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疑似圆明园流失文物在英国拍卖!逾1000万件国宝流失海外

2018-04-11 中国新闻网

据媒体报道,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于当地时间4月11日,拍卖一件疑似圆明园的流失文物——西周“青铜虎鎣(yíng)”


近日,国家文物局、中拍协艺委会先后发出声明,强烈反对并谴责坎特伯雷拍卖行不顾中方严正抗议,执意拍卖疑似非法流失文物,并以战争劫掠文物为名进行商业炒作的行为。


中方谴责英拍卖行炒作战争劫掠文物


11日,就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于11日拍卖疑似中国圆明园流失文物“虎鎣”一事,中拍协艺委会声明,完全同意并支持国家文物局对此事的态度和立场,如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执意拍卖,将联合中国所有文物拍卖企业承诺永不与其合作,呼吁国际和国内的收藏群体抵制此次拍卖


西周时期的稀有青铜器“虎鎣”将在英国肯特郡拍卖。来源英国《华闻周刊》资料图


10日,国家文物局发出《关于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拍卖疑似中国圆明园流失文物事的声明》,声明称,文物局强烈反对并谴责坎特伯雷拍卖行不顾中方严正抗议,执意拍卖疑似非法流失文物,并以战争劫掠文物为名进行商业炒作的行为。声明强调,尊重本国和其他国家的文化遗产,促进非法流失文物返还原属国,是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也是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


对于上述拍卖,中国国家文物局发表声明,称曾多渠道与坎特伯雷拍卖行沟通,要求其遵守国际公约精神与职业道德准则,尊重中国人民的文化权益与民族情感,终止相关拍卖和宣传活动。

而9日,
坎特伯雷拍卖行则明确表示,拒绝撤拍上述文物。


对此,网友们表示十分痛心:



同时,也有网友感叹:



近年来,伴随中国经济、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遗落海外的中国文物回流刮起一股风潮,部分文物堪称“国宝”级别。流落海外的文物,时时刻刻牵动着国人的心。


痛心!除虎鎣外,还有逾1000万件国宝流失海外


据此前媒体消息,此次被拍卖的“虎鎣”历史可追溯至3000年前,估价约在12万镑至20万英镑之间(约合人民币110万至180万)。


此“虎鎣”之前的拥有者——英国海军上校哈利•刘易斯•埃文斯,在和家人的信件中,曾详述了他参与洗劫圆明园获得青铜器等珍贵文物的过程,这些信函与文物一起被发现。

  

目前虽无法断定该物确为圆明园流出,但回首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圆明园时,其洗劫的文物远不止“虎鎣”。


当年大量珍贵文物被劫、被毁。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1840年以来,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海外。另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全世界47家博物馆收藏了164万件中国文物。


清康熙御制粉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碗在进行拍卖。


过去,因外界的劫掠造成大量中国文物损失,但中国人自己造成的流失也不在少数。


金龙纽“皇后之宝”,是1922年溥仪和婉容结婚时按照清代制度制造的。中新社记者 谭达明 摄


末代皇帝溥仪在自传《我的前半生》中,就详细记述了清朝宝物的璀璨以及文物流失的严重情况。“明清两代数百年来帝王收集的宝物,除了先后两次被外国士兵拿走的以外,其余大都留在宫中。这些都没有清点,就算有记录也没人检查,所以有没有不见、有多少遗失也没人知道。”


这些珍宝重归故土,让人热泪盈眶!


“国宝”的流失,成为中国人心中深深的痛。从90年代后期开始,一系列流失文物陆续回到中国,支持这股“回流潮”的,正是不断增强的中国经济实力。


近年来,这些绝世珍宝终于失而复得,重归故土,让无数中国人热泪盈眶......


“十二生肖兽首”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中的牛首、虎首、猴首、猪首一起现身湖北宜昌。中新社记者 王康明 摄

  

这些用青铜制作的十二生肖兽首,是圆明园中珍贵的宝物。时光倒退158年,中国圆明园的海晏堂前坐落着一个造型别致的扇形喷水台。十二生肖的兽首人身像摆放在石台两侧,每隔两小时,代表这个时辰的生肖像便会从口中喷出水来,设计精巧。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自此流失。

  

2009年2月,一境外机构举行鼠首、兔首的拍卖,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最终,两件兽首被法国皮诺家族购得,并以其家族名义归还中国。目前十二生肖兽首共有七尊回国,分别为鼠、兔、猴、虎、马、猪、牛,龙首保存完好但短期内不会现身,而其他的兽首从离开圆明园至今,未发现任何照片资料和文献记载。


《丝路山水地图》


图为《丝路山水地图》局部。 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丝路山水地图》绘于绢本之上,幅宽0.59米、全长30.12米,是一幅绘制于明代中后期,应为内府使用的青绿山水手卷。

它描绘了东起嘉峪关西至天方城(今沙特阿拉伯伊斯兰圣城麦加)的辽阔地域范围,
以实物向世界证明了在十六世纪前期西方地图传入中国前,中国人对世界地理知识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还首次揭示中国地理学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


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此宝物原藏于明朝内府,20世纪30年代流出国外,被日本著名收藏机构藤井有邻馆收藏。

由于整个地图用青绿山水画法绘制而成,所以一直被藤井有邻馆当作清代佚名青绿山水绘画作品收藏,秘不示人,日本学界也无人知晓此图。

2000年,该地图由收藏家易苏昊先生斥巨资购回国内。
2017年,世茂集团又以1.33亿元从藏家手中收购,并捐赠给故宫博物院收藏。

  

“皿方罍”


“方罍之王”皿方罍的器身与器盖合二为一。中新社发 陈飞 摄

  

这座全身漆黑发亮的青铜器名叫“皿方罍(音同‘雷’)”,是中国古代的一件盛酒器。罍诞生于3000多年前的商代晚期,绝迹于战国时期,在历史上流行时间较短。在皿方罍诞生之时,世界上很多地方仍处于原始文明,它的存在见证了中国灿烂古文明。

  

1919年,皿方罍出土于湖南桃源一个小山村中,随后器身被文物商购买流失海外。


2014年,皿方罍出现在纽约佳士得亚洲艺术品拍卖会上。为了帮助国宝回家,湖南省博物馆致信佳士得商议洽购事宜。国内拍行和买家也表示支持,呼吁华人个人藏家放弃购买。最终湖南博物馆成功购得器身,自此,这件分离了近一个世纪的青铜重器,终于“身首合一,完罍归湘”。


他们万般寻觅、倾其所有,让历史的“记忆”回家


这些流失文物不仅是璀璨文明的象征,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国历经“创伤”的见证。长期以来,海外的华侨华人们通过多种方式为国宝奔走,促文物回归。

  

比利时华人吴培20多年来一直从事外销瓷收藏。2014年,他耗资百万将珍藏的1000件瓷器运回国内,在江苏如皋创办“明清外销瓷展览馆”。在吴培看来,从事收藏不仅是兴趣使然,更是出于自己“文物回流”的心愿。

  

“瓷器放在家中只能自己鉴赏,运回国内则能让更多人领略艺术之美”,吴培向记者透露,目前已将所藏瓷器的大部分运回国内,一方面通过展览让更多人了解外销瓷,另一方面,通过向高校捐赠,助力学术研究。

  

据媒体报道,近年来不少海外华人收藏家出于安全和情感等因素考虑,纷纷将自己毕生所藏捐赠给中国国内博物馆,这成为文物“回流”的重要渠道。

  

除个人捐赠之外,也有许多华人利用自身便利条件,在流失文物的追讨中积极斡旋,助力文物回归。

  

来源:荷兰《新鹿特丹商报》


2015年,福建三明市阳春村被盗的章公祖师肉身佛像现身匈牙利某个展览中,随即引爆舆论,当地村民踏上文物跨国追索之路。匈牙利华人李震是相关追讨事宜的海外联络人。

  

为确认佛像就是阳春村被盗文物,李震等人多次到博物馆现场观察辨认,并就此事向荷兰驻匈牙利大使馆递交了请求荷兰政府帮助佛像回归的请愿书。此外,他还就佛像事宜两次前往荷兰,并在当地进行相关宣传活动。

  

“失踪近20年的佛像被发现,我极为理解当地村民的心情,并希望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李震告诉记者,目前追讨事宜已经进入法律程序,自己将和村民密切联系,关注事件进展,“盼望章公祖师脱离遥远的禁锢,回到自己的千年故地,重归于世代敬拜他的民众之中”。

  

在助力文物回归过程中,海外侨胞不仅“单兵作战”,还采取“集体战术”。由华人发起成立的收藏家协会、文物保护促进会等广募资金,多渠道助力“宝物”重返华夏大地。

  

2004年至今,由旅美华人招思虹组建的“金山之路”读者团队已先后让5000余件文物重新回归中国。“我们团队的宗旨是‘尽一份力,发一份光’,当好守责的‘匹夫’”,招思虹如是说。

  

华侨华人倾尽心力,中国官方亦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鼓励和促进流散文物回流。


“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得到了广大海外华侨华人无私的赞助和支持。”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曾在受访时对华侨华人表示敬意。相信在越来越多华侨华人的助力下,将会有更多文物踏上归途,重新散发光芒。


即便归国路漫漫

小新相信这些属于承载着民族记忆

与一代代中国人梦想与汗水的结晶

终将一一重归故土

回到他们应属于的地方!


新闻多一点:文物“回家”的四种途径


事实上,一直以来,国际上关于文物追索都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据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霍政欣介绍,追索海外流失文物主要包括依法追讨、商业回购、外交谈判和捐赠等几种途径。


  • 捐赠


捐赠是比较常见的文物回归方式。


游人观赏兽首。中新社发 张勇 摄


中国从法国追回圆明园兽首事件中,法国皮诺家族从原持有人手中购下兔首和鼠首,无偿捐赠中国,中方最终通过被捐赠的方式追回了海外流失文物。


  • 商业回购


面对种种追讨困境,商业回购文物成为无奈之举。圆明园十二生肖中的牛首、猴首、虎首、猪首和马首无一通过法律途径“回家”,均通过回购而来。

而几年前挪威归还圆明园石柱也是一种“变相回购”。2013年底,中国民营企业家黄怒波与收藏这些石柱的挪威卑尔根kode博物馆于达成一项协议:黄怒波向这家挪威博物馆捐资1000万挪威克朗(约合160万美元)。该博物馆于2014年秋将这些石柱归还中国,这属于“捐资”换“归还”。


  • 依法追索


中国国家文物局7月14日宣布,32件从甘肃秦国早期墓葬流失的金饰片文物已从法国回归。


杨艳敏 摄


这些金饰片出自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遗址,是研究秦国早期文化的宝贵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金饰片于上世纪90年代初被非法盗掘、走私出境,后由法国相关人士购买并捐给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


  • 外交谈判


2012年3月,埃及驻西班牙使馆就曾通过外交手段,成功追回1999年被走私至境外的一批法老时期文物。


小新推荐


“请立即删除”!网警“围剿”某网友整整一月,网友:太可爱了!


理科生“古风”请假条火了!这年头,没点文化都不敢请假…



来源:中国新闻网(ID:cns2012,记者:吴合琴、赵慧颖、宋宇晟、冉文娟)综合自环球网、国家文物局官网、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官网、环球网、匈牙利欧洲华通社、央广新闻、瞭望智库等

编辑:赵一凡

责编:刘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