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壁画环村落,老街焕新颜!丹灶这个300年旧圩复古又静谧,快来打卡

南海丹灶 2021-11-01


在丹灶镇有这么一个地方

它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岁月洗礼

如今,墙体装饰、3D画作、

竹编场馆和主题公园的建设...

让其淳朴宁静的古街焕发新颜


它就是——丹灶罗行圩




罗行圩

罗行圩,也称里南墟、“箩行圩汛”,曾是南海西南部的一个古镇。


据资料记载,罗行圩始建于康熙廿七年(1688年), “由海村、冲霞各姓创建,分上、中、下三圩,上圩皆居民,中下圩店铺相连,有店铺二百余家。”是金沙历史上最兴旺的墟市,也是最大的居民聚集点。


这里世代相传竹编工艺,许多从事耕种养殖织造的人转行从事竹器加工生产业,是曾与西樵蝶丝、石湾陶瓷齐名的佛山主要手工业之一。


记忆里的繁华闹市


罗行圩因竹器行业繁盛,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使其在没有桥梁和公路的年代成为了“区域商贸中心”。南沙涌东岸沿岸是成片的竹器加工场,一间挨一间,颇富特色。

如今,依旧能看到罗行圩有不少的竹器加工厂


这里有着沿街商铺自筹资金修建的南海县第一条水泥路——罗行中山街

游走在这沉寂古老的街道中,布满年代感的茶楼、杂货店、医馆、电影院等百余家店铺映入眼帘,仿佛述说着当年的繁盛。



在弥漫着现代生活气息的今天,罗行旧圩如同被岁月磨砺过的老人,悠悠古韵支撑起被年华洗涤的古老身架,呈现着岭南古村另一种质朴优雅的样子。




在近代,每逢圩期都是人山人海,其河旁都停泊了数不清的船只,是金沙、丹灶、西樵乃至三水等居民的“趁圩”之地

当时流传了这样的诗句:“六股圩场十股连,箩篸筲箕万万千,河边泊了苍江竹,一点良江伴粮钱。”正是形容墟市的贸易繁盛。


随着时代的变迁,罗行圩的繁荣逐渐归于宁静,但其往日风韵依旧印刻在这些老屋的一砖一瓦中,始终透露着一股从容与舒适,让人放松。


改造后的美丽乡村


近年来,罗行社区致力于乡村振兴发展,对罗行圩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措施,并积极活化和弘扬竹编文化,运用现代艺术3D画作、墙体装饰等形式续写着罗行记忆。



在圩中入口处,有个十分吸睛的打卡点,那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竹箩”,由村民亲手编织,高4.3米,宽3.5米。其上面刻着“谷满罗行,幸福丹灶”,寄托着村民们对于竹编文化不断传承的希冀。



现今,罗行竹器的精湛手艺,逐渐转化为工艺品制作,并已成为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只有少数老艺人仍在坚持做这门手艺,甘慧玲便是其一。


甘慧玲,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海竹编的代表性传承人


为了让竹编文化能够传承下去,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多位竹编传承人做了很多探索。例如,丹灶镇政府举办了竹编文化节及竹编大赛,还设立了竹编文化馆,让游客体验南海竹编的技艺与文化。



经过改造的中山街,每一个不起眼的地方,一抬头、一转身,或许遇上以竹编为主的3D画作,或许遇上文明村居为主题的点装饰



光影跃然墙上,移步换景,成为罗行圩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此外,若是细心留意,你会发现在中山街沿途,设有游客服务中心、巨馨茶楼展馆、三个景观节点公园、情怀馆、罗行竹编传承基地和罗行村史馆等,每一处都记载着罗行历史厚重的记忆


值得一提的是,罗行社区提炼了“尚义有为 · 商聚罗行”的文化主题,在旧圩中修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亦称“商义公园”使游客在休闲观光时,潜移默化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


归于宁静的罗行圩,脱胎换骨,在复古和现代中交织,展现着自己独特的魅力,散发着最原汁原味的本土气息和乡村情怀。



游老街、看画展、赏竹编
其乐无穷~
大家若有空闲时间
不妨到罗行圩走走

温昔日繁荣的中山街景象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罗行圩


注意!外来或返回佛山人员必须当天
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
“佛山通疫情防控”、“佛山南海通战疫版”小程序
主动报告及申请备案

来源:佛山新闻网

文、图、视频:杜嘉雯、陆惠嫦

编辑:佛山新闻网 杜嘉雯

声明:除标注原创的图文外,本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图文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因来源不详,而无法标记来源和署名的,版权仍归原作者;凡本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图文侵害到相关著作权所有人,或原作者不希望转载,请及时联系nhdzxcb@126.com,我们将予以删除。


点“在看”分享给更多人↓↓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