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真的不必讨好所有人

2018-03-27 小新 中国新闻网

小新

荐言

愧疚是最大的负能量,任性是最被低估的美德。



最近,作家蒋方舟在综艺节目《奇葩大会》上,分享了这样一段演讲:


节目中,她自曝是“讨好型人格”——不论遇上什么事、面对什么人,她总是刻意去讨好对方,而不敢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来源:《奇葩大会》视频截图


这并不是说,她情商很高、很善于包容,而是单纯的因为:她害怕和别人起争执,不敢和别人起冲突。


后来,她通过独自在异国他乡待了一年,谁也不认识,谁也不理,才治好了这个毛病。


 01 


听说过蒋方舟的人,大多会觉得诧异——这位7岁开始写书、9岁出书,从小就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理应在各方面都展现出强烈的自信和骄傲,可她为什么偏偏会是讨好型人格?


其实,最开始,连她本人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缺陷,直到有朋友问了她这样一个问题:


“你有没有跟任何人产生过很真实的关系?


何为“很真实的关系”呢?


就是

你可以和这个人争吵

也可以把自己最不堪的一面

暴露给他看


然而蒋方舟思考片刻后发现,从小到大,她竟从来没有和任何人产生过这种“很真实的关系”。即使是在两性关系——这种很亲密的关系中,她也仍然无法真实展现自己,和对方产生“很真实的关系”。


严重到什么程度?当时她处于一段两性关系中,对方打来电话骂她,而她呢?却一直在不断道歉……但这样的道歉,在对方看来非常敷衍,于是挂断电话后,对方又不断打来,看着那些未接来电,蒋方舟吓到全身发抖。尽管如此,她仍不敢和对方说:“你别再打了,你再这样我会生气”。


来源:《奇葩大会》视频截图


 02 


蒋方舟有关“讨好型人格”的演讲,引发了很多网友的共鸣,大家纷纷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原来,有那么多人都曾经或正在遭受类似的困扰↓↓


@JILLY的新世界:我就是讨好型人格 结果毕业后那些上学时要好的同学一个个都疏远 反而一个上学时一身刺,看什么不爽就表达出来的人,在毕业后受到大多数同学的关注


@忘带避雷针:我也是讨好型人格,但我童年幸福,大城市的独生子女在家什么都不用做,成绩很好在学校也没遭遇过令人不快的事,也不知怎么的就成了讨好型人格。不愿意麻烦别人,能自己解决的绝不麻烦别人,别人拜托我做的非我本职的工作,心里不愿意也会尽力去做好。常感到焦虑不安,会不断否定自己


@瑞贝卡RebeccaR:好像看到了曾经的我。从不敢当面对人说不,只敢在背后默默地表达不满;人前笑得脸都要僵掉了,人后却再也提不起笑容;害怕表达自己的任何想法和情绪,害怕被人攻击说自己不好。所以选择逃离,离家人、朋友、亲戚、熟人越来越远,只为过得自由自在,做回本来的自己。


@Lilian-Ren:我也看哭了,前段时间反驳了我喜欢的人,他在我心里是权威性的存在,不仅发表了不满还说了我对他的感受,然后我超级兴奋,回家的路上都哼着小曲儿~


@卤红楼-煮西游:我是这样的,害怕面对冲突,从小就缺乏解决冲突的能力,所以就会避免制造冲突。试图满足身边每一个人,每一个,亲人,陌生人,满足他们的期待


@八夏_:我身边有些朋友会吵架,但是过几天又会和好如初。而我没有和谁吵过架,我都是忍着,不想起冲突,几乎一次都没有展现过“硬”的那部分……但是这样,我和别人却会渐渐疏远,反而是经常吵架的那些朋友会一直维持友情


@Nicole怎么这么多:以前为了在工作中能够跟同事好好相处,会做很多讨好别人的事,自己也会觉得不爽和纠结,但是没有勇气换掉一份工作,有种温水中的青蛙的感觉,好在后来跟老公认识,结婚了,他让我看到一个不在意别人看法而去做自己的人活得有多洒脱,婚后怀孕辞去工作,周围人都说自己变得年轻了,自己做事也更任性了


“人前笑得脸都要僵掉了,人后却再也提不起笑容”,这些网友的故事,看着令人心疼,正如其中一位所说:


“我学到的是,任性是要付出代价的,而且可能殃及的不是你一个人,所以不敢任性了。”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03 


什么是讨好型人格?


心理学家指出,讨好型人格是潜在的不健康的行为模式,它表现为↓


1、内心敏感脆弱,很会为别人着想,而总会刻意忽略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害怕自己为别人添麻烦。

 

2、很难拒绝别人,即便知道对方的要求不合理也会习惯性地硬着头皮满足对方的需求,在不得不拒绝了对方的情况下会觉得非常愧疚与惶恐。

 

3、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倾向于抬高别人,贬低自己。

 

4、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因此很少会表达自己的真正需求,总是试图在别人面前营造出善良,平和,大度等。

 

5、总会担心自己会给对方造成什么样的印象、说哪些话合不合适、为对方考虑太多等,使其在社交过程中无法坦然地表现自己

 

6、缺乏底线和原则,非常能够容忍或者说是意识不到别人在客观上对他的“逾规”行为。

 

“讨好型人格”的人,自然而然地去讨好他人,总活在别人对自己的期待中,并不停地追逐着别人的认可,抑或像个卑微的奴才一样,尽力去满足别人的需求,甚至很多时候会认为,只有做得足够好,别人才会对自己好。必须努力迎合,才能收获别人对自己的爱和关注。


但也正是在不断迎合别人的过程中,他们渐渐忘了该如何“任性”,如何拒绝,最终忘了如何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和感受……


凌福龙 摄


 04 


但这样努力塑造出的“讨好型人格”,真的亦如他们所想的,“最终获得了别人的爱和关注”了吗?


在日本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主人公松子就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


在她小的时候,父亲更加疼爱她的妹妹,而松子一直在努力博得父亲的爱与关注。为了逗父亲一笑,她甚至不惜故意做鬼脸扮丑。


来源:电影视频截图


久而久之,这样的性格形成习惯,长大成人后的松子,不论在工作上还是在爱情里,她始终都在委屈自己,努力去迎合和讨好别人。


工作中,作为老师的她不惜为偷钱的学生顶罪撒谎开脱,使得自己被学校开除;爱情里,她费力讨好,却频遇渣男……最终,自身条件明明不错的她,竟终日在出租屋内与垃圾为伴,53岁时,不幸惨死。


这就是“讨好型人格”松子充满悲剧的一生。现实生活中,很多“讨好型人格”的人,生活并不会如此凄惨。


但你却会发现,他们总是缺乏安全感↓↓


“低自尊,只要别人给我一点温暖就投入了。”


“我因为太希望别人喜欢自己了,而成了一个谄媚的人。”


“有一次,我忽然跟一个人发脾气,开始很爽,但随之而来的是害怕”


“就连不喜欢的人,我也希望他能喜欢我”


……


如此,他们活得战战兢兢,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


但他们不知道的却是,生活的另一个真相——你越是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越是试图通过改变自己去得到认可,你越是过得不开心,越容易陷入情绪和生活的恶性循环。


 05 


如果你也是一个“讨好型人格”的人,或许你应该这样做:


1、把生活的重心转移到自己身上。去关注自己的真实需求,把注意力集中在能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情上。要记住,讨好别人,只能获得一时的爱和关注,讨好自己,才能孕育出无穷尽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2、肯定自己存在的价值。你不应该为了讨好别人而活,你应该为了你的工作,兴趣,爱好付出努力,在这些方面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价值。


3、别忘了,健康的社交应该是双向的。你对别人好的同时,别人也要对你好。当你对人的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时,请停止讨好他们。把讨好别人的时间花在自己身上,当你足够优秀,即使你不去顺从他,你的需求他们也会满足,他们也会发自内心的敬佩你尊重你。


最后,请记住《奇葩大会》上,蒋方舟分享的一些话:


“每个人都有一个他独特的价值,在他实现这个价值的过程中,他有可能是张牙舞爪的,他有可能显得很笨拙,但是如果你放弃了追求个人的独特价值,去建造一个被人喜欢的人设的话,那其实是冒了非常大的风险,你吸引来的人,也不是你真正欣赏的人,真正能够欣赏到你的人,永远欣赏的是你骄傲的样子,而不是你故作谦卑和故作讨喜的样子。


“愧疚是最大的负能量,任性是最被低估的美德。”



来源:《奇葩大会》视频截图


在这个世界

善良温柔地活着

不亏待每一份热情

也不要讨好任何一份冷漠



来源:中国新闻网(cns2012)综合:腾讯视频、新浪微博、冷爱、缓缓说、韩松落见好等

编辑:杨硕

责编:王珊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