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桑莲居|王家葵:近代书林品藻录(豪放)

2017-02-18 王家葵 桑莲居艺术馆

近代书林品藻录

王家葵 著


节选12 豪放


/


豪放



豪放与含蓄为反对语,豪气干云,乃出造化所赐,非后天强求所能得者。淄川孙星五《诗品臆说》云:“唯有豪放之气,乃有豪放之诗,若无其胸襟气概,而故为豪放,其有不涉放肆者鲜矣。”今借用其语评论书法,作者胸中有豪放之气概,笔下始有豪放之字迹。以次五人兼擅六法,李苦禅、来楚生、余任天更是大写意高手,洞观万象,率性为之,则“前招三辰,后引凤凰,晓彻六鳌,濯足扶桑”,亦非难事。



李苦禅(1899-1983)



  齐白石篆刻,门弟子无人能克绍箕裘,绘事则有李苦禅发扬光大。白石艺术过人之处乃在胆气与魄力,此皆需先天具足,非后天力学所能补救者。苦禅鲁人,豪迈率真之性尤在乃师之上,宜其有成就如斯。白石有赞语勖之云:“布局心既小,下笔胆又大,世人如要骂,吾贤休吓怕。”苦禅任侠使气,轶事至今传诵,尝有论云:“持趋炎附势、阿腴逢迎之道者,皆不畏政局沧桑、国家生变,虽改朝换代而妙执此道不移,生活境遇皆可优于芸芸百姓,更优于鲠直坚贞为国为民者。然以此通身媚骨混迹艺林,则下笔便无骨气,张口便有刁气,行动便有习气,其余若俗气、傲气、铜臭气、薄气与小家气皆应运而生矣。我平生最喜之古今作品,乃多有侠气、豪气、逸气与傻气者也。”诚哉斯言,故其自作书画亦多洋溢此四种气息。


李苦禅章草孔庙联


李苦禅章草横幅


  书法与画法相通,李可染云:“近世画师解笔趣者,不过黄宾虹、齐白石、李苦禅、潘天寿四人。”苦禅于书法用功至勤,齐白石为镌“死无休”印,苦禅终身奉为座右。卒前三日尚为长崎孔庙写章草长联:“至圣无域泽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间。”卒前六小时,犹临池数纸,是真“死无休”者。苦禅虽自谦为“画家字”,连涂带抹顺手而已。然其大字章草书置书家字中,亦无稍逊色。此老不特书法精绝,书论亦无头巾气,颇见真性。推重郑道昭云峰山诸刻,谓其“间架构成与行笔用腕之中,如同陈氏太极拳之内力”。又跋石门颂云:“长画横画要藏锋,先藏而后使转,不藏即抹矣,当记之。此碑空处亦是字之结体,不可忽视。横画中无排比,竖画中亦复如是,勾撇皆送力到顶端。”能从空白处读碑帖,确不失画人眼光。


赞曰:

书画一源,心迹交感。

布局意先,落墨果敢。

使气任侠,岱岳能撼。

吞吐大荒,可贵者胆。

李苦禅 行楷龚自珍诗、行草题画


李苦禅章草滕王阁序句



陆维钊(1899-1980)



  陆微昭与沙孟海年齿相若,学养相当,在七十年代声威亦相颉抗,至于涉足书法教育,陆早于沙。1963年微昭受浙江美术学院潘天寿院长之请,在中国画系创办书法篆刻科,并任科主任。1979年夏,书法篆刻首次硕士招生,陆微昭出为导师,实众望所归,按其地位,目为书坛祭酒也非过誉。奈天不假年,才半载即归道山,乃由沙孟海继之,沙之声誉由此而日隆,陆则渐少人闻问矣。因知学术升降,冥冥中亦有真宰,非人力所能完全左右者。


陆维钊 蜾扁书毛泽东句、陆维钊行草联


  微昭书法以北派碑版为主,所作蜾扁最邀时誉,沙孟海更赏其真行草书,以为不沾染张裕钊、赵之谦、陶濬宣等人之末流习气,机杼自运,点画间洋溢书卷清气。沙孟海为《陆维钊书法选》作前言云:“无论大小幅纸,不随便分行布白,有时真力弥满,吐气如虹,有时碧山人来,脱巾独步,得心印手,各有风裁。”窃意阮仪征、包安吴在当时之提倡碑体书法,只为以碑之粗犷纠帖之拘束。毕竟书法雅俗之区判,乃由士大夫阶层审美情趣所决定,故阮、包抑帖尊碑,言辞虽然偏激,而己书仍不欲失帖学之醇正中和。至于张、赵、陶辈,乃专意作碑书,欲将天然参差之碑字,改造得规矩划一,以符士夫审美心理,削足适履,即沙翁所讥之“末流习气”。清末西风东渐,国人方始接受不对称之美,于残破支离之美,乃至悖乱狞厉之美,亦能生出爱慕之心。康长素不仅以言语赞叹穷乡儿女造像,自作书法亦一力追摹,此正二十世纪碑派书法之主流。陆微昭是此派集大成者,行草书之生辣猛利,远在沙孟海之上。然过犹不及,其声名转逊于沙,或亦因为此。


赞曰:

晚秀梧桐,早凋大椿。

后引凤凰,前招三辰。

涉迹书艺,老手斫轮。

无为自适,本色清真。


陆维钊临碑四种


陆维钊隶书条幅



朱复戡(1902-1989)



  朱复戡生有夙慧,髫龄写石鼓文见知于吴缶翁,缶翁以小畏友呼之,后与沙孟海同师张让三,获益甚多。十七岁入海上题襟馆,周旋诸老辈间,颇邀奖掖,弱冠即有印谱、字帖出版。其后游学法兰西,旋受聘教授上海美专,一时令名满天下。时议以为“使冬心、叔未诸老见之,亦当畏此后生”。五十岁以后移家山左,声名渐晦。至老复出,以半生蹭蹬,锐气消磨殆尽,作诗念念不忘称颂天恩浩荡,令人厌,亦复令人怜。唯著作均自检署,坚拒所谓名家手笔,稍存旧时风骨。出版《修补草诀歌》、《草书千字文》,首页皆冠以自作诗云:“扉页签条都自写,毋庸鸿博任涂鸦。忍将敝帚置高阁,留与后人扫落花。”


朱复戡草书题扉


朱复戡书峄山刻石


  今论复戡书法,以篆书、草书最优。金文厚实沉重,晚年补写泰山、绎山、碣石秦刻,力追斯篆风韵。作草则融会今章,主张草出于篆。作《白头吟》有句云:“汉魏以降重行草,草书本由篆书出,以篆作草宗张芝,出入羲献复颠旭。”故草书行笔多用中锋而少提按,从首至尾,皆一气以贯之。其整体效果能如马达堂所云:“虽至耄耋之年,仍气吞牛斗,阳刚之气,慑人心魄,揆诸历代草书大家,亦不多觏。”复戡于草法最有研究,尝纠怀素自叙帖中不合法度者76字,有跋语云:“伯英草圣,羲献继之,献不及羲,代有定论。怀素书学大令,略窥堂奥,便欲菲薄右军,固是狂僧,然其笔冢,差堪媲美墨池,功力自深,故与伯高、过庭并称唐草三家,当时捧之为圣为神,亦过甚已。严格论之,则恣纵有余,规范不足,笔少虚实,气势松弛,水言不分,结体散乱,且多乖误,特加注正,后之览者知所辨也。”更以平生学草心得,添补修订《草诀歌》,影印出版,后学称便。


赞曰:

游神三代上,冥心造化奇。

狂言卑草圣,妙手补相斯。

辟新境界,墨瀋淋漓。

朱复戡 临石鼓文、书石鼓文集联



朱复戡草书白首吟



来楚生(1904-1975)



  张冷僧《论书绝句》黄石斋条云:“戎路略存章草意,索公最得此中神。千年绝学无人继,独有先生步后尘。”自注:“石斋纯法章草,最难能用柔笔,结体亦精,此真兴灭继绝,功不可没者。”晚清民国间效法石斋体者,沈子培最为大家,受其影响,潘天寿、沙孟海、来楚生书法皆出于黄。石斋与倪鸿宝论书法云:“书字以遒媚为宗,加之浑深,不坠佻靡,便足上流矣。”或由于审美标准之不同,沈、潘法黄皆遒而不媚,此即张冷僧所说“沈培老使笔刚多柔少”者;沙孟海小行书则袭黄之媚而不取其遒,沙别有用力处,故不恋栈石斋一家也;独楚生能遒媚和合,直入石斋堂奥。楚生篆书未脱缶庐窠臼,而分隶则有特色,尝云“隶书当以汉简为观止”,所作立足石门、曹全、礼器诸碑,杂糅两汉简牍,旁及郑谷口、金冬心,别创一格。章法错落,点画跌宕,立轴、对联尤所擅长,虽稍近于俗,而气势摄人,影响至今未衰。楚生意笔花鸟取径青藤、白阳,兼参缶庐、白石诸家,造型简括,设色清新,一枝一叶、一鸟一虫,皆生机活泼,跃然纸上。


来楚生 隶书轴、隶书对联


  楚生篆刻凡三变,初学习悲庵、师法浙派,并由兹而上溯秦汉,固然工整,终少自家面目。中年以后,从让翁、缶庐处体会得稚拙古厚与安适随意之不二法门,风格转变,成就已趋一流,此时期所作肖形印,“澄思眇虑,毕摄众长,或寄工于拙,或驭简于繁,奇而不谲,放而不野”(邓散木语),与文字印一脉相承。最晚年乃脱然有悟,五年间所作千余印,皆雄奇恣势,不可方物矣。楚生篆刻幻灭人我之相,而书画则如老君炉中丹药,尚欠最后一转炼。此天意欤,人工欤,不可知也。


赞曰:

石斋缶老,青藤白阳。

澄思眇虑,毕摄众长。

浑深遒媚,骨力坚苍。

怡然安处,不羡古狂。

来楚生篆书、隶书册页选



余任天(1908-1984)



  余任天艺兼四绝,以治印最优,花甲之年忽病脉络膜炎,视力大减,遂专意书画而废镌雕。陆俨少颇服膺其艺术,记其事迹云:“天庐自幼酷爱绘画,家贫,排除万难负笈杭州美术专门学校,终以经济竭蹶,二年而中辍,于是刻苦自学益励。诗文书画、金石刻印,旁及鉴赏真伪、考证碑版,无不精研,亦不稍懈。弥留时喃喃自语曰:我不能死,当假我数十年,以竟所学。其专精如此。”任天一生困顿,虽穷处陋巷,不坠坚贞之志。晚年刘海粟闻其艺名,两度相邀,任天皆以“草野之民,不惯应酬”而婉拒之。海粟亦不以为忤,在余身后作文绍介,鼓吹其艺术成就,谓其画作用墨厚重,用笔圆浑,于清湘、宾虹外别辟蹊径。山水氤氲崔巍,意境高远,花卉蕴藉醇厚,趣味隽永。又评其草书“并见苍劲与丰腴,写长条屏更为得体,气韵生动”。


余任天 楷书论书诗、隶书轴


  任天中年以后,书印皆以汉人为法则,尝镌“归汉室”印,款识云:“余于金石书法皆以汉为归,因镌是印,示专精也。”其后目力日损,乃主张“法天运”、“任自然”,信笔挥洒,于大拙中寓大巧,颜所居曰“任自然室”。赋诗有云:“生长山乡四十年,所亲朝暮是云烟。老来时写山中景,也似古人学自然。”又云:“晴岚湿翠互交融,任笔简繁墨淡浓。作画应须风格在,各凭冷眼自然中。”其题《齐白石年谱》有句“老来变法信心雄,笑骂由人眼底空”,正夫子自道之辞。余任天字优于画,书法又以晚年所作大草最佳。喜生纸短颖,又善用水,故通篇浓淡、干湿、枯润、密疏皆能协洽,墨气淋漓。自评“流利中有凝重,而凝重不妨流利”,至于结体偶有率意之疏,则画人书法通病,不必深究。


赞曰:

箪瓢陋巷,不坠贞坚。

铁书归汉,草法自然。

胸罗万象,笔底云烟。

解衣盘磅,天池有传。

余任天 草书论书诗、草书论画诗


余任天行书诗稿



作者简介




王家葵 1966年8月生。字曼石,斋号玉吅,医学博士,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担任中国药学会药学史本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中药与临床》杂志副主编。


潜习书法篆刻多年,尤擅章草。近年在中国艺术史领域亦发表多部著作。《近代书林品藻录》(山东画报,2009) 《近代印坛点将录》( 山东画报,2008)《玉雪双清》(重庆出版社,2011)《石头的心事》(新星,2011)《唐趙模集王羲之千字文考鉴》(中华书局,2016)《玉吅读碑》(四川文艺,2016)。 


主要学术著作:《陶弘景丛考》(齐鲁书社,2003)、《神农本草经研究》(北京科技,2001)、《真灵位业图校理》(中华书局,2013)《登真隐决辑校》(中华书局,2011)《救荒本草校释与研究》(中医古籍,2006)《中华医学文物图集》(四川人民,2001)《养性延命录校注》(中华书局,2014)等著作,论文若干。国家重点项目《中国道教科学技术史》医学篇作者(科学出版社,2011)



近代书林品藻录(二十四品)


01.雄浑 02.冲淡 03.纤秾 04.沉著

05.高古 06.典雅 07.洗炼 08.劲健

09.绮丽 10.自然 11.含蓄 12.豪放

13.精神 14.缜密 15.疏野 16.清奇

17.委曲 18.实境 19.悲慨 20.形容

21.超诣 22.飘逸 23.旷达 24.流动


©图文来自《近代书林品藻录》,王家葵先生供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