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桑莲居|吕三:心灵的栖所——八大山人的山水和书法

2016-10-07 吕三 桑莲居艺术馆

八大山人朱耷像


八大山人(1626~1705),即朱耷,本名统,别号个山、人屋等,明宁王朱权后裔,江西南昌人。顺治五年削发为僧,法名传綮,字刃庵。康熙十四年六十岁署款八大山人直到卒年,似“哭之”、“笑之”。擅画山水、花鸟 、竹木。花鸟学沈周、陈淳、徐渭,于静悟中自成一格。山水取法黄公望,颇受董其昌影响。对清代花鸟画影响极大,与原济、弘仁、髡残合称“清初四高僧”。 


心灵的栖所——八大山人的山水和书法


吕三/文



  壹  



  如果说,花鸟是八大山人泣血的呐喊,山水,则是他心灵的栖所。


  这符合尼采关于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的描述,人的内心深处,应该有两种截然对立的审美立场在冲突着,这一调和的过程,便是对自我的超越。


 行草题鱼图轴 1694年 77.5×44cm

资料来自文物出版社《中国名家法书/八大山人法书集(王方宇藏)》


  山人在矛盾中徘徊一生。怀抱理想,年少即很自信地舍去爵禄,中试秀才(生员)。然则,天运难料,甲申国变,理想终为前尘旧梦。纵观山人一生,或道或释,或隐或显,或颠或哑,或醉或醒,或蓄发生子,行也罢,藏也罢,都是他为生存,为日后计的一种手段,山人从来就不是一个真正意义的出家人,他一生从未真正的隐遁。至于疯癫, “山人果颠也乎哉?”,陈鼎也不相信他是真颠。


  山人的花鸟画,是他遗世的姿态,是抗争,是动态而极度情绪化极富酒神精神的:苦痛,颠狂,奇崛,不安。动极归静,灵魂需要抚慰,于是,山水成了他调节心绪的笔墨表达,成了他对现实努力的超越,成了他复归宁静的精神家园。较之花鸟的阳刚,其山水,安和而寂寥,诗意而梦幻。


绳金塔远眺图 泰山残石楼旧藏


  山人的山水,承续着文人画的正脉,董源,巨然,倪瓒,黄公望,董其昌,他们滋养了他的笔墨语言。董其昌强调山水丘壑的形式美感,弱化其“自然”属性,强调笔墨的“书写”而弱化“绘画”,在山人的山水画中变本加厉地发挥着。可以说,董其昌是他山水的笔墨、审美进入传统的津关。但是,仅表面地因袭前人衣钵,则违心志。天生对笔墨、形式的敏感,独特的人生际遇,使山人的山水孓然独立,自有家风:线条更自由更敏感,中锋,侧锋,随意转换,有书写的美感和折衩股的质感,有运动节律和生命张力,在纷复欲乱的皴写中(山人的皴法是披麻、折带和卷云几种皴法的变体和自我发挥),自如地组织着线与线的关系。水墨的干、湿、浓、淡,因物象的空间关系而自然生发。山、石、树、房、桥,和而不同,强调形式美感,夸张变形而不悖诗意般的画境。偶见人物徜徉其间,着笔寥寥,却有了“愁予”般的怅惘。山人有些山水,空间处理不同既往,如《山水通景屏》,鸟瞰俯视,天地廓大无形,宇宙洪荒无常,天地间,一个游子在孤寂地行吟,心与天地共语着。


八大山人《安晚册》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山人的渴笔山水,不让时贤程邃、戴本孝、髡残等人,老笔纷披,干渴枯涩,不燥不火,和气苍润。《兰亭诗画册》是其渴笔山水代表,我每为疑心黄宾虹的这类山水,就是受此启发。    


  八大山人的山水,同其花鸟一样,生动,鲜活,我们今天看他的画,仿佛是刚刚画就,水气未干。



  贰  



《行书临兰亭序》1697年 水墨纸本 150×90.3cm 

(原为广东五桂山房欧初私人藏品)


  山人的书法,取法故常,而不貌守故常,在近三百年书史,自是北辰,耀出群星,影响自不待言。其书初以欧阳父子、董其昌为圭臬,从他三十多岁的书迹看,一手董家行书,形神无爽。日后,其书凡数变,欧阳父子的险峻和董其昌的清畅,却始终保持着。可见,初乳于学书一道,至为重要。中岁以后,眼界渐广,钟繇,羲献父子,褚遂良,怀素,黄庭坚,诸家作派,时呈毫端。六十以后,挥运更见从容,自家面目渐成,尤其是大字,或行或草,浑厚,朴茂,简古,使转方圆自如,结字险而能稳,一幅之中,每有一、二出人意表处——这,让我想起他的花鸟画。晚岁,体势归于平正中和,殁前数十日,作书画册,书坡公《喜雨亭记》小楷,简朴,古逸,萧散,情感已是清寂无碍,不因书而书,此山人书法之绝唱,弘一法师临终有“悲欣交集”四字,古今同慨,信然。山人尝书《临河序》、《兰亭序》多次,形貌已非大王,笔下的精神,却是魏晋,可见,善学也是一种天赋。山人的小字行楷,简逸清冷,险而不怪,最为我私爱,钟繇,大令十三行,褚河南,欧阳询,诸家形神,已是冶为一炉,洵非衣冠优孟者所能望眼。


石鼓文册页 纸本 17.2×8.7cm×4 南京博物院藏


  山人的篆书,传世不多,却张张精彩。世乏具眼,吝置一词。篆书自李阳冰后,及至明末,千年以来,相因成习,代乏特出。惟山人作篆,不蹈坊间陋习,取法金文,大小参差,随意赋形。不谨守篆引矩尺,以行草笔意书之,看似草草不工,实则气接三代。若非篆籀之心得,安有其书画线条之圆浑与古质,此亦八大山人笔墨之远胜衮衮诸公,而独步三百年者。


                                        2009年12月5日

 吕三 于蜀南不一斋


朱耷《行楷临兴福寺半截碑》 二十页

王方宇私人藏


  此册张大千先生旧藏,大千先生 题签,通体完整,书法已将进入老境,笔法浑厚,字体外形气盛,而内含丰满,耐人寻味。


  《兴福寺半截碑》是唐朝和尚大雅集王羲之帖中之字,为一位将军立的碑。唐朝的王羲之帖,真伪难辨,集字双钩上石,难免失真。但究竟可以追寻唐朝人认为王羲之的书体。八大山人在辛酉1681《山水轴》上有“禊堂”印,在癸酉1693《画鸟轴》上有“晋字堂”印,他临《临河叙》有十数次之多(现存原迹有十一件),可见他对王羲之的书法,热诚研习。此碑晚明万历年间在陕西发现,八大山人得其拓本必极兴奋。是当时可据以为研习王羲之书法最新材科。但书写此册之时,已卯1699他自己的书体已经形成,所书在字形表面上看,仍是八大山人晚年书法的面目,而晋人书法之气贯,却蕴藏于内,难以点画求之。


  帖后有汤云松题识,有汤氏藏印二方。张大千先生藏印三方。


  资料来自文物出版社《中国名家法书/八大山人法书集(王方宇藏)》



其他作品欣赏


《秋林亭子图轴》上海博物馆藏


《寒林钓艇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幽溪载酒图》江西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藏


《仿倪山水》 2009年北京匡时春拍


《春山微云图》故宫博物院藏


《山水十二册页》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孤禽图》立轴 北京翰海2010秋拍



《枯木来禽图》立轴 王季迁旧藏


《竹石鸳鸯》  西泠印社拍卖2010年秋拍



《行书洗研焚香自煮茶七言诗轴》 上海刘海栗美术馆藏


《草书唐耿湋题王维旧宅清源寺诗轴》 王方宇藏


《行书题画诗轴》上海博物馆藏



-图片来源网络,桑莲居整理汇编-



往期回顾 


八大山人,他给世界一个白眼


▶桑莲居微信号:13489850000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桑莲居微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