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份饺子的匠心:南昌21年饺子馆,这位北方大妈每天卖出1000多只饺子。

2017-07-11 人间V 南昌圈圈网


南昌巷子中,有这样几家面食主题的“小店”,

除了给予人体必备的主食热量,

一直隐匿于街头巷尾。

精心致力于:

温暖每一个食客的胃,

挑逗每一个饕餮的舌,

拴住每一个有心人的记忆味道

……

文/图

杨薇 李希麟 吴福清  


讲到南昌的老街,很多人都会想到渊明路



而水饺,长期以来属于北方的特色美食,在时间的洪流中,也早已成为南方人青睐的主食。



提起水饺,很多南昌人肯定知道于大妈,这是一家开了二十一年的老牌水饺店。别说在老街,就是放眼全市,它的名气也很难超越。



早就有很多人和我推荐过这家店,终于也算是有个机会,我和老板约个大早,我也如约而至。



早上气温还是比较低,南昌的早晨井然有序,电动车、公交车、私家车和紧张的步伐。




一大早处处都是早餐的摊点,于大妈店铺的店开着门,却似乎没有在营业。和我想象中的“爆满”似乎有很大不同。



“从爷爷辈就开始包饺子啦!”

第一眼见到于大妈,我心里想的是,她果然和大家口里描述的一模一样。



热情、大方,笑容一直堆在脸上。



店虽小,却十分干净。大妈说吃东西的环境最重要,光是这地,一天就要拖上好几次。



仔细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啊,大妈是个有点“任性”的老板,店铺就在自个儿家,却每天十二点才正式营业



“我上午太忙啦!买菜洗菜打扫卫生,实在是没有时间煮饺子哪!”大妈一眼看出了我的疑问,“他们想吃就从我这儿买生饺子回去自己煮”。



“那不开门不会影响店里的生意吗?饺子卖不出去怎么办?”我还是表示很不能理解。大妈笑了笑,告诉我,顾客都是几百个几百个的饺子买回家,从来不会有余货,只会是供不应求



他们家的水饺,采用了正宗的北方做法。而做水饺用的面粉,也要是北方面粉



大妈的饺子好吃是有秘诀的,20斤面要有20个鸡蛋清、1斤麻油、3两盐。买最好的菜最好的面。始终坚持吃的东西最重要,用料绝不含糊。



1996年于大妈第一次踏上南昌的土地,“儿子爱上了南昌姑娘,爱上了南昌,我们老两口啊,就一起过来啦!”没想到这一呆,就在南昌呆了整整二十一年。



于大妈这一手的手艺可是祖传的,在她小时候,爷爷就以饺子店营业为生。从小就吃惯了爷爷手艺的她,这一份味道早已铭记于心。



在于大妈的记忆里,就是这样连个陈设都十分简单的店铺,每次爷爷还没去开门,门口就已经排起了长队,在那时候的家边算是一家“网红店”了吧。时日久了这名气也算是打响了,味道和口碑也算是口耳相传



“你尝尝这料,别人家没有!”


虽说饺子店中午12点才营业,但是6:30于大妈就会起床开始做些准备工作。现在的她已经67岁,却仍然精神气十足。



搬桌椅、调馅料、拌佐料、洗菜切菜…… 这些工作一样一样都会亲自把关,一天都没落下过。



八角、花椒、香叶再配上辣椒油进行调味,这饺子的佐料就算是好了,和现在其他的辣椒油相论,香味十足



没有掺杂一点的其他调料,纯正的辣椒油果然是“地沟油”所不能比的。



撒上一层芝麻以后,更是芳香四溢。配上热乎的辣椒油,大伯也准备给我们下饺子了。



和家里煮饺子不同,大伯用的是高压锅。他说,这是他多年研究出来的“秘诀”。



和饺子打了几十年的交道,几个饺子下锅,煮饺子的时间、热水的分量,他早就了然于胸



两人分工明确。这个灶台是大伯每天时间呆的最长的地方,饺子出锅后看着食客满意的笑容,碰到熟客偶尔也能唠上两句嗑。



小小的一家店,从里面的物件到味道,整整保留了二十一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简单的一碗水饺,里面装的却是沉睡的时间



很多时候,动人的味道就是那么一碗,但是它背后的坚持才是美食的魅力所在



“从孩子吃,到带孩子来吃”

好的味道,方寸之间……从来都不需要太多的修饰,日复一日用一双勤劳坚持着,当你品尝到的那一刻,就能感受到食物带给你简单的感动。一家小小的饺子馆,深藏于小巷中,店外能见到豪车却早就见怪不怪,他们都是为了这个味道。



“有的人以前自己来吃,现在带着老婆孩子来吃,真的算是从小吃到大。”我在大妈的眼里看到了深深的感动和坚持。



一家小小的北方水饺店,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



“我平时就和居委会大妈一样,邻居间有谁家吵个架,我都会去调解。”去年回北方准备休息一个月,结果电话比身为公安局局长的姑爷的,还要火爆。



也因为于大妈饺子馆早就已经挂了20年的牌子,大家也知道于大妈这较真的性格,这儿的东西,质量差不了。



于大妈告诉我,有一个南昌小姑娘,现在已经在美国读博士,放假回来的时候拖着大包小包的行李箱,家都没来得及回,就直奔这儿吃饺子



"她妈妈跟在后面喊,说家里做了一大桌菜给她,居然要到外边吃饺子”,于大妈笑得开心极了,“小姑娘说啊,别的地方都吃不到,大妈你可把我想坏了哟!



-“一份水饺再一份蛤蜊,大妈。”“水饺什么馅儿的?”

-“牛肉的,15个!”

-“好的。老头儿!下饺子!


我和于大妈话说不到一半,总会这么被打断。店里的生意好,尤其是老顾客多。“忙不过来,赶他们走都不走哩!”大妈说这话的时候十分自豪,她早已把这些客人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他们吃的舒心,我也就开心”。



前一天晚上,大妈都要关门了,几个年轻小伙子赖在门口就是不肯走,说从新建跑过来,这么大老远的,这饺子不能吃不到。大妈“没辙”,关起门来打烊,其实都叫了进来,煮饺子,上小菜。



很多人就是慕名而来要吃这一碗饺子,这里纯正的北方小菜。

“别小看这一碗碗菜,蛤蜊、蛏子这些,都是我姑爷在北方买好的,用冰袋包好一层又一层,再用泡沫盒打包好,乘着火车寄过来的!”



简单的北方饺子馆,各家却有着各家不同的门道。大妈的门道就是小菜。



她吃不习惯南方的口味,所以店里绝对是最纯正的北方味道。

“电视台的雅芝、庆元,都爱吃我的饺子!那些小孩都说我是‘网红’!”



对于像我这样的南方人,可能并不了解皮冻。入口之后它带给嘴巴的惊喜大概需要亲自去体会它的魅力。用入口即化来形容丝毫都不为过,满嘴的肉香就是时间和匠心带来的味道。




这儿的味道二十一年没变过

经过了21年,这家店对于很多人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一家店铺而已。



每天至少要包一千多个饺子,对于客户的需求而言都还是远远不够。



每天大妈一道店里就开始了工作,一个小小的地方,店内的所有的小菜当然还有饺子都是在这里诞生的。


一旁已经上高压锅的饺子冒着滚滚的热气,阵阵的香气就是那个熟悉的馅料的味道,于大妈坚守的那份美味



就这么看着也能感受到那种满足感。



从小到大,记忆里有太多让我们自己忘不了的味道了,因为于大妈的坚持,让这个味道从北方迁徙到南方,续存了整整21年。对于这种美食人,我的内心往往是尊敬的。这家小小的水饺店让我的内心充满了感动。


如今大妈把这份坚持带给了更多的食客,为的就是能看到更多和家人一样珍贵的笑容。



年轻时在北方工作,连续拿了十四年的劳模。大妈身上这股勤奋、坚持、真心实意的精神,才是这家饺子店二十一年火遍南昌的原因吧。



这个味道让人觉得更加的弥足珍贵,带着这份感恩的心,我与于大妈道别,而她继续投入了忙碌的工作,热情招呼着每一位顾客,延续着这份味道……


· END ·



人间系列 往期推荐(图片可点)


南昌圈圈网《人间》栏目,在人间,去寻觅他们生活的痕迹。记录他们岁月的故事,用镜头留住时间,让梦想与心灵相逢。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故事,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或者加主编微信:duan12290 阿柒直接推荐。

南昌人都在看


南昌平均工资又涨啦!5258元!揭秘各行业平均工资,看完后分分钟想跳槽...

本月起,南昌这些东西统统免费!不知道你就亏大了!

为什么一定要在南昌买房?如果五年后你还在这里,你将会面临......

南昌第220路公交车,你曾路过我的整段青春。

南昌一场100000+婚礼的背后,有一群这样的“幕后黑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