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世家的家国情怀 ——记外国语学院院长赵东林教授
早就听闻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赵东林教授是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毕业,有过军队院校学习和任教的经历,并获军队院校“育才银奖”,荣立三等功2次,这一次正好有机会亲自去采访他,了解他在军校学习、生活与工作的经历,以及他心中永远饱满的家国情怀。
军人情结:深深烙印在心中
1965年,赵东林教授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他的父亲是一位从军20年、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战士,并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父亲从小给他讲述的那些抗美援朝战争的英勇故事,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从小他就有军人情结,父亲希望他将来不仅能多学些知识,还能穿上绿军装,报效祖国。
1984年,他考入空军工程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进入军校后,十八九岁的他立即开始接受紧张、严格的训练,时间被整理内务、出操、上课排得满满当当。军校中严谨、认真的校风,让他养成了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并融入到学习和工作之中。
1988年大学毕业后,他报考了研究生,继续进修外语专业。同年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的父亲,一名老共产党员对他说,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发挥所长,才不负党的重托与期望。1991年研究生毕业后,回到母校空军工程学院任教。
赵老师在教学中创新方法,在教研科研上不断深入探索,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译著5部,主编英语专业教材10余部。被评为教授,并担任硕士生导师,为国家和部队培养大批对外交流人才、翻译人才。回忆起在军校的学习、生活与工作。赵东林教授说:“军校里的学习,其实是一种养成教育。军校里的管理很严格,被子要叠成‘豆腐块’,床单需要平平整整,放东西都要有固定的位置。习惯养成了就受益一生,工作上也会严谨认真。”
国际援助:为国出力 责无旁贷
立德树人:拓宽视野不忘家国情怀
2017年退役后,赵东林教授来到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工作,担任外国语学院的院长一职。他总是在想,作为地方性应用型高校的外语专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赵东林院长说道。“来到学校之后,我逐步确立了一个理念,那就是立德树人,融通中外。所以外语老师要以融通中外的能力与理念来做立德树人的使命。”他认为教外语的老师,不仅外语的东西要懂,中国的东西也要懂。因此对语言的学习不能只满足于记几个单词、记多少语法,而是要有纵览国际的广泛视野,还要有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守卫文化责任所产生的家国情怀。
他还不断发扬“传帮带”作用,担任新入职入岗老师的导师,帮助年轻老师站稳讲台,快速成长。他经常鼓励青年教师说,学校是一个育人的平台,也是一个成长的平台。他以自己从教的经验告诉青年教师,作为教师就要有奉献精神,“老师这个职业是特殊的,必须要有情感投入。从工作中能窥见你对生活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对教学工作的态度。尤其是对学生,更要用心、用情!”此外,不仅要育好人,也要不断的获得成长。他经常勉励青年教师要多读书,读英语原版书,不能光看教材。外语专业的教学,没有积累不可能做深刻的思考。没有厚积是不能薄发的,也不能融会贯通。
——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出品 ——
撰文 ▏陈雪敏 周洁仪 叶云峰
编辑 ▏吴锦鹏
校对 ▏吴锦鹏 杨庆萍 周洁仪 王曦
审核 ▏翦建新 聂振明 张银辉 叶云峰
终审 ▏黄璀
版权
图文由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融媒体中心编辑整理
如需转载或使用,请联系工作人员取得授权
往期推荐
八一专辑,让我们向最可爱的人致敬!
刚通报,一密接者曾到东莞寮步,怎样确定是否密接,办法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