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提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释放什么信号?
中共十九大18日在北京开幕。在这次描绘未来中国发展蓝图的会议上,习近平首次明确提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变化,并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观察人士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认为,这释放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诸多新信号。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为何要现代化?
其一,这是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客观要求。
习近平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此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通常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称,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对中国经济、政治等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因应这一变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步骤”,“没有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个新时代的最终目标是达不到的”。
在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看来,主要矛盾的变化意味着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题将发生深刻转变,经济建设指导思想与过去40年相比也有了重大变化。“在新时代完成‘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一大核心基础就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其二,这是中国经济走向更高水平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当前,中国经济体系仍存在不少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正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来的。”刘元春说。
10月18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中新社记者 刘震 摄
何为“现代化”?
现代化经济体系,意味着高质量、高效益。
“大而不强”长期困扰中国经济。对此,习近平指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在魏建国看来,现代化表明中国整个经济发展方式将从高速但粗放的增长向高质量、高效益增长过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全面落实到位,真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
现代化经济体系,意味着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在报告中,习近平明确表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提出了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部署,包括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以及税收制度、金融体制改革等。
“可以预见,今后中国经济将在质量、效益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做足文章。”刘元春说。
习近平还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在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钢看来,要素实现自由流动,市场的“无形之手”和政府的“有形之手”紧密“握手”,是现代经济发展大趋势。中国经济体系向现代化升级的过程,也将是双向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扩大、不断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过程。
刘元春表示,经济体系的现代化,将使中国经济越发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基石,也将进一步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
原标题:《中国首提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释放什么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