目录|《汉字汉语研究》2021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汉字汉语研究 社科期刊网 2021-09-15



《汉字汉语研究》2021年第2期


期刊目录


黄锡全:曾国青铜器铭文研究的新进展

/3

赵平安:“”字形体结构的意蕴及其影响

/6

李守奎:汉字阐释与汉字文化普及——以福字为例

/11

李春桃:启簠、启戟铭文小考

/30

罗 涛:清华简伍《汤在啻门》札记四则

/34


苏培成:汉字的文白异读

/41

张素凤:《说文解字》“象形”辨

/44

叶祖贵 杨永发:河南信阳方言内部差异的成因

/52


霍生玉:说“岵”

/61

刘洪涛:《左传》“摄官承乏”新解

/67

曾富城:以同源词看《诗经》的训释三则

/72


[韩]李圭甲:异体字字形类似偏旁的互用类型综合字图构建

/78

张幼军:《道行般若经》中的“置”考察

/99

崔山佳:再说拟声词“

/115


征稿启事

/封三

商务印书馆期刊介绍《语言战略研究》

/封四

李运富等著《汉字的三维属性与汉字教学》出版

/10

方迪著《汉语口语评价表达研究》出版

/29

郑州大学入选“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第一批协同攻关创新平台组成单位

/77





文章摘要

曾国青铜器铭文研究的新进展

黄 锡 全

(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  古文字与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研究中心)

提要:近出黄锦前著《曾国铜器铭文探赜》,以曾国铜器铭文新旧材料释读为基础,综合运用出土实物与文字资料,聚焦语言文字、社会历史,对曾国的有关问题全面深入地解读,多有新获,反映了当前曾国研究的新进展,有助于丰富、更新人们对曾国之谜的认识,对曾国及先秦历史语言研究也将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曾国 铜器铭文 新进展


”字形体结构的意蕴及其影响

赵 平 安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

提要:清华简《四告》第二篇中的字,应分析为从古文邦(从丰从田)、从甸,是甸的增累字。它是汉字发展到较高阶段的珍品,反映了周代的畿服制度。《尚书·武成》中的“邦甸”,是误解之类写法的产物。“邦甸、侯、卫,骏奔走,执豆笾”是伪古文《尚书》真伪掺杂的典型实例。


关键词:清华简 四告 邦甸 尚书


汉字阐释与汉字文化普及

——以福字为例

李 守 奎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提要:汉字阐释一方面需要学术化,另一方面需要应用普及。汉字文化普及应当在汉字阐释学术研究的基础上展开。以福字为例,具体展示汉字阐释与汉字文化普及的过程,首先应从材料出发,从文字学角度详细描写字形、音义、构形理据、字际关系、演变历程,在此基础上结合与其他器型和功能对比,阐释酒与福、鬼神与福之间的文化关系。文章指出网上流行的汉字文化普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汉字文化普及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提出建议。


关键词:福 汉字阐释 文化普及


启簠、启戟铭文小考

李 春 桃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古籍研究所)

提要:近期公布的启簠铭文中有所谓的“献”字,其实整理者所释不确,本文将其改释成“”,按照用法读为“吾”。铭文中“飤”字用为动词,“吾以飤士、庶子及我父兄”即作器者启铸簠以款待士、庶子和父兄。封子楚簠铭文有与此相类的语句,本文一并予以讨论。同时启戟铭文中的自名用字写法特殊,本文也进行了辨析,并分析了曾国文字中一类特殊的“戟”字。


关键词:启簠 献


清华简伍《汤在啻门》札记四则

罗 涛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提要:研读清华简伍《汤在啻门》的过程中,对以下几个问题提出新的看法,如“潜”的“ ”可读为“逸”。“德濬明,执信以义成”的“义”可读为“仪”,招来之义。“仪成”指实现“成邦”这件事。“德亟,执譌以亡成”的“譌”可读为“伪”,诈伪之义。“亡成”与“仪成”相对,即不能实现“成邦”这件事。“型情以不方”的“情”可读为“清”,清净之义。“刑清”即刑法清净。


关键词:清华简伍 汤在啻门


汉字的文白异读

苏 培 成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提要:汉字文白异读的研究近来似乎成果不多。本文举出若干句子借以探讨文白异读的性质与功能,希望能引起学界的注意,推动有关的研究。


关键词:谁 血 文读 白读


《说文解字》“象形”辨

张 素 凤

(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  郑州大学文学院)

提要:《说文解字·叙》中出现了两个“象形”,文章根据“类”和“物”的意义,认为两个“象形”术语的内涵和外延不同:前者是造字初级阶段创造构字符号的一种综合性方式,后者则是一种描摹事物外形的具体造字方法。《说文解字》象形说解术语与“依类象形”之“象形”概念基本一致。两个“象形”内涵的不同是导致后来郑樵、杨桓、唐兰等象形概念不同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象形 类 物


河南信阳方言内部差异的成因

叶祖贵¹  杨永发²

(1. 西北大学文学院  2. 兰州城市学院国际文化翻译学院)

提要:河南信阳地区是一个方言混合带,内部差异极为显著。新县和光山县属江淮官话,固始县南部和商城县属西南官话,其余县市属中原官话。信阳方言的这种内部差异主要是由于政区沿革、历史移民、地理地缘、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等外部因素造成的。


关键词:信阳方言 内部差异 成因


说“岵”

霍 生 玉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提要:对于《诗·魏风·陟岵》诗中“岵”“屺”的解释,《毛传》《尔雅》互异,后世亦多有分歧。本文通过梳理“屺”与“峐”的字际关系、系联“亥”声词族、联系《山海经》中以“姑”名山之理据,提出当从《毛传》:“岵”指无草木之山,“屺(峐)”指有草木的山。


关键词:岵 屺 峐 姑


《左传》“摄官承乏”新解

刘 洪 涛

(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

提要:“摄官承乏”一语是任职的谦词,在具体解释上有不同意见。“承”字应破读为“乘”,意为趁着或借着。“摄官承乏”的意思是趁人才匮乏之际暂时代理官职。暂时代理官职本已是自谦,再加上限定的情况是人才匮乏之时,在人才匮乏之时仍只能暂时代理官职,自谦的意味比仅说“摄官”更浓。


关键词:摄官承乏 承 乘


以同源词看《诗经》的训释三则

曾 富 城

(广州新华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提要:在《诗经》里,《鄘风·君子偕老》“玼兮玼兮”的“玼”,《秦风·小戎》“俴驷孔群”的“俴”,《魏风·陟岵》“陟彼岵兮”的“岵”,注家有不同训释。根据它们的同源词可确定词义:“玼”义为“玉色白”,“俴”义为“马无著甲”,“岵”义为“山无草木”。


关键词:同源词 诗经 词义训释


异体字字形类似偏旁的互用类型综合字图构建

[韩]李圭甲

(延世大学中语中文学系)

提要:异体字中很多都是通过把正字的偏旁改换为另一个偏旁产生的,其中很多与原来的偏旁相比,字音或字义完全没有关联,只是字形类似。这些换旁异体字的正字,有时并不容易确定。整理字形相似、相互使用的替换关系,对考察异体字的正字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为此汇集了这种类型的异体字,并分析和整理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异体字 类似偏旁 互用 字图


《道行般若经》中的“置”考察

张 幼 军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提要:《道行般若经》译出于东汉时期,其中“置”的意义和用法有两点值得关注:第一,作为反训词的相反二义同经共现;第二,连词用法出现。通过调查发现,反训词用法在中土文献和佛教文献中同样存在;“置”的连词用法仅在佛经异译中有扩展模仿,中土文献不见用例,明显处于临时性复制阶段。


关键词:道行般若经 “置” 反训词 连词


再说拟声词“

崔 山 佳

(浙江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提要:明清白话文献中有拟声词“ ”,有的辞书释其义为“拳击声”,不确,太过狭窄,有的辞书注其音为“pī pāi”,也有学者将其等同于“乒乓”,亦不确。清末美国学者睦礼逊《宁波方言字语汇解》注“”音为“inŋʹ-anŋ”,义为“开门、关门声”,这与明清白话文献中的“”有别。现代宁波方言“”音为“[]”,与“inŋʹ-anŋ”相近,义同。据现有材料可证,清末以前,明清白话文献中的“”为拟声词,“形容拳击声、打铁声及其他物体敲击声等”,但音未能确定 ;清末以后,宁波方言中的“ ”亦为拟声词,表示“开门、关门声”,音为“[]”。


关键词: 拟声词 近代汉语 宁波方言

来源:微信公众号“今日语言学”






点击封面  订阅期刊


《汉字汉语研究》由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和文学院承办,主要发表汉字研究及出土文本研究方面的成果,及汉语史及现代汉语方面的成果,包括但不限于“汉字理论与汉字史”“古文字与传统文化”“《说文》学与六书学”“汉字传播与域外汉字”“汉字比较”“汉字与汉语”“疑难字词考释”“汉字规范与汉字教学”“汉语演变”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关注学术前沿,交流学术信息,展示学术精品,推动汉语言文字学的发展。


微刊投稿:hanzixueweikan@126.com

网站链接:http://www5.zzu.edu.cn/hzwm/



编辑:雨璇

审核:振华



▼ 点击阅读原文,订购期刊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