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咖秀|民国大师们的逸闻趣事

2015-08-22 桑莲居艺术馆
狸子说

  这个系列太有趣了!不能不分享。这里你可以看到许多你所不了解的大咖们。“排场”最大的章太炎、“没学问”的梁启超、 爱卖关子的黄侃、拖着辫子的辜鸿铭、“教授中的教授”陈寅恪、“怕学生”的沈从文、乘心随意的刘文典、人称“汤菩萨”汤用彤、侠义救济的林纾、不剪辫子的王国维、“三好”学者胡适、儒学君子蔡元培、“九不会”的熊十力、不留情面的刘师培等等。妙趣横生,意蕴无穷,可慢慢读着。这里只遴选部分章节,想知道更多,记得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去看全章。



1“排场”最大的章太炎


  章太炎名满天下,登台讲学,前来听讲者甚众。他每次出场,都有五六个弟子陪同,弟子们也都是大师级的人物。章太炎国语不好,便由刘半农任翻译;钱玄同在一旁写板书;马幼渔伺候茶水……可谓盛况空前。章太炎讲课,开口就说:“你们来听我上课是你们的幸运,当然也是我的幸运。”


2“没学问”的梁启超


  梁启超上课时的第一句话是:“兄弟我是没什么学问的。”然后,稍微顿了顿,眼睛往天花板上看着。等大家的议论声小了点,又慢悠悠地补充一句:“兄弟我还是有些学问的。”


3 爱卖关子的黄侃


  黄侃在北大时有一个习惯,在课堂上讲到要紧的地方就停下来,故意卖关子说:“这里有个秘密,仅靠北大这几百块钱的薪水,还不足以让我讲,你们要听我讲,得另外请我吃饭。”


4 拖着辫子的辜鸿铭


  民国奇人辜鸿铭,他在辛亥革命后拒剪辫子,每次都是拖着一根焦黄的小辫给学生上课,这种装扮自然是笑声一片,他也习以为常。待大家笑得差不多了,他才慢吞吞地说:“我头上的小辫子,只要一剪刀就能解决问题,可要割掉你们心里的小辫子,那就难了。”顿时全场肃然。辜鸿铭的课,学生最怕的不是背诵,而是辜鸿铭要求他们翻译。学生一听要将“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译为英文,个个抓耳搔腮。


5“教授中的教授”陈寅恪


  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陈寅恪,上课时冯友兰、朱自清等名教授也来旁听,于是他被誉为“教授中的教授”。 他曾说过“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可见堂下弟子真的是在接受“绝学”。


6“怕学生”的沈从文


  大作家沈从文经徐志摩推荐去上海中国公学教书,他第一次走上讲台,抬头一望,只见黑压压一片人头,心里蓦然一惊,大脑一片空白,啥也说不出了。一分钟过去,他一言未发;五分钟过去了,他依然不知从何说起;众目睽睽之下,他竟然呆了十几分钟。最后好容易开口了,他一面急促地讲述,一面在黑板上抄写提纲,原来预备一小时的内容,十多分钟便匆匆而毕。沈从文再次陷入窘迫,他无助地望了望同学们,拿起粉笔在黑板写了这样一行字:“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


7乘心随意的刘文典


  刘文典在西南联大开设《文选》课程。他讲课不拘常规,常常乘兴随意。上课前,先由校役带一壶茶,外带一根两尺来长的竹制旱烟袋。讲到得意处,他就一边吸旱烟,一边解说文章中的精义,下课铃响也不理会。有时他是下午的课,一高兴讲到五点多钟才勉强结束。有一次,他上了半小时的课,结束了上一讲的内容。同学们以为他要开讲新课。这时,他忽然宣布说:“今天提前下课,改在下星期三晚饭后七时半继续上课。”原来,下个星期三是阴历五月十五,他要在月光下讲谢庄的《月赋》。届时,校园里摆下一圈座位,刘文典坐在中间,当着一轮皓月大讲《月赋》,生动形象,见解精辟,让学生们沉醉其中,不知往返。


8“汤菩萨”汤用彤


  汤用彤为人温润,一团和气。钱穆与傅斯年有隙,却都与汤交好;熊十力和吕澂于佛学方面每每相左,却均与汤相得;汤虽参与学衡派,却与胡适不伤和气……汤因此得了个“汤菩萨”的绰号,钱穆说他是“一纯儒之典型”。


9侠义的林纾


  林纾有侠义之风,曾有某友向他借钱,他便把刚刚卖画所得的400元倾囊相授,朋友坚持立下字据后离去。不久此友病故,林纾前往吊唁,就在灵前把借据烧了,并作了祭文,后又忆写道:若他与朋友都健在,则有无借据都是一样;现在朋友已死,自己恐也来日无多,若死后还有借据存在,难保不使两家产生纠纷,因此烧掉云云。


10不剪辫子的王国维


  王国维始终未剪辫子,一次夫人给他洗头时说:“都到这个时候了,还留着这个东西做什么?”王答道:“正是因为已到这个时候了,我还剪他做什么?”


11“三好”学者胡适


  唐德刚认为,胡适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可与“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相埒。他又评论胡适的人格:“……这些名儒硕彦之中,有胡先生的资质的,大多没有胡先生用功;和胡先生同样用功的人,则多半没有他的天资;先天后天都差与胡适相埒的,又没有他的德性好、人缘好、气味好。这些都是胡适之的过人之处,都不是偶然的。”


12瞑目长逝的梁漱溟


  梁漱溟在医生问他有何要求时说:“我很累,我要休息。”说完就瞑目长逝。张岱年由此想到:“大哉死乎!君子息焉。


13儒学君子蔡元培


  冯友兰说:蔡元培是近代确合乎君子标准的一个人。曾子说:“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欤,君子人也。“儒,“粥粥若无能”,但是“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这样的人,才是君子。孔子说“君子可欺以其方,难枉以非其道。”冯说,蔡先生的人格,是儒家教育理想的最高表现。


14“三等人才”的傅斯年


  朱家骅任中研院院长时,拟设立一个民族研究所,并欲请史语所中有“非汉语语言学之父”美誉的李方桂执掌。但李方桂对语言学以外的东西,向如闲云野鹤,“一不拜官府,二不见记者”,于是朱就托傅斯年出面邀请。傅斯年去了几次,李方桂都不肯出任。


  最后一次,李方桂坦率向傅斯年说:“我认为,研究人员是一等人才,教学人员是二等人才,当所长是做官的是三等人才。”那时候傅斯年正是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所长,李方桂这样说,岂不是当面给傅斯年难堪吗?傅斯年是有名的“大炮”脾气,当然是有些不高兴了,但是也没发作,就“长揖而退”,说:“谢谢先生,我是三等人才。”


15“九不会”的熊十力


  吴稚晖、李石曾在北大组织“八不会”,“八不”即不抽烟、不喝酒、不嫖、不赌、不吸毒、不做官、不贪财、不阿谀。他们邀请熊十力参加,熊十力说:“你们这是结党,我不干,我是九不。


16拒修清史的康有为


  袁世凯为笼络康有为,召他主持清史馆。康有为力辞道:“我若修清史,则袁世凯首为罪人,如此必不为所容,因此不可赴任。”


17初见甲骨的罗振玉


  1901年,罗振玉在刘鄂家第一次见到甲骨这种古物,欣喜异常。他惊叹之余,自许道:“汉以来小学家若张、杜、扬、许诸儒所不得见也。今山川效灵,三千年而一泄其密,且适我之生,所以谋流传而悠远之,我之责也。


18直言“昔人认真,今人敷衍”的王闿运


  王闿运进京供职,有人问他:“民国诸贤,与咸、同间相比如何?”王说:“以今视昔,才智殆有加焉。惟昔人做事认真,今人做事敷衍耳。”


19不留情面的刘师培


  刘师培属古文学派,崔适属今文学派,两人在北大任教时,恰住对门,朝夕相见,每次必恭敬客气地互称先生,且鞠躬作揖不已。但一到上课时便剑拔弩张,互相攻击,毫不留情。

三十年代初,熊十力、汤用彤、钱穆、张东荪、张申府、林宰平、梁漱溟、蒙文通、李证刚、邓高镜、冯友兰、贺麟、张岱年、金岳霖、沈有鼎、冯文炳、黄艮庸等云集北大,经常在一起高谈阔论,可谓一时盛事。熊十力和冯文炳(废名)曾为争论问题而扭打不休,熊声色俱厉地说:“我代表的是佛,你不同意便是反对佛!”但丝毫不曾影响关系。


20 岱孙说了便行;芝生行了便说


  萧公权说,他在民国二十七年到昆明时,听见一位朋友说:Whatever Tai-sun Says, goes;Whatever goes,Chih-sheng Says。意思是说“岱孙(陈岱孙)说了便行;芝生(冯友兰)行了便说。”


21”不能不教四川子弟“的蒙文通


  蒙文通任教于四川大学历史系,因与学校有纠纷被解聘,他却照常去上课,说:“聘不聘我是你四川大学的事,我是四川人,不能不教四川子弟!”


22”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都去接你“的梁实秋


  梁实秋的一句“你走的时候,我不去送你;但是,你来的时候,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都去接你。”让人长久的感慨。


23昂头走路的林庚


  林庚的学生袁行霈至今记得先生的一句话:“人走路要昂着头,我一生都是昂着头的。


24字典寻趣的钱锺书


  1939年秋,钱锺书和邹文海、徐燕谋等人一起同行到湖南安化的国立师范学院。途中,钱锺书手不释卷,怡然自得。邹文海好奇,方知钱锺书看的是英文字典。邹文海觉得一本索然寡味的字典,竟可捧在手中一月,真是不可思议。


  钱锺书则告诉他:“字典是旅途的良伴。随翻随玩,遇到几个生冷的字,还可以多记几个字的用法。更可惜的是,前人所著字典,常常记载旧时口语,表现旧时之习俗,趣味之深,不足为外人道也。”


——邹文海《忆钱钟书》


25”谢谢诸位捧场“梁思成


  梁思成在北大讲中国建筑史,有几十学生听课。最后一节课,梁思成说:“课讲完了,为了应酬公事,还得考一考吧!诸位说怎么考好?”学生没有一人答话。梁又说:“反正是应酬公事,怎么样都可以,说说吧!”还是没有人答话。


  梁有点明白了,于是说:“那就先看看有几位是选课的吧,请选课的同学举手!”结果没有一个人举手。梁笑着说:“原来诸位都是旁听的,谢谢诸位捧场!”说完向台下作了一个大揖,飘然而去。”


26天地境界的冯友兰


  冯友兰曾在《新事论》中说:我们常听见许多关于城里人与乡下人的笑话,照这些笑话所说,不但城里的人比乡下的人知识高,才能高,享受好,即城里的狗亦比乡下的狗知识高,才能高,享受好。这些虽是笑话,而却不见得不合事实。


  我们甚至可以说,不但城里的狗比乡下的狗知识高,才能高,享受好,而且城里的狗,在有些方面,比乡下人亦是知识高,才能高,享受好……在中国,一百个乡下人中,至少有九十个一生没有吃过如城里的富室狗所吃的饭食。


  冯友兰在西南联大教书,留有长髯,身穿长袍,颇有道家气象,其本人则倡人生哲学之多重境界。一次,他去授课,路遇金岳霖,金问:“芝生,到什么境界了?”冯答:“到了天地境界了。”两人大笑,擦身而过,各自去上课了。


27”别人家的儿子更听你的“钱穆


  钱穆在课堂上批评疑古学派,说:“事有可疑,不专在古,上古也有很多不可疑之处。比如有人姓钱,此钱姓便属古,没有可疑。近来有人却不姓钱,改姓‘疑古’,这是什么道理!”


  这是讽刺钱玄同“疑古玄同”的别号。有人提醒钱穆道:“钱玄同的儿子正在听你的课!”不久,钱穆和钱玄同在一个宴会上碰面,钱玄同说:“我儿子很相信你的话,不听我的!”


28”明天又是新的一天“的废名


  废名很佩服其同乡熊十力,常跟熊谈儒道异同等事,等到他着手读佛书以后,却与专门学佛的熊翁意见不合,而且多有不满之意。有一次,两人在一起论僧肇,一言不合,大声争论,外人在外听得酣处中突然静止,原来两人已经扭打在一起,很快废名气哄哄地离开熊家。但到第二天,废名又到熊家,跟熊讨论起另外的问题了。


29请求打击共同敌人的晏阳初


  晏阳初在接受赛珍珠访谈时曾说:“我向全世界提出这一个问题,请求解答。为什么不能团结所有国家、所有地区的人民以共同打击我们的敌人—愚昧、贫困、疾病和腐败政府呢?”


30 不意使先师伤心如此的钱钟书


  《吴宓日记》出版前,编者想请已八十多岁的钱钟书为之作序。钱氏为此写了一封信给编者,请其将此信“附入日记中”。此时钱氏才在吴宓日记里见到,几十年前自己的一篇文章曾使吴宓先生很不愉快。


  他在序里说,“不意使先师伤心如此,罪不可逭,真当焚笔砚矣”。他还说,将此文附入书里,“俾见老物尚非不知人间有羞耻事者,头白门生倘得免于削籍而标于头墙之外乎!”


资料来源网络,桑莲居整理编辑





思想的花,你来浇灌


怀抱古今而心有天地,

我们诚邀您共飨艺术,品味雅致生活。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我们有着自己的国。

面朝大海,我们一心向阳;

洞明世事,我们振衣从容。

喜鸿儒笑谈诗书画印;

乐白丁一解酸甜苦辣。

让我们构建自己的国。


桑莲居诚邀,

分享美文,直于原创。

纵是嬉笑怒骂,也是你的态度;

哪怕手舞足蹈,且是他的姿态。

欢迎投稿,诚于构建。

这是我们的国。

投稿邮箱:2251797470@qq.com

(原创首发另议稿费)

......


有你,有我,有桑莲居

点击↓↓↓“阅读原文”,八卦到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