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期刊目录 | 《史学理论研究》2022年第5期目录及摘要

点击封面 订阅期刊


投递网址:http://sxllyj.ajcass.org/


1992年创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主办。其前身《史学理论》(1987~1991年),是我国唯一专门以刊登研究历史学理论和方法论文章为宗旨的学术刊物。本刊重视反映国外史学发展的最新动态,组织讨论史学理论方面的热点问题,刊登研究国内外史学发展动向和流派的论文、综述、信息和专访等。主要栏目包括:圆桌会议、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专题论文、理论沙龙、综述、历史学家、外刊信息摘译、书评、书讯等。


目  录

提  要

圆桌会议·新时代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理论探索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任务。他在致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贺信中,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号召。全国史学界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及贺信精神,积极探索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为了将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历史学“三大体系”建设真正贯彻落实,本刊拟以中国近代史研究为突破口,邀请长期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四位知名专家,分别从中国近代社会史、中国近代政治史、中国近代思想史和中国近代文化史等具体学科入手,通过分析各具体学科研究现状、总结各具体学科发展经验,发现并正视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研究新思路,促进研究范式的更新,切实推进构建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的再思考

王先明(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中心暨历史学院教授)


晚清革命史和民族主义叙事体系再思考

崔志海(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加快构建中国近代思想史“三大体系”的新思考

郑大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的两难困境与突围之路

左玉河(河南大学讲座教授、中国历史研究院左玉河工作室首席专家)



回望百年路 迎接二十大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中坚持正确历史观的几个问题

——以《觉醒年代》和《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为例


龙平平  丁 愉

【提要】

真实与虚构,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中坚持正确历史观最核心的问题。坚持正确历史观,实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青年化、时代化,需要注意四点:一是充分认识坚持正确历史观的极端重要性;二是坚持实事求是是正确的历史观的根本立场;三是科学准确评价历史人物,让教科书上的人物活起来;四是做好“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是创作精品的关键,“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是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创作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历史观 历史虚无主义 影视作品 《觉醒年代》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作者】

龙平平,同济大学特聘教授;丁愉,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邮编:200092



整顿乾坤岂偶然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启示


刘悦斌

【提要】

中国共产党在内忧外患中应运而生,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吸引了忧国忧民的先进分子入党,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经过不懈奋斗,付出巨大牺牲,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和建设事业的成就。“历史选择了共产党”不是空洞的宣传口号,而是历史发展的逻辑。大历史没有“阴谋论”,用“阴谋论”来曲解中共党史不能得到历史的真谛。

【关键词】

中共党史 历史逻辑 阴谋论

【作者】

刘悦斌,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

邮编:100089



唯物史观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


张艳国

【提要】

唯物史观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基石,还是马克思主义引导人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科学方法。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坚持唯物史观指导伟大事业的经验有三条:一是把唯物史观庄严地写在党旗上;二是学好用好唯物史观是党取得伟大事业胜利的一条根本经验;三是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以历史主动性不断开创未来。

【关键词】

唯物史观 中国共产党 百年奋斗 光辉历程

【作者】

张艳国,南昌师范学院教授;

邮编:330032



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与百年奋斗历程


王炜烨

【提要】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也是一部精神铸就史。党的伟大精神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在不同历史时期,党的伟大实践铸就了一系列伟大精神。这些伟大精神为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党的伟大精神同样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伟大精神 百年历程

【作者】

王炜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邮编:102488



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


王庆成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大转型


虞和平

【提要】

改革开放后,中国近代史研究发生了大转型,其根本原因虽是改革开放的时势使然,但亦不可忽视有一批率先与时俱进、锐意开拓创新的著名学者发挥重要倡导和推动作用,其中的重要一员就是王庆成。王庆成以其所在的重要职位、所具有的广博视野和学识,一方面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改进太平天国史研究、开创社会经济史研究,号召社会史研究;另一方面更是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中提倡设立城市史、近代化等新领域的课题,并得到全国学界热烈而广泛的响应。由此,他不仅开拓了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新视野、新领域,而且使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主题从先前的只有反帝反封建一个,改变为另有近代化与之并存的两个,在中国近代史研究大转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王庆成 中国近代史 社会经济史 城市史 近代化

【作者】

虞和平,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聘教授;

邮编:430079



专题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历史虚无主义解析与批判综论


陈 甜

【提要】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错误思潮,在改革开放40余年历程中有不同表现,随着国内外环境因素变化,由最初的“非毛化”和虚无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发展为重点虚无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新中国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从显性直接地大字报式表露走向含蓄间接地学术式、生活化蔓延,大致经历了四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历史虚无主义虚无的对象、党中央批驳的重点、学界解析和研判的内容都有所侧重和不同,呈现出历时性和共时性变化。批驳历史虚无主义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中国学界对此十分关注,及时跟踪研究,予以解析和批判,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亟待完善和改进。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历史虚无主义 解析 批判

【作者】

陈甜,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博士后;

邮编:100101



主体、媒介、内容:民国时期《史学要论》传播的三重维度


韦 磊

【提要】

民国时期,李大钊的《史学要论》由商务印书馆纳入“百科小丛书”系列出版。该书出版后被众多学者介绍、引用,保证了该书传播主体的可信度。同时,《史学要论》也通过印刷书籍、杂志、报纸和图书馆等近代中国最先进的知识传播媒介加以传播,体现出《史学要论》传播媒介的先进性、多样性。也因其内容与近代中国史学界构建新史学的诉求相契合,《史学要论》的观点、理论、思想逐渐得到了史学界的认可,并以被介绍和引用的方式得到进一步传播。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史学要论》 传播主体 传播媒介 传播内容

【作者】

韦磊,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教授;

邮编:100041



纪念史与记忆史:一个学术关系问题的思考



郭 辉

【提要】

在国内外学术史脉络中,纪念史与记忆史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尤其是中国学界从记忆史视角研究纪念史,颇有新获。但纪念史研究并非总从记忆史角度观察,而有着独立成派之势,并从研究对象、方法、内容等方面日渐形成自身特色。同时,学界不乏批判之声,纪念史研究陷入某些困境。从纪念史研究已形成的特色,以及来自学界的议论而言,纪念史研究亟需回应处理这些质疑的声音。记忆史视域的思考将提供更多方法论启示,此亦纪念史与记忆史学术关系的应有之义。这将更好地为纪念史研究路径、研究对象、史料来源、问题意识等提供资鉴,有助于纪念史研究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

纪念史 记忆史 学术关系 历史感

【作者】

郭辉,湖南师范大学历史记忆与社会意识研究中心教授;

邮编:410081



唯物史观与新时代中国世界现代史学科体系建设


李世安 李 娜

【提要】

唯物史观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从一开始,中国世界现代史学科体系建设就是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进行的。早在延安时期,中共中央曾两次明确要求全党用唯物史观学习和研究历史。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带有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以唯物史观为国家政治生活一切领域的唯一科学的历史观。此后,包括中国世界现代史学科体系在内的中国历史学学科体系建设就是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进行的。经过探索和不断酝酿,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构建了不同于西方体系和苏联体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现代史学科体系。然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后,由于西方思想与史学思潮的影响,在中国世界现代史学科体系建设中出现了历史观混乱、唯物史观被淡化、立场观点不鲜明、西方化思维明显等问题。在新时代,我们要坚持唯物史观、坚持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总结经验教训,与时俱进,在世界现代史学科体系建设中守正创新、自信创新。

【关键词】

唯物史观 中国世界现代史 学科体系 建设

【作者】

李世安,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邮编:100086;

李娜,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副教授;邮编:100090




唯物史观与近代日本乡村史研究演变


高 燎

【提要】

近代日本乡村史研究肇始于对幕末明治以来日本发展道路的现实反思,是20世纪日本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领域的发展壮大奠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资本主义论争中的讲座派与劳农派,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近代日本乡村社会性质及其矛盾。二战后,日本马克思主义史学蔚然壮大,以地主制研究为代表的乡村史研究成为当时日本史学界的显学,日本史学界的阶级史观成形。20世纪60年代后,伴随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乡村史学者在既有领域深入的同时开拓出农民运动史、自治村落论等多元路径,研究范式受到修正。20世纪末,乡村史研究盛极而衰,渐趋碎片化,退为隐学,但呈现注重市场因素等新趋向。乡村既是日本近代史研究不可回避的重要对象,也是马克思主义剖析日本型资本主义社会的关键切入点。

【关键词】

唯物史观 日本乡村史 资本主义论争 地主制

【作者】

高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雅博士后;

邮编:100871



反思新殖民主义


毕健康

【提要】

新殖民主义是学界长期以来争执不休的重要议题。西方学界从各种不同视角否定新殖民主义,国内外亦围绕新殖民主义的概念展开争鸣。二战后初期,脱胎于老殖民主义的新殖民主义,即新殖民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是克瓦米·恩克鲁玛经典新殖民主义论的现实基础。20世纪七八十年代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新殖民主义发生重要变化,这就是新自由主义和“后华盛顿共识”下的“发展型”新殖民主义。历史和逻辑充分证明,新殖民主义无关中国。

【关键词】

克瓦米·恩克鲁玛 新殖民主义 话语陷阱 英国 美国

【作者】

毕健康,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邮编:100101


浪漫派和批判派的碰撞与融合

——塞尔维亚民族史学构建(1873—1940年)


洪羽青

【提要】

塞尔维亚获得民族独立之际,支持将传统民间史诗作为史料的浪漫派与反对将史诗作为史料、支持对史料进行考据和批判的批判派之间,爆发了一场有关史学方法、观念和重大历史问题的大论战。这场论战持续近二十年,最终以批判派的胜利告终,确定遵循兰克“如实直书”的史学方法,孕育出塞尔维亚民族史学的雏形,推动了现代塞尔维亚历史研究与历史教育的发展。尽管两个学派在史学研究方法上有不同的见解,但实际上两者在塞尔维亚史学研究重点问题和关键叙事上具有一致性。塞尔维亚民族史学就是在浪漫派与批判派的碰撞中接纳了现代的史学方法,又在两个学派的融合中继承了“民族主义指导历史书写、构建历史记忆”的史学观念,现代塞尔维亚史学发展总体方向由此确立。

【关键词】

塞尔维亚民族史学 浪漫派 批判派 民族主义 历史书写

【作者】

洪羽青,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

邮编:300350




实习编辑:倩倩

校对:雨璇

审核:振华


▼ 点击“阅读原文” ,订购学术期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期刊目录 | 《史学理论研究》2022年第5期目录及摘要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