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桑莲居|陈怀晔:笔有千秋业——记梁披云先生

2015-12-14 陈怀晔 桑莲居艺术馆

  是一座高山。他创办香港《书谱》杂志,行销日本、美国等二十多个国家,被誉为香港十大奇迹。他主编《中国书法大辞典》两巨册,为中国书法史上第一部大型工具书,对中国书学研究、乃至国际汉学研究都有重大贡献,至今仍是许多书法爱好者的案头必备工具书。他是饶宗颐先生言里的“吾友永春梁雪予先生”。饶先生赞叹:“独念今日朝野嗜书风气寖盛,实赖君多年提倡感召之力。”


  弘扬国粹,匡时布化,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他是梁披云。


by 狸子



笔有千秋业

——《梁披云书法集》跋


» 文/陈怀晔



  早时读泉州文史资料,有几篇文章记述了二十年代末泉州黎明高中的往事,印象殊深。1927年,泉州几位进步人士受蔡元培先生的指导,创办新型学校黎明高中,学校择武庙旧址,略加修葺,构为几楹校舍,于右任先生和丰子恺先生分别题写校匾和设计校徽。校园虽简陋,但办得很有生气,实行男女同校,师生没有森严的隔阂。倡导学生独立思考,心手并用,把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课余活动丰富活跃,尤其是排演现代话剧更是让泉州市民耳目一新。黎明的精神、黎明的学风从二幅校联可以概见。其一曰:“这里还不是学校,宇宙才是真正的学校;我们并没有家庭,学校便是大众的家庭”。其二曰:“少爷气、小姐气、书呆气、流氓气,根本要不得;平民化、社会化、科学化、艺术化,着手做起来”。横批曰:“奋斗便是生活”。联文便是年仅二十岁的校长梁龙光先生所撰。受梁先生的感召,一时名辈如巴金、张庚、周贻白、吕骥、丽尼(郭仁安)、杨人楩等联翩远来,讲学写作。由于黎明的影响,平民中学、民生农校、卓然小学、爱群小学等姐妹学校相继开办,为古城文教带来了一番崭新的气象。读着这些回忆,恍然置身一所阳光和煦、弦歌回荡的校园之中,深深向往着。


1929年,黎明高中教室

黎明大学近照


  一九七四年之后屡屡收到友人从香港寄赠的《书谱》双月刊,这是当时唯一的一份书法学术专刊,图文并茂,每次捧读,总难释手。而书谱出版社的创办人正是当年黎明高中的校长而此时已年逾古稀的梁披云先生(梁龙光,字披云)。书谱社还编印历代法书名碑从帖多套,均风行于全球华人社会和国际书法界。由梁先生亲任主编,十数名海内外学者参与编撰出版的《中国书法大辞典》两巨册,堪称书谱社的扛鼎力作。这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部大型辞书,其空前规模的资料分析和整理,对中国的书学研究乃至国际汉学研究都有重大的贡献。受书谱社的影响,直到一九七七年,上海出版了国内的第一份书法杂志,其后各地也出版了十数种书法刊物和辞书,可惜后来者未能居上,《书谱》专刊系统之庞大,学术之纯正、格调之高雅至今令人激赏,况且又是开风气之先的创举,这就更难能可贵。后来才知道,在香港这样高度商业化的社会,梁先生为出版《书谱》却倾尽心力和财力,远不是我想象的如文人雅玩那样轻松。但弘扬国粹,匡时布化,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这当是梁先生尽瘁文教事业的深意之所在吧!因此对梁先生更深驰景仰。


梁披云 主编

书谱

当时唯一的一份书法学术专刊

中国书法大辞典

中国书法史上第一部大型辞书


  迨至八十年代初,有一次恰逢先生回乡,幸蒙同意与泉州几位书法爱好者见面,因一时找不到妥当的场所,就安排在市政府一座没有电梯的七楼会议室。我刚上楼还气喘未定,想到先生已八十高寿,徒步上楼何其艰难。忽见先生持着手杖,飘然而至,微笑着和大家点头。我对先生心仪已久,见先生松形鹤貌,大有“眉宇真天人”的惊叹。那天先生说古谈今,兴致很高,举座皆有仰春风之和穆的欣悦。先生还为在场每人写赠字幅,更是大家意外的收获。


梁老题字


  那几年先生为创办黎明学园,继而扩办为职业大学奔波海内外,来泉州的时间较多,因此我向先生请益的机会也渐多,也常常观摩先生濡毫命笔的风采。


  先生作书,先蘸墨饱满,然后落纸,连写几个字,往往到墨枯时,还连拖带擦再写一二个字才蘸墨。运笔时疾时迟,时张时驰,提按尤其分明,有时按笔很重,行笔很缓,笔锋与纸面相摩擦,略微抖动,到提笔时,骤然跃起,轻轻带过,犹为江河回转九曲而后一泻千里,米芾所说的“振迅天真、出于意外”大概就是如此吧。先生写字可谓全身力到,除寸字以外,总是站着写,悬臂执笔,左手撑开,轻按书案或纸幅,以配合右手挥运,目光在字里行间顾视,以审字势,所以字与字虽少连属,但字形大小错落,墨色浓枯相生,总是跌宕有致,气贯神往。先生往往一写几个小时,一站也几个小时,待搁笔小憩时,浏览一下满室的字幅,有时看到惬意的,便轻声自语:这幅还可以;这幅还自然。其实,字写到自然时,便是“一一从自己胸臆中流出”(朱熹语),看似平淡,却是从艰辛而来,书家臻此,已优游于从心所欲不逾规矩的自由之境。


行楷 衣上征尘诗


  先生不以书家自许,很少谈及自己的书法。有一次向先生叩询学书渊源,承示云:“幼承家学,以读书习字为日课。及长,得友人相赠碑帖汇刻一箧,时常展读,心慕手追,从中窥见我国书法自秦篆、汉隶至唐楷的流派风貌。自此嗜书益深,临池益勤。而用功最力者,帖学为欧、褚、李(邕)、颜,继及苏、米、赵、刘(墉),碑学为石门颂、郑文公、石门铭诸品。因临石门铭,有人尚误为趋学康南海。”先生平生虽多漂泊,但于书法未尝忘怀,亲炙于右任前辈为先生学书过程中又一转捩,既学右师疏简流便的标准草书,也仿天骨开张的行楷,更感染到于髯翁恢宏豪迈的气概,其得益又岂止书法一技耳。


行书 宗风王业联


  先生晚年的书法,自成一家,而独步古今,是一种苍劲郁勃而又渊雅隽秀的书格。就字论,俊以李北海之骨力,泽以刘石庵之墨采,肆以石门铭之奇逸,敛以郑文公之典重。老笔纷披,如苍虬古柏;意态娴雅,似流水花开。笔墨之外,则自有先生特异禀赋在,自有先生道德学问在,亦自有先生亲历百年间风云聚合所养之浩气在。


  先生不朽之业,当在教育,书法虽有其余事,已远出时流。故片纸尺素,得者珍重,而先生略无矜持,随写随送,黄晓峰先生多方搜求,复加排比,将辑印成集,以飨同好,令人欢喜赞叹。


  噫!今天下无人不书家矣,然则百年而后视今,复有卓立特出若梁夫子者,继起而重光于书坛耶?


乙卯仲秋 晚学陈怀晔敬识



文章由陈怀晔老师提供,特此鸣谢!



桑莲居拍档:中国海西艺术网

两天一文,有观点有态度!

» » » 欢迎扫码关注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直接进入梁披云艺术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