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桑莲居|王家葵:近代书林品藻录(形容)

2017-03-10 王家葵 桑莲居艺术馆

近代书林品藻录

王家葵 著


节选20 形容


/


形容


图画艺术中写实一派刻意描摹,力求逼真自然,其区别于摄影留形者只在传神阿堵。书法艺术抽象性极强,本无所谓形容,自从二王、颜柳确立法度,后世模拟之,高手离形得似,稍次等者形具而神不失,等而下者但存皮囊,精神尽失。古来学颜者众,近代尤夥,本条所取五人稍具规模,至于鲁公端方正直之品行,千载而下,百无其一,对此五人亦不必苛责。



翁同龢(1830-1904)



  古者评骘宰辅之官,总以动静得体为最高标准。常熟翁松禅,生长非常之年代,面临非常之政局,身膺非常之责任,虽侥幸先亡,未曾遭遇非常之变革,而毕生功过是非,质之通人亦费踌躇,不劳区区费辞矣。至其书法,则不惭得体之评。汪柳门挽诗“千载是非君莫问,即论八法亦传人”,便是此意。


  清代学颜四大家,刘石庵、钱南园、何蝯叟、翁松禅各有风致。石庵能以董香光之柔克颜清臣之刚,真气内敛若棉里藏铁;南园铁面御史不稍假借,正书磊落大方,一如其人;蝯叟天资一流,又不甘后人,乃用回腕迟涩之法纠正己性之跳脱流走,别开新面;松禅秀媚不及刘石庵,刚直逊色钱南园,意态难敌何蝯叟,而论朴厚守中,则凌驾三家之上。其书作中之庙堂气象,少有能及,前议得体者以此。张冷僧评翁松禅,“一生用笔,毫不能直,锋不能挺,时有浮烟涨墨之病”,未免偏见。徐仲可谓“光绪戊戌以后,静居禅悦,无意求工,而超逸更甚”,则属隔靴之赞。杨惺吾云:“松禅学颜平原,老苍之至,无一稚笔,同治光绪间推为天下第一,洵不诬也。”此论最称允当。



翁同龢临张迁碑


翁同龢 一笔虎、小楷跋文


  时论对翁书评价不高,别有原因。同光以来,民智渐开,人心思变,艺术审美观念亦随西风而转,正直端方不合时宜,尚奇求新成为主流,此社会发展之必然,固无所谓对错是非。而作为本土文化之主持者如翁松禅辈,则被委以保护典守之职,此属非常之责任,不可完成者,故松禅注定成为悲剧人物。翁松禅卒,门人张兰思挽联正可作为此一时代之总结:“渺矣,乾嘉诸老,文采风流,公承厥宗,事终其局;伤哉,戊戌以来,悲魔急切,天宁无意,特放斯人。”


赞曰:

立身非常时代,交织喜乐伤悲。

制度俨然新典,临池未改成规。

汉张君颂,唐鲁公碑。

动静得体,无惭帝师。

翁同龢行书四屏



朱祖谋(1857-1931)



  清末词人,曰王、曰郑、曰朱、曰况。王之《半塘定稿》、郑之《瘦碧词》、朱之《彊邨语业》、况之《蕙风词》,以及合刊之《庚子秋词》等,皆脍炙人口。朱彊邨得半塘翁词学,汇刻《彊邨丛书》,选辑《宋词三百首》,皆属引导学风,端正趋向者,清代词学复兴,彊邨功莫大焉。汪辟疆《光宣以来诗坛旁记》载其轶事云:“朱祖谋字古微,亦字沤尹,复字彊邨,初名孝臧,以避庙讳易祖谋,浙江归安人。光绪癸未以二甲第一名及第,授编修。为书仿颜鲁公而肖,当会试时,户部尚书阎敬铭之子,字亦模颜,视祖谋如出一手,主考某欲媚阎,阅卷置前茅,拆封视之,盖祖谋也。”又记其卒前五日谱鹧鸪天云:“忠孝何曾尽一分,年来姜被减奇温。眼中犀角非耶是,身后牛衣怨亦恩。泡露事,水云身,枉抛心力作词人。可哀惟有人间世,不结他生来了因。”其结句尤其凄婉欲绝,门人龙榆生尝云:“彊邨先生四十始为词,时值朝政日非,外患日亟,左祍沉陆之惧,忧生念乱之嗟,一于倚声发之,故先生之词托兴深微,篇中咸有事在。”按庚子拳乱,许竹筠、袁爽秋皆罹大辟之祸,彊邨亦不满执政,曾为任用董福祥事面折西后,险遇不测,其后遭遇辛亥鼎革,又目睹文化凋敝,是左祍沉陆皆亲历,宜其有痛苦如斯。


朱祖谋楷书题额


朱祖谋行楷对联


  彊邨痛苦发为倚声,其境界如陈散原撰墓志铭所云:“晚处海滨,身世所遭与屈子泽畔行吟为类,故其词独幽忧怨悱,沉抑绵邈,莫可端倪。”流露笔墨,则如马宗霍言:“彊邨老人以中锋作侧势,落墨重迟而标格苍劲。”感兴言愁,固无失词林正脉,刻意欹侧,已颠覆颜体风骨,吾川李一氓,法乳朱彊邨,学西子蹙眉,又等而下之矣。


赞曰:

乐府新声,彊邨语业,词苑后凋松。 

翰墨传鲁公,八法正宗。

势虽欹侧,意守中宫。

朱祖谋行楷四屏



华世奎(1863-1942)



  民国平津书坛皆保守,津门尤其少生气。当时有严修、华世奎、孟广慧、赵元礼号称沽上四大高手,严长于帖括,华专攻颜体,赵浸淫东坡,孟善摹清代各家,于何子贞、郑板桥、陈曼生、伊墨卿皆能得其形似。客观论之,四家艺术造诣尚不及同时代徐菊人之草书,王纶阁之篆隶,故时过境迁,除华壁臣外,余皆湮没而乏人闻问矣。


  华壁臣之所以令名不坠,既得益于题署“天津劝业场”五大字深入人心,而晚近先后印行两烈女庙碑、任先生墓表、天津祠堂碑、孝经字帖等,其所谓“华体颜字”乃化身千万,流布海内,尤添声威。壁臣学颜,乃能将颜体楷书笔法程式化,有将其用笔心得总结为六法者:站立作书,肘臂悬起,以大笔写小字,曰提笔法;中锋控笔,令毫铺展,使真气透纸背,曰按笔法;顿挫交织,配合默契,务使外方内圆,曰顿笔、挫笔;错综提按,轻重缓急,模拟屋漏之痕,曰内颤、外颤。此皆神秘其说者,一言以蔽之,欲令颜体工艺美术化,如剪纸似木刻,然毕竟不失美观,较前人算子之譬稍胜一筹。


华世奎 行书轴、楷书两烈女碑


  华世奎字壁臣,著录多误作璧臣,其表字当得之于二十八宿之壁宿,以与奎宿相应,故不当从玉作璧也。壁臣少年游泮,在清朝不过军机处章京,辛亥时始由答拉密擢升为内阁阁丞,清室逊位诏书即其手写,民国乃以殷顽自甘,不出仕,不剪辫,号 “北海逸民”。 壁臣自题小照云:“荏苒年华五十强,浑如一梦熟黄梁。本来面目存真我,就是儿时华七郎。”又云:“田园株守作闲人,文物衣冠付劫尘。惟此弁髦难割爱,留同彩服寿双亲。”既卒,伪满朝廷予谥号曰贞节。按华壁臣之书法,一如其人生态度,憨直可悯,愚顽可怜。


赞曰:

贞元以后,半数法颜。

境界高下,识量相关。

燕尾蚕头能摹,公平正直难攀。

惭愧津门华七,胸中尚浅丘山。



谭延闿(1876-1930)



  谭组庵是粤抚谭钟麟第三子,光绪甲辰恩科会元,选翰林院庶吉士,民国以后,数度督湘,两任国府主席,卒后得以陪葬中山陵。其由满清贵胄出为民国要员,颇不见容于时议。某岁生日,同乡张某戏作祝嘏之文刺之,有云:“荼陵谭氏,五四其年。喝绍兴酒,打太极拳。写几笔严嵩之字,做一生冯道之官。”此数句居然传诵一时。其卒也,又有托章太炎语气作挽联云:“荣显历三朝,前清公子翰林,武汉容共主席,南京反共主席;椿萱跨两格,乃父制军总理,生母谭如夫人,异母宋太夫人。”按组庵恒以太平宰相自居,故有甘草国老之号,平生无大善亦无大恶,联语发人隐私,未免刻削太过。


  组庵虽然三考出身,书法尚无馆阁习气,心仪颜鲁公,真草皆规模之。其题钱南园书法:“举世沉酣赵董日,昆明异帜独颜公。莫言书法虽小道,天挺人豪故不同。”亦属自况之辞。组庵大真书专意于麻姑坛,毕生临摹二百二十通,中山陵奉安纪念碑及建国大纲皆用其体。行书则受何子贞、翁松禅影响,浑厚丰润。翁松禅赞美其书“笔力殆可扛鼎”。组庵弟瓶斋亦擅长颜体,气格相类,而稍多含蓄。


谭延闿行书对联      谭泽闿行书对联


  颜书有各体,真草不同法。即以真书而论,早年晚年,面貌各异,后人得其一体便足名家。然学颜又分善学与不善学,其上乘者提炼颜之精神,绝不蹈袭其体貌,如苏东坡之学东方画赞,董香光之临多宝佛塔;稍次一等,即不免拘泥,蔡君谟万安桥记之刻意追摹中兴颂,钱南园之步趋麻姑坛,皆有此病,或谓钱南园作颜体大字,较颜真卿尤有过之,此褒中已寓贬意;至于等而下者若前条华壁臣、本条谭组庵,一味株守,字迹譬如蝉蜕,外表虽依稀仿佛,其内则空空如也,学颜者当以为戒。


赞曰:

字法标榜鲁公,宦海浮沉冯道。

大书镌刻昭陵,胜迹不磨永宝。

谭延闿临颜书四屏



舒同(1905-1998)



  舒同、启功先后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若取两人书作对观,反差极大,或戏言,此所谓秀才遇兵,有理说难清者。按以秀才与兵为喻体,恰是了解近数十年间审美倾向转变之肯綮。


舒同 行楷对联、行楷杜诗


  儒家文化始终是两千年来中国文化主流,此文化虽不否认技术层面,而总希望提升至精神世界,由此重道轻技在所难免。书画词章皆是专门学问,古则目为游艺,先儒又将之赋予特殊使命,即所谓“文以载道”,更时时以玩物丧志为训诫。以是义故,艺术家创作目的率皆以端正民人心性,导向世俗风尚为指归,而艺术家个人才华则未必尽能标逞。由此知艺术之具足“阶级性”,在中国社会,实古今一理,其所差异者,乃在服务对象,即品赏阶层有所变迁。古者艺文审美随士夫阶层之好恶而转移,故不论刚强与柔弱,张扬与含蓄,皆不得偏离此阶层所标举之最高标准“中道”,坚守为“雅”,叛离为“俗”,故雅俗之区判乃可引起文明与野蛮之争论。1949年以后,艺文之服务于政治并无本质改变,而服务对象则有不同,所谓“文艺为工农兵服务”者,文艺需经由工农大众之眼光作美学审视也。讨论艺文美丑,难有固定标准。颜真卿忠义节烈,按儒家伦理当属完人,而李后主尚嫌其“有楷法无佳处,如叉手并脚田舍汉”,米元章更评论其“为丑怪恶札之祖”。此皆观览者视角不同使然,但虽有李煜、米芾讥评如斯,亦不害半天下之人痴迷颜书。舒同由何子贞上溯颜鲁公,从颜体笔法中抽象出圆圈作为标识符号,又特意夸张颜书之“叉手并脚”处,依士夫标准或以为非,而社会标准则以为是,此证明社会审美风尚之异于往昔,实无关于舒体之美丑也。


赞曰:

红色书家,非君莫属。

指点江山,豪情具足。

歌新世界,破旧格局。

但问美丑,无关雅俗。

舒同题词



作者简介





王家葵 1966年8月生。字曼石,斋号玉吅,医学博士,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担任中国药学会药学史本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中药与临床》杂志副主编。


潜习书法篆刻多年,尤擅章草。近年在中国艺术史领域亦发表多部著作。《近代书林品藻录》(山东画报,2009) 《近代印坛点将录》( 山东画报,2008)《玉雪双清》(重庆出版社,2011)《石头的心事》(新星,2011)《唐趙模集王羲之千字文考鉴》(中华书局,2016)《玉吅读碑》(四川文艺,2016)。 


主要学术著作:《陶弘景丛考》(齐鲁书社,2003)、《神农本草经研究》(北京科技,2001)、《真灵位业图校理》(中华书局,2013)《登真隐决辑校》(中华书局,2011)《救荒本草校释与研究》(中医古籍,2006)《中华医学文物图集》(四川人民,2001)《养性延命录校注》(中华书局,2014)等著作,论文若干。国家重点项目《中国道教科学技术史》医学篇作者(科学出版社,2011)



近代书林品藻录(二十四品)


01.雄浑 02.冲淡 03.纤秾 04.沉著

05.高古 06.典雅 07.洗炼 08.劲健

09.绮丽 10.自然 11.含蓄 12.豪放

13.精神 14.缜密 15.疏野 16.清奇

17.委曲 18.实境 19.悲慨 20.形容

21.超诣 22.飘逸 23.旷达 24.流动


©图文来自《近代书林品藻录》,王家葵先生供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