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前中国社会对基督教的12种主要看法,你认为哪些更普遍?

2018-04-28 多明我之锤 福音时报

2018年4月8日,云南元谋县金鸭塘苗族教会正在举行复活节聚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督教(本文仅指基督新教)取得了巨大发展,基督徒的数量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中有一定规模的群体。教会在社会中存在,肯定少不了外界的看法与评论,我们需要了解社会上非信徒的评价,才能正确认识教会的处境,那么社会上对基督教的观感如何呢?

当今世界日益多元,并不存在一种被完全认可和接受的宗教。任何宗教都免不了人们的评头论足,支持与反对的观点交织在一起。基督教在当前中国社会中同样面临这样的境况,对教会持负面、正面或者中间立场的非信徒都有不少,这些看法综合起来,形成了基督教在大众视野(指非信徒)的拼图。

负面评价: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因素,当前中国社会中,对于基督教持反对立场,做出负面评价的人是为数不少的,大体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极端传教:很多基督徒都拥有信仰热忱,教会也格外重视传福音事工,正是对福传的重视,才有了几十年来中国教会的大发展。但是很多人由于对基督徒宣教的动机不了解,加上不少信徒在宣教方式上采取填鸭、粗暴、论断甚至审判的方式,不尊重他人信仰,随意攻击其他宗教,为异教遭灾拍手称快的言论比比皆是。有的人甚至直接说非信徒是魔鬼、禽兽,要下地狱的言语,造成了对他人的伤害。这些言行导致了很多人对传福音产生了厌烦。在不少人眼里,基督徒就是一群疯狂传教的家伙,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教会就跟传销组织差不多,总是不遗余力地拉人入教。可以说,当前对基督教的负面评价中,极端传教是最为普遍的,是教会与社会之间主要张力。

2. 愚昧无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反基督教的圈子里,出现了“残基”的词汇,意在讽刺基督徒的愚昧、脑残。由于中国教会长期以来盛行反智主义,排斥《圣经》以外的知识,加上极端思想的影响,导致很多信徒在对待常识问题时,总是一副神神叨叨的样子,一些言行举止表现得让人匪夷所思。比如:生病了不看医生,不吃药,祷告就好;看到国内外发生天灾人祸,就大肆宣传世界末日;经常传播一些违背常识的假见证(某某名人是信徒,某某媒体传福音)等等。国人从小就接受无神论教育,认为宗教与科学是对立的。而很多基督徒的反智行为,反过来加深了他们的固有印象,因此在很多人眼里,基督教就跟封建迷信划等号,基督徒就是愚昧无知的人。

3. 洋教形象:由于种种原因,基督教在中国始终存在着“洋教”形象,一些人由于对教会史、中国近代史和中国教会现状存在片面了解,认为基督教就是西方的宗教,信仰基督就是数典忘祖或者第五纵队。而在现实中,有些信徒盲目批判中国文化,将美国等西方国家等同于天国。这些信徒虽然只占中国基督徒的小部分,但他们的言论却加深了很多国人对于基督教是洋教的印象。而在这几年,每到圣诞节都会出现抵制圣诞浪潮,这让基督教的洋教形象更加突出。当然,洋教形象主要在极端的国粹主义者、民族主义者以及极左愤青中流传,并非教会与社会的根本张力。

4. 邪教分子:由于一些基督徒的极端言行,尤其是缺乏包容的心态,加上反对某教恐怖主义带来的对“一神教”的排斥,不少国人就觉得基督教就跟邪教差不多。另一方面,中国教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异端邪教组织。打着基督教名号的邪教分子(东方闪电、三班仆人)在传教热情上高于正统教会,他们在社会上肆意传播歪理邪说,甚至以暴力胁迫他人入教(招远事件就是典型),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很多人在没有接触福音之前,先遇到了邪教分子,对“基督教”产生了极坏印象。因此,在当前社会中,认为基督教是邪教的人,是为数不少的,是基督教的负面形象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些信徒品行不良,也遭到了非信徒的反感。虽然更多时候负面评价只会针对个人,但多少也破坏了基督徒的形象。 

正面评价:虽然基督教在当今社会有不少负面形象,但仍有很多人对基督教充满好感。尽管这些人都不是信徒,可却对教会和信徒表达了善意。

5. 富有爱心:爱是基督信仰中最大的诫命,在社会中关爱他人,积极从事慈善事业,是很多基督徒毕生做的事工。由于很多教会和信徒经常开展社会服务工作,解决了弱势群体的生活需求,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和肯定。笔者接触过不少非信徒,他们在谈到基督教的时候,无不称赞基督徒是一群有爱心,乐于奉献的人。甚至有人在攻击基督信仰时,这些非信徒也会挺身而出,为教会辩护。指出一群都在做好事,服务他人的信徒,怎么会是坏人呢?可以说,当前教会给社会最好的观感就是充满爱心,不少基督徒以实际行动见证了基督,是件荣美之事。

6. 文明载体:随着中国社会开放与多元化,深入接触西方文化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中很多人通过对西方的历史、文学、艺术甚至科学等等方面的了解,认识到基督教是塑造西方文明的基石,是一种崇高的,博大精深的宗教。还有的人从新的角度(传统-现代史观)阅读中国近代史,发现中国近代很多变革都离不开传教士、中国信徒以及受基督教影响的知识分子的身影,因此他们指出,基督教在华传播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重要推动力。在这些知识分子(包括不少佛教徒、儒生、无神论者)眼中,基督教是文明的载体,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尽管他们都没有接受福音,但积极肯定基督教对文明的贡献,甚至还会公开宣传、纪念传教士的事迹。这个群体可能是当前社会中最熟知基督宗教的,他们的正面评价对于人们了解教会有着重要意义。

7. 团结友爱:大部分基督徒都有一颗彼此相爱的心。尽管当前教会中也存在矛盾,信徒间也时常有冲突。但当一些肢体陷入困难时,大多数信徒都会摒弃前嫌,主动伸出援手,帮助他们走出难关。基督徒之间团结友爱的形象,也深深地感染了不少非信徒。就像有个人非常排斥基督教,但她的亲戚要信主,她却没有拦阻。一个重要原因是,她认为这位亲戚老无所依,如果加入教会能得到信徒的帮助,让其安度晚年。而有位虔诚的佛教徒也跟我说过,“我不信基督,但我不得不承认,你们确实很团结,这点上我们需要向你们学习。”基督徒的团结友爱实践了基督的教导,更在社会上留下了美好印象。

8. 舍己奉献:有些基督徒的信仰并非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甚至身体力行,去实践基督的教导。有的基督徒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体现出奉献精神。他们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当作天职来做,兢兢业业地做好每一件事,得到了同事、领导的肯定。还有的信徒看到邻居(非信徒)有困难,主动将家里一些好东西奉献出来,让邻居得到应有的帮助。正是有些基督徒在社会上表现的舍己为人的奉献,得到了广泛好评,给人留下了良好观感。

当前社会对于基督教除了正、负两种评价外,还有些人由于对基督教缺乏了解,跟基督徒接触不多,对于基督教产生了一些有趣的评价,这些观点也构成了中国社会对于基督教认识拼图的特殊版块。

9. 时尚浪漫:青春偶像剧在当代得到了很多少男少女的追捧,很多年轻人都渴望拥有剧中主人公那样的浪漫经历。在很多偶像剧当中,教堂婚礼都成为情节的高潮,当“白马王子”牵着“白雪公主”踏入教堂,在上帝面前见证爱情的那一刻,不知俘获了多少年轻人的心。在他们眼中,基督教的教堂就是浪漫的圣殿,是爱情修成正果的场所。因此,在他们眼里,基督教俨然成了时尚的代名词,很多非信徒的婚纱照都会选择到教堂拍摄,以增加浪漫氛围。此外,十字架也成为时尚饰品,不少非信徒也乐于佩戴。时尚浪漫的基督教形象,虽然与福音相距甚远,但不失为一种有趣的观感。

10. 神秘巫术:除了青春偶像剧,年轻人也喜欢各种恐怖鬼片。由于在港台地区各种宗教杂处,在不少鬼片里,十字架跟佛教、道教的法器一样,都成了降妖除魔的利器。不少情节也出现鬼怪看到十字架被吓跑或消灭的场景。此外西方恐怖片中也少不了驱魔仪式。很多人接受了这些信息后,认为十字架就是驱鬼的法器,笔者就接触过有人(非信徒)说去“鬼屋”探险,带着十字架的。另一方面,有些人接触了极端灵恩派聚会,误认为基督教是“西方巫术”。很显然,《圣经》中是禁止巫术的,但由于大众鬼文化的传播以及某些灵恩派带来的误解,导致很多人认为,基督教跟“巫术”有关,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11. 宗教为善:这种评价可能是当前社会中人数最多的,他们一般没有信仰哪种宗教,或者属于偶尔拜拜的民间信仰者。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认为所有宗教都是劝人为善的,一个人有信仰是好事。至少他们有精神寄托,也不会去做坏事,对社会和家庭是有好处的。我不信宗教,但我包容信教的人。他们并不会特别认为基督教非常好,而是跟佛教、道教、伊斯兰教一样,都是为善的宗教。他们中可能有接触过基督徒,但基本都能平淡相处,即使听到福音也不会排斥,即使不接受也就一笑了之。宗教为善的中间派,是当前社会中,对基督教最普遍的看法。

12. 从未听说:尽管基督徒增长迅速,教会得到巨大发展。但在社会上确实还存在着不少从未听过基督教的群体。就像笔者接触过一个中年男子,他从小就在社会打拼,为生活奔波,根本无暇顾及宗教问题。他也从未接触过基督徒,只是跟我谈话,才知道有基督教的存在。这个群体的人数无法量化,但估计有一定比例。由于没有听过,自然也谈不上如何看待教会。这是社会评价基督教版图中的空白部分,但仍不失为一种存在。

以上主要看法只是笔者个人的观察,欢迎大家提出不同的看法和意见,或加以补充。

注:作者系基层教会传道人,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