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余光中: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2017-12-14 中国新闻网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报道,著名诗人余光中因脑中风并发心肺衰竭,14日在台湾高雄医学大学附设中和纪念医院(以下简称高医附院)逝世,享寿90岁,一代文学巨擘就此殒落。

余光中擅诗、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其“四度空间”。多年来,余光中笔耕不辍,在华文世界已出版著作近百种。诗作如《乡愁》、《乡愁四韵》,散文如《听听那冷雨》、《我的四个假想敌》等,广泛收录大陆及港台语文课本,多篇诗作更屡经罗大佑等人谱成歌曲传唱。


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余光中的这些诗深入人心



余光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大陆母亲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10月21日生于南京,抗战时期在重庆读中学。1950年他随家人迁居台湾。


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里写下《乡愁》。40多年来,这首诗在海内外华人间广为传诵。


1992年,余光中首次应邀回大陆。虽然不是小时候的故乡,但看到的北京的胡同、故宫和梁启超故居,还是十分亲切。他真正回故乡是2000年,当时余光中第一次回到阔别多年的母校南京大学,感慨万千。


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余光中说:“虽然出生之地已到处高楼大厦,但也不乏依然故我的江南人家,以及庭院里生长着的一株株桂树枝叶茂密,它让我闻到了小时候的桂花香味,只是再也寻觅不到儿时捉迷藏的小伙伴了。”


20余年来,余光中回大陆60余次。到了山东、湖南、湖北等很多“小时候都没去过的地方”,写了许多关于返乡的诗。他说,大陆变了,人口多了,道路也顺了;故乡的菜、方言还保留,可是有些自然环境已经改变。


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余光中曾在接受采访时称: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虽然我在美国也生活过,但我一点也不喜欢美国。最喜欢的还是大陆母亲。我的妻子是江苏常州人,我出生在南京,我的祖籍在福建泉州永春,我很喜欢大陆。


余光中生前影像回顾:诗心与诗作长存


  • 2003年9月14日,余光中先生一行来到福建武夷山。当晚,在南平师范专科学校,余光中为该校师生演讲“文学艺术”,全场爆满,反响热烈。


中新社发 郑祚声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 2005年6月11日,农历端午节,余光中怀揣着数十年来挥之不去的“屈原情结”,时隔六年之后再次来到屈子怀沙自沉之地,引领30万民众诵读其新诗《汨罗江神》祭屈原。


中新社记者 文兵 摄


  • 2008年4月12日晚,余光中在广东中山大学开讲座。他以其幽默风趣、中英文相结合的演讲方式,就当中文中遇上英文和中文的基本美学进行了精彩演讲。


中新社发 曾志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 2010年9月4日下午,余光中二度驾临“三国文化圣地”成都武侯祠,在结义楼畅谈“诗情与酒兴”。


中新社记者 杨杰 摄


  • 2012年10月16日,余光中回到家乡福建泉州,入住位于泉州华光摄影艺术职业学院的“世界文化名人村”,成为“世界文化名人村”的首位“村民”。余光中表示,入住后,他有机会将会回家乡泉州授课闲居。


 中新社记者 陈龙山 摄


  • 2013年12月29日,余光中、郑敏、姚风、阎安荣获2013两岸诗会桂冠诗人奖。颁奖当晚,余光中先生用“淡淡的哀愁”的腔调亲自朗诵了《乡愁》。还用“家传”的朗诵方法朗诵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赋》。


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 2015年12月15日,台湾师范大学举办余光中特展暨签书会,文学大师余光中致辞。余光中1950年来台湾,1992年才首次应邀回大陆。他受访时说,故乡变了,文化的乡愁是永远解不了了。


中新社记者 陈小愿 摄


  • 2015年11月8日,余光中与来宾一同参观文学馆。当日,余光中文学馆在福建永春举行开馆仪式。


 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小新推荐



著名诗人余光中病逝,今天让我们再读一遍《乡愁》


致敬!84岁教授站三小时上完最后一课,他的话感动了很多人...



制图:孙悦

编辑:丁宝秀

责编:杨维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