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桑莲居|【展讯】生命是一场修行 ——写在林聪云乙未年国画小品展之前

2015-01-06 安乔@桑莲居 桑莲居艺术馆

  自2011年起,像约定俗成的默契,每年聪云都会在桑莲居举办一次个展。从花鸟虫鱼,到诸天神佛,到山川草木,恰似一个轮回,更似春华秋实,一季丰收。乙未年,聪云又将会带给我们一场怎样的体悟呢?让我们再次相约桑莲居,相约2015年元月10日。欢迎先行品读《生命是一场修行——写在林聪云乙末年中国画小品展之前》。



水墨清华——林聪云乙未年国画小品展


主办:泉州市丰泽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泉州市丰泽区美术家协会

承办:桑莲居艺术馆

时间:2015年1月10日-18日

地点:泉州市东湖街华侨历史博物馆一楼 桑莲居艺术馆


生命是一场修行

——写在林聪云乙未年国画小品展之前


  他是节目主播,亦庄亦谐,用声音解读民声或谈笑风生,他作画写意生活或捕捉细节,他的画如一曲曲悠扬的小调,可以欢愉地反复吟诵,趣味丰饶。他说,生命是一场修行,艺术是他始终如一的信仰。他是泉州电视台播音元老,也是受人尊敬的艺术创作者,他有名副其实的名字。他是——林聪云。


林聪云 花鸟小品


  飞扬的声音


  聪云是土生土长的泉州人,是70后的典型代表,现为泉州电视台节目编导、主持人。1992年,是林聪云人生道路上转折的一年,出于对主持的好奇和热爱,他参加了泉州市第一批招聘电视方言主持人的面试,并且顺利地被录取。


  从进入电视台的第一天起,聪云就爱上了这份工作。作为节目主持人,聪云清楚地知道自身的立场,对他而言,照本宣科地念稿是极为不称职的,他是富有责任的人,所以时常会和节目编导一起探讨台本,尽可能用客观而公正的态度去看待每个新闻事件。


  从业至今,已有二十余年,聪云始终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用最真诚的心做好每一天的工作。常言道“态度决定高度”,聪云端正的工作态度让他赢得了领导的认可和同事的尊重。当他的声音充盈在泉州的大街小巷时,总会给泉州这座历经沧海桑田的古城增添一丝丝耐人寻味的风韵,十分契合,尤为贴切。


  一个节目的长盛不衰,离不开精良的制作班底,更离不开团队每个成员的倾力付出。二十多年来,林聪云负责的节目虽然几易其名,但节目的宗旨和风格依旧在延续——用真诚的声音,做用心的节目。聪云说,一个合格的新闻主播,不在于奔赴现场的速度,而在于剖析事件的深度,他几十年如一日,为了专业更加敬业,他不断地吸纳本土文化,使自身的职业素养得到不断地升华。现在的他,博学多才,自成一派,有新闻媒体人的客观和理性,也有节目主持人的幽默和风趣,无论是哪一个节目,他都能收放自如,游刃有余;他的声音,张弛有度,在独一无二的磁性中彰显魅力,已然成为泉州人最为熟悉且信赖的分贝。


林聪云 花鸟小品

  艺术的火花


  福建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泉州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市青年美协副主席,泉州市丰泽区美协主席,这是林聪云在新闻主播之外的身份,这样多重的身份,打破了人们关于这个职业的定性认识。


  林聪云,字明之、侍弘,号温陵三品。1992年,于聪云而言,是转折,也是开始,他顺利通过电视台面试的同时,也考入华侨大学艺术系攻读中国画专业。此后,聪云有幸师从寿觉生、江松、薛君宁、张君耀等知名画家学习中国画。


  聪云说艺术最讲究厚积薄发,不可急于求成,但凡是浮躁的速成多半算不上艺术。他就像是一块海绵,在不断汲取别人经验的基础上,追求自我的超越。他对国画有超乎常人的悟性,擅长山水、花鸟创作,他的花鸟画多以宋元传统为蓝本,从“海派”吸收民族性,又学习当代色彩构图的多样性,逐步寻求表达个人思想的作品风格。他用笔奔放,用色浅淡而不浓艳,勾勒粗重有力,绿叶、枝条都喜用青绿点拂,枝叶间隐隐透出一些墨韵,有一种静态的清逸之美,把他对人生的感悟借笔线墨韵坦诚地表现出来,不仅有一种朦胧而温润的视觉效果,而且恰到好处地烘托出花鸟的可爱之处。


  画如其人,聪云花鸟画营造的往往是平和、静美、吉祥的境界,即使是冷月、清秋、孤鸟、寒塘,也极少有悲情伤感的意味,这与其乐观、豁达的天性关系密切。“宠辱不惊,祸福同视”是他的人生座右铭,他总是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人生,顺其自然地谋求人生的发展。聪云习惯在工作之余,全身心投入到国画创作上,他寻师访友,取百家之长,悟创作之道,他说,最满意的作品永远是下一幅。


林聪云 山水小品


  因为工作的特殊性,聪云大多创作与工作时间比较默契的小品画,他运用通感的创作理念,把声音巧妙地融入水墨之间。他的小品画笔墨精炼,气韵生动,不同于古人。可谓:情感上尽兴释怀,得其真率;题材上具恬然之风,主题轻松;笔墨上则简放流畅,情趣盎然;尺幅上看如随意拾取,或斗方扇面或册页手卷,不受规制。


  自然是美的一切源泉,是一切艺术的范本。聪云向大自然学习,徜徉于山水之间,从广阔的自然界汲取营山川草木养,搜寻创作素材,他对大自然的一切情有独钟。他坦言,创作的全部灵感几乎都是源于平日对山村田园景物的细腻洞察,山川草木,花鸟虫鱼,俱可入画,雅俗共赏。因为平时工作负荷较大,聪云便把画画作为缓冲带,创作讲求当下的心境,每个时期都会有不一样的感悟,所以这些画作就如同一部编年体回忆录。


  从聪云的作品中,我们可以读到传统国画给予人的精神陶冶和人格修养,笔墨中的每一个细节无不表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的向往。综观其小品画,一种温暖和煦的感觉油然而生,这份温暖是对于人性的永恒追求,这种和煦在艰险时刻是最珍贵的希冀,是平淡的岁月里波澜不惊的底色。


林聪云 山水小品


  行走的影子


  聪云是桑莲居的常客,他与桑莲居士是旧识,交情深厚。每年在桑莲居举办一次个展,像约定俗成的默契,一则是聪云希望通过展览检验一个阶段下来的创作成果,二则是桑莲居士对于这个老兄弟作品的看好。聪云曾笑言,在桑莲居艺术馆办展是他艺术生涯的一大乐事,而遇上桑莲居士这个伯乐则是人生之中一大幸事。


  “我的力量来自山川河流,我的灵感来自花鸟游鱼,我相信自然的磁场和能量,当我倦怠困顿时,当我迷茫不安时,只需投入它的怀抱,聆听它的呼吸和心跳,因为那是最真实的声音。”谈到创作灵感时,聪云如是说。


林聪云 秋思


  线,是中国绘画的精髓,是中国绘画的风格标志。中国画的线不仅仅为了勾画物象的轮廓,表现物象的结构而存在,而且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创作者可以不受客观物象的约束,拉开艺术形象与自然原型之间的距离,表现物象形质,展示画家的个性与审美理想,使意与形、情与景交融。中国线描历史悠久,从符号记事起到现今的“十八描”,其表现在不断地走向完善。聪云的线描归类于传统的“游丝描”,他对线的认识不是单纯的轮廓线,而是与造型联系起来,他巧妙用线,使作品美感十足而且妙超自然,层次分明,虚实可见,疏密合宜,体现了“意象”的造型观。


  聪云凭借他的悟性和修养,用极通俗的题材作为艺术的载体,紧紧抓住了笔墨这一语言的体系,深入到特有的认识境界中,他选择了静心自悟的佛学精神,将单纯化成了一种绘画的气象表现出来。其作品笔法细腻,线条流畅,诚如他所言“画即一切,喜怒哀乐尽在其中”。


  他立于砚池边,轻蘸浓墨,反复琢磨,他将自然吸入笔端,于方寸绢纸中释放出国画的内涵与和谐。虚实相生、浓淡相宜、流动与静止的交融,如诗般的意境灵气涌动,幽静旷远、笔墨意象,情致无限,天趣意真,连毫不起眼的小昆虫在他的笔下都俨然穿上了思想的外衣,并优雅地艺术着,平中见奇,为人叹服。


  生命无常,前进有序,漫漫长路,行走不止。聪云的声音将一如既往地为古城的每个破晓伴奏,他的思考将为其艺术创作铺陈,时光轴上,他用声音创造悦耳动听的音符,用画笔镌刻超脱物欲的烙印,他有沸腾的热血,更有奔跑的动力,他无限的思考将在时间的刻度上永恒,他自知,生命是一场注定的修行,他的影子会一直陪着阳光细数岁月的年轮。



林聪云 垂钓图





  林聪云 福建泉州人。1971年出生,字明之、侍弘,号温陵三品。1995年毕业于国立华侨大学艺术系。现为福建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泉州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泉州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泉州广播电视台闽南语新闻主播。


  自幼好画,山水、人物、花鸟都有涉猎,初学海派诸家,摹白石昆虫,后溯扬州八怪、 石涛、八大、宋元经典。探究画中内涵,提炼笔墨。近期作品尽量渗透更多的“中国精神”元素,让传统的美学思想能够更自然和谐地体现出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