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感谢手机和高铁,让我娶到媳妇儿!

2017-10-14 小新 中国新闻网


曾经,我想你

就翻过两座山,走五里路,去牵你的手


后来,我想你

就抱着玫瑰,跳上火车,去你家楼下大喊你的名字


现在,我想你

拿起手机,你就在我面前

……


三个小故事

看“距离”是怎样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

……


爱情的距离


80后的刘峰,大学期间谈了一场异地恋。他在合肥,女朋友在上海。


大一的时候,智能手机还没普及。小刘拿的是诺基亚1010,手机自带容量能存250条短信,加上SIM卡,一共能存300条。


小新 摄


两个人所有的甜言蜜语都被精心筛选在这300条短信里。


刘峰第一次跟女友表白,就是发的短信。


“能做我女朋友吗?”短短一句话发出去的时候,刘峰觉得自己的脸跟手机都要烫的烧起来了。他也不记得过了多久,女友回复了一个字,“嗯”。


后来,这个“嗯”,就一直留在了刘峰的短信收件箱里,舍不得删。


“每次手机提醒储存空间不够的时候,都特别纠结,哪条都不想删。那个时候想,要是所有的聊天记录都能留下来,该有多好。”刘峰说。


当时,中国移动每个月25元的套餐,包500条短信,两个人往往两周就发完了,后面再花钱买短信包,跟现在买流量包一样。


电话也不敢多打,0.6元每分钟的长途电话费,对于都是学生的两个人来说,也是一笔大开销。


真的没想到现在长途漫游都取消了,如果当年能取消,肯定抱着电话一晚上不撒手。”刘峰想。


两个人真正见面的频率是大概是一个月一次,轮着到对方的城市去。合肥到上海,火车最慢的时候要7、8个小时。


绿色的外壳;头顶每隔几米一个吱悠吱悠转着的小风扇;完全90度角的硬座;喊着“瓜子花生矿泉水”的列车员,扑克牌摔在桌面上的啪啪声,和火腿肠浸在泡面里的香味,是刘峰关于那个年代火车的全部记忆。


 泱波 摄


他还记得两个人有一次吵架。女生不接电话,不回短信,他连夜买了火车票就往上海奔。


快8个小时的硬座,下车的时候,刘峰腰酸腿疼。疲惫不堪的到女生宿舍楼下,然后发现她已经去上课了。


“我快毕业的时候,合肥到上海最快两个半小时就能到了。大四课又少,基本是一周一去的节奏。”刘峰有时候会希望自己再晚生几年,这样谈异地恋可能就没这么辛苦了。


快5年的时间,刘峰手里攒了一把火车票,他笑称,再多跑几趟就能用火车票斗地主了。


陶李 摄


刘峰最后一次去上海找女友,是去求婚。他抱着玫瑰,坐在动车上,紧张的心情跟当时抱着手机发短信表白一模一样。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两个半小时以后,他在出站口看到了来接他的女朋友。玫瑰依然新鲜,他跪下给女友带上戒指,圆满了这一段异地恋。


回家的距离


王爷爷是哈尔滨人,今年快70了。当年大学毕业分配的时候,被分到了成都工作。离家千里的他,只能靠着一封一封信,跟家里保持联系。


家书抵万金是王爷爷那个年代最深刻的感受。“有段时间,家里老人身体不好,每天都盼着来信,想知道老人身体的恢复情况。但是一封信一来一回大概要半个月。是真着急啊!”


当时,国内平信8分,市内平信4分。每一封信,都要称重,超重的部分要另付钱。王爷爷为了省钱,都习惯一张纸两面写,小小的字,把信纸撑得满满当当。


“现在都没什么人写信了啊,连我都有手机了!”王爷爷感叹道。


几年前,王爷爷的儿子,因为工作调动举家搬到了北京。王爷爷想孙女想的紧,终于开始研究搁置了很久的手机。现在,老爷子不仅能打电话,还学会了视频。每天最开心的时间,就是跟小孙女视频。


想见,就能见到的感觉,是王爷爷从前连做梦都没梦到过的:“虽然现在儿子并不在身边,但是一点也不觉得他远,大概是因为每天都有信儿吧~”


而以前,王爷爷唯一能见到家人的时间,就是春节。


没有网络售票的年代,在售票大厅通宵熬夜打地铺才是买火车票的正确姿势。


图源:新华网


王爷爷到现在都记得,当年挤火车的“惨状”:“我还算好,有计划票,但是有票都不一定能挤上车,上了车有坐票都不一定能坐。


那个时候,火车的车次少,一趟车过来,所有人都“饿虎扑食”一样的往车上涌。眼看着时间快到了,自己还没上去车,王爷爷就瞅准了一个打开了的车窗,先把行李丢了进去,自己再纵身攀住窗沿往里翻。


好不容易翻进去,却发现自己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生生的在座位底下躺了十几个小时,连厕所都去不了。


“哪像现在啊,儿子虽然在北京,但想回来就能回来,高铁才7个小时,飞机就更快了。”王爷爷说。


刚刚过去的十一,王爷爷儿子一家从北京回来看他。老爷子看见小孙女,高兴的脸上的皱纹都多了几道。


怕孩子坐火车遭罪,王爷爷想把回程票改成机票。小姑娘却一本正经的拒绝了:“高铁很好啊,又大又干净,还能看见的窗外的风景呢!”他也只好笑着承认,真的是自己落伍啦~


与陌生城市的距离


“现在,越来越不怕出差了!”老杨说。


老杨是深圳一家财务公司的审计,一年能有300天都在外出差,省内省外地跑不停。曾经,出差对他来说,可是一件“苦差事”。


“我坐的最长的一次火车,三天三夜,每天只能吃泡面……”作为一名“吃货”的老杨,对火车上的食物有颇多“抱怨”。刚刚工作的时候,他每次出差随身必带的一大塑料袋零食水果,留着路上慢慢消灭。

中新网 生活频道 蒋妍


而近几年,老杨带零食的机会越来越少了:“现在坐火车都少了,都是高铁,路上一共没几个小时,还没等吃什么东西,就到了。”


老杨前一段时间坐高铁,邻座是一个大妈。她上车休息了一会,就拿出泡面,刚接上水,还没等泡面好,就到站了。没办法,大妈只能抱着热腾腾的泡面下车了,一边走还一边嘟囔:“怎么这么快…”


另一个让老杨的零食没有“用武之地”的原因是,高铁也可以定外卖了。对于经常在高铁上吃饭的,老杨来说,这可能是比时间缩短更开心的事情。


老杨说,虽然现在可以定外卖的站点还很少,种类也不多,但是已经比过去只有面包和泡面的日子幸福多了。


高铁订餐外卖界面截图


老杨刚刚开始工作那几年,人在外地,全靠客户的安排和招待。


下了火车,老杨第一件事是在人群中找来接自己的人。手机还没普及的年代,火车站接人最常见的方法,是举一块写着人名的牌子。老杨见到自己的名字,寒暄几句,剩下的,就全听安排。


“人生地不熟的”是老杨那几年,最常挂在嘴边的话。


有一次,老杨在南京出差,工作提前完成了,想在南京转转,又不想麻烦客户。于是,他握着一本《全国旅游指南》和路边买的南京地图,就出门了。


结果,光找路就花了一个下午,玩的时间少不说,还差点回不去宾馆。


“现在,手机一搜,什么都有了!景点能百度,找路有导航,把我放在哪,我都能自己玩起来!”老杨说。


现在的老杨,上了点岁数,出差虽然变少了,却更愿意自己出去玩一玩。再也没有“人生地不熟”的窘迫,查好攻略,买好票,就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刘峰说,

感谢手机和高铁,让我娶到媳妇儿


王爷爷说,

随时能回家的感觉,真好!


老杨说,

“陌生”这个词,好像离我越来越远了


那些

曾经我们以为是天堑的距离

终于开始变得微不足道


你的生活中

有哪些“距离”消失了呢?


小新推荐


大雨天有人车窗抛物“砸”交警,为啥大家都叫好?


泪奔!80岁老人天天去医院寻亡妻,医院陪他演了5个月的戏


作者:周阳

编辑:赵一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