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厉害了我的国!八位哈佛博士后留美十几年后,集体归国!

2017-08-25 中国新闻网

8位美国哈佛大学的青年博士后,在美国打拼了十几年后,最终相约一起回国。他们说:“我们只是千千万万归国留学人员中普通的8个人,在美国待了十几年后,决定集体回国。”


即便是在经历最大 “海归潮” 的当下中国,这也是一个罕见的归国故事。


王文超、张欣、张钠、王俊峰、刘青松、刘静、林文楚、任涛(从左至右)在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新华社记者 郭晨摄


王俊峰:“那么多年过去终于不用再漂了”


王俊峰是触发连锁效应的那个人。但他不想“拔高”这次选择:“所谓放弃国外的优厚生活——那不是真实的情况。”


8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王俊峰来到合肥科学岛。他见到了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匡光力,这是被他们8人称作“不像领导的领导”——没有官腔,惜才,实干。


和匡光力的一番谈话,成了改变他们8人命运的起点。

  

王俊峰至今还记得,当时匡光力非常兴奋和激动,向他介绍了强磁场科学中心的规划,那时强磁场中心刚起步,相当于一张白纸,渴望优秀的人才加盟。而对王俊峰来说,面前似乎展开了一张巨大的科研蓝图,这是他在美国从未见到过的样子——“一个属于‘未来’的样子”。


他坦陈,当时美国的科研条件更具优势。在很多人看来他此次回国有些“仓促”,但有更多的朋友让他先“探探路”。


王俊峰老家在山西,读大学是在北京,后来去美国深造,也换了几个城市,待的时间长则六七年,少则三四年,他说:“这么多年过去,我很难对自己的身份有一个准确定位。”这种感觉就是“漂泊”,他说自己以前一直在“漂”。


连锁反应:八剑下哈佛,齐聚科学岛


“王俊峰回去了!”还在哈佛的刘青松听到这个消息后,有些按捺不住了,对他这个一直在寻找回国机会的人来说,“身边人的回国”就像一块巨石投入湖中,比任何名人效应的冲击都要大。


在王俊峰回来的第二年,32岁的刘青松就飞了回来,到合肥科学岛“考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岛上的“美”:郁郁葱葱,四面环水,环境怡人,在那之前,刘青松从未到过合肥,也从未考虑把这个地方当作“归处”。


但看到眼前的一切,他开始有了一丝好感:这里美得“好安静”。


那是2010年,匡光力接待了他。匡光力的一句话打动了他,“青松,你今年也是32岁,我32岁的时候,刚从德国学成回来,就是来到这里,科学岛,抱着创业的决心,为科学岛打开了新的天地”。


刘青松出了门,就给妻子刘静去了电话,电话里刘静没有任何反对。她相信他的选择。


多年过去,8个人在一起聊当年的情形,他们中很多人对刘青松的回来并不意外,但对刘静义无反顾的同意,却是吃了一惊。


刘青松在美国的华人朋友多是如此:男性喜欢“在自己地盘”做事业,往往希望回到国内,而女性则会考虑更多生活层面的问题,舒适度,孩子上学等等。


刘静是北京人,父母也在北京,对她来说,即便回国,首选也是北京,或者上海、广州,而不是和他们8个人无论是祖籍,还是求学都没有任何关系的合肥。当时,他们甚至已经谈好了一家北京的单位。


在看到丈夫刘青松描绘的蓝图之后,刘静却放下这一切,决定支持他,也给她自己的科研事业一个新的开始。


王文超、张欣是8人中另外一对夫妇,不过相比刘青松、刘静夫妇的选择,他们的回国之路就显得慎重许多。


在美国,他们的女儿和儿子相继出生,生活稳定,科研顺利。张欣说,当时女儿7岁了,已经完全融入了周边的环境,回国面临很多考验。


她至今记得,一天中午,刘青松在午饭时向她和丈夫发出了邀约,“我回国后希望组建一个团队,需要做细胞生物学的,你和文超可否考虑下?”


张欣并没有立即答应。回家和丈夫王文超交流后,王文超却说,“可以考虑啊!”


最终让这对夫妇下定决心的,是一次偶然的聚会。


张欣带女儿参加孩子小学举办的“国际日”活动,每个孩子都要拿自己国家的国旗,但在当时,她的女儿连五星红旗是哪一个都不知道,这深深地“刺痛”张欣的心,“孩子已经完全西化,我们跟她说中文,她回答的却是英文”。


2012年,他们结束了哈佛医学院的课题,带着两个孩子来到了科学岛。


8人中,还有3位男科学家:张钠、林文楚和任涛,相比之下,他们作出选择的过程则要干脆一些。


那时,刘青松刚刚定下回国意向,就开始向他们发出邀请,不停地“骚扰”他们,跟他们讲“那个岛”究竟有多好。


最终八个人终于在合肥的科学岛聚齐,开始他们的“共同事业”。


越出国越爱国,越比较越自信


越出国越爱国,越比较越自信,这是他们回国后的切身感悟。


“我们用5年时间,最近建成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于癌症激酶靶点的高通量细胞筛选库。”刘青松说,这一成果引起了国外科学团队的“警觉”。


“在做科研的同龄人中我不是最优秀的,但赶上好时候的我,以创业的心态回来了。”他说,人才是有聚集效应的,现在回国的人越来越多,这是趋势。在其所在的近70人药学团队中,有海外学习背景的有25人。


来合肥科学岛8年得到的最大肯定是身份的定位——“我是强磁场人”,这是很骄傲的。而且,这种骄傲自信是共同努力的结果。


后来,在和另一归国青年交流中,王俊峰说了这样的话:祖国就是一个强磁场,对这个国家没信心的人,是不会选择主动回国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国的发展势不可挡”。


2013年的一天,刘青松接到一位父亲的电话,说自己的女儿才10岁,得了急性白血病,在医院接受化疗十分痛苦,想咨询一下专家有没有办法。当时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针对这位小女孩病情的药物,令刘青松十分遗憾。


“长期以来,我们做科研工作,就是做做研究写写论文,希望得到学术共同体的承认,但常常忽略了社会现实需要。”刘青松说,“习近平总书记说,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现实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掉,这就是科技工作者价值的体现,这也是我们下一步研究工作的方向。”


“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是多位归国博士在谈到未来时提及最多的话。“并不是只有回国才爱国,我们只是在不同位置,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这片土地的热爱。表达爱国不一定要多么高大上,真诚而简单,热切而实际,尽心尽力把本分的事情做到位,就是对国家的热爱,对社会的贡献。”王俊峰说。


“我佩服那些归国更早的科学家,那个时代科研条件差得难以想象,他们完全出于对祖国的热爱而选择归国,和他们相比我们赶上了好时代。”王俊峰说,“如今国内的研究条件在逐步改善,国家对科技工作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舞台已经搭建好,就看我们如何发挥了。”


网友:回来真好!


@双木DNA:前段时间,王俊峰老师来我们学校进行了一次小型演讲,他是真的很自豪的感觉,和我们这些学生讲述他所从事的科研领域


@蓝星家的兔子:学成报国,衣锦还乡!


@天灵气象:哈佛八雄的感觉,有种武侠小说的意思...


@松爷早:支持他们 ,他们应该舍弃了很多 ,中国需要这样的人才


@慢点福外呼王小鱼: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梦需要你们,欢迎回国!


@一杯笑点低:这八个人怕是科研界的扛把子!


从钱学森到杨振宁,

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留学归来报效祖国!

为他们的拳拳报国心点赞!

为我们越来越好的祖国点赞!


小新推荐


海底捞出事了!老鼠爬进食品柜,火锅漏勺掏下水道……官方这样回应→


考上985博士该不该帮父母扫马路?网友们的评论戳心了!



来源:中国新闻网综合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中安在线、微博等

记者:吴兰

编辑:周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