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菜市场,触摸城市的温度

中国新闻网 中国新闻网 2019-01-22

作者:谢艺观


“一座城市最吸引我的,从来不是历史名胜或者商业中心,而是菜市场。”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不知何时起,传统菜市场少了,盒马鲜生等新零售超市越来越多。

 

承担着人们的吃食,可讨价还价,充满着烟火气的传统菜市场在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


1


现在很多人忙于工作,把吃饭这件事情交给外卖,锅碗瓢盆长久不用,早已积尘。


对一些老年人来说,逛传统菜市场已成习惯,那里有新鲜的蔬菜,有可以讲价的老朋友,有能货比三家的商品。


他们清楚地知道商贩里哪家的鸡蛋最好,哪家的肉最足秤,哪个老板最大方。


“番茄3块2。”  “零头抹去吧。”  “肯定给你抹,3块吧。”


“对了,你外孙回老家了啊?” “嗯,由他爷爷奶奶带着呢!”


边和老朋友们聊着天,边挑拣着商品,不知不觉间在北京帮闺女带小孩的李大爷手里已被大袋子小袋子填满。


有时候想起做红烧鱼,“老林,给我来一条鱼,”“老张,红烧要用啥来着,帮我配好吧,我等会儿直接拿走。”

 

不像在超市需要逐一挑选,说话间,菜市场摊点的老板已经把东西准备好。


 图为北京一家菜市场里的水果摊。  谢艺观  摄


家住河南的80后小江在家时总爱陪着妈妈去逛菜市场。

 

小区离菜市场有1公里,妈妈退休后每天会在9点半左右出发,逛两个小时回家,休息一会儿开始做午饭。

 

“我一在家,她就会做很多菜,买的菜也会比平时多,她的腿脚又不好,我就总会陪着去。”

 

小江对菜市场的记忆是从很小的时候开始的。

 

大概四五岁,她就跟着妈妈去逛菜市场,以前的菜市场里有她的太多回忆。

 

像菜市场旁边的小吃摊,她不知道光顾过多少次。再如,菜市场中间有一个菜摊,有一次她帮妈妈买菜被骗,从此再也没光顾这家菜摊。

 

长大后,小江去郑州工作,住的房子旁边只有一些菜店。

 

受妈妈要去菜市场买菜的影响,隔两天她就要骑着电动车去菜市场。

 

得益于长期的买菜经历,她明白什么样的蔬菜新鲜,知道如何挑选西瓜,了解各种肉要做什么菜。

 

聊着天,挑拣、比较,转眼间车篮子已被装满,对她而言,“满载而归,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图为居民前往菜市场购物。 谢艺观  摄

 

喜欢去菜市场的还有60岁的王婶。她逛家门口的菜市场几十年了,这些商户就像她的邻居。有些干了20多年的,孩子上学、结婚,她都知道。商贩们也知道她爱买什么菜,甚至提前帮准备好。

 

“有些时候,拿的钱不够,都是东西先拿回家,下次再给。”

 

她也常逛超市,但哪天钱不够,超市是不会让她拿着东西回家的。

 

这些人情味,让王婶总爱来这买,“互相照顾着嘛。”

 

2

 

菜市场里,人们擦肩而过,购买着想要的商品,看似热闹。但在北京丰台的一家菜市场里干了二十多年的商户老王知道,菜市场当年的辉煌早已不再。

 

“现在来买东西的人少了一半。”

 

这句话里包含着太多的无奈。

 

菜市场里面的商户多是和老王一样的河南人,他们在这里生活了好多年。自己的孩子从学校到结婚生子,这家菜市场也从辉煌走向没落。


图为北京丰台一家菜市场门口。 谢艺观  摄

 

一个无法避免的事实是,其他零售业态的出现正在让传统菜市场失去竞争力。

 

不仅年轻的客户不爱来,连买菜的主要群体中年妇女们也正在流失。

 

这里面有环境的因素,长期以来,传统菜市场给人留下的感觉就是脏乱差。

 

“地面上有陈年老垢,仿佛怎么也洗不干净。海鲜区的地面总是湿漉漉,空气里还弥漫着鱼腥味和旁边肉摊上传来的肉骚味。”

 

在小江的记忆中,还有随处乱丢的烂菜叶子,永远都很满的垃圾桶以及不知道从哪里流出来的污水。

 

常年逛的人已经习惯,但对于很少逛菜市场的人来说,这与蔬菜整齐摆放在货架上、条件更好的盒马鲜生等新型生鲜超市,完全没有可比性。


图为北京丰台一家无人生鲜便利店。  谢艺观  摄

 

另外,商品同质化也成为菜市场的一个弊端。

 

商户们卖的基本上是同样的菜。一些比较少见的菜,却又寻不到。这时候,盒马鲜生等超市优势就凸显出来了。

 

就算其他不行,只要价格便宜也是传统菜市场维持客流量的“法宝”。

 

“超市里的菜虽然多数比菜市场贵,但价格上并没有明显差别,一些打折产品更是比菜市场便宜。”来菜市场买菜的徐姐表示。

 

3

 

“乡农入市起中宵,蓏自篮提菜自挑。细雨出来箬帽荡,秋风人渡米筛桥。”

 

这首上海民间的竹枝词描绘出近代江南街市的日常,看似平淡无奇的菜市场蕴含着城市的岁月积淀和脉脉人情。

 

中国第一家菜市场诞生于1864年的上海。据资料记载, 1864年,英国商人汉璧礼与一位法国神甫拉波尔德里经批准,在洋泾浜边空地上搭了几个大棚,命名“中央菜场”。

 

在中国菜市场历史上,最有名的是19世纪后期建成的上海“三角地”菜市场。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三角地”菜市场是上海滩占地面积最大、经营品种最全、服务设施最到位的室内菜市场,成为上海著名地名和菜市场的代名词。著名电视剧《红色》中,男主角张鲁一饰演的就是“三角地”菜市场的会计。

 

在北方,北京20世纪初有了自己的菜市场——东单菜市场,它是全北京资格最老的菜市场。在这之前,都是菜贩子挑着扁担、推着小车在胡同里叫卖。

 

当时的北京菜市场里头小贩们经营的商品,大部分是京郊自产的鸡鸭鱼肉、干鲜果品、蔬菜水果和土特产品。后来,随着南北交通的发达,菜市场上卖的蔬菜副食也日益丰富。


资料图:海口市农贸市场。   骆云飞 摄

 

新中国成立后,越来越多的菜市场在各个城市出现,很长时间内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打卡”点。

 

近几年,年轻人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不再愿意逛菜市场。

 

生鲜“超市+餐饮”,正成为生鲜卖场的重要业态模式,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马鲜生和永辉超市旗下的超级物种做的风生水起。

 

如果哪天想做饭,很多年轻人去家门口的菜店或盒马鲜生等生鲜超市成为第一选择。实在不想出门的话,在网上直接买完,在家里等着收菜就好。

 

他们并不在乎菜市场的菜更便宜,对他们来说,方便、干净、整洁、舒适更为重要。


资料图:新零售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可溯源的猪肉。 张斌 摄

 

盒马鲜生发布的的数据也反映着顾客的选择。截至2018年7月31日,盒马1.5年以上门店单店日均销售额超过80万元,线上销售占比超过60%,经营效率超过同类型大卖场2-3倍。

 

而一些老主顾们,随着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也不再为几毛钱专门跑去菜市场。“离哪里近就去那里”,成为了他们选择去哪里买菜的标准。

 

现在,菜市场的“忠实粉丝”主要是老年人。早上九点的菜市场周围,多是接连不断去买菜的老年人和已经买完菜要回家的老年人。

 

4

 

在很多老年人心中,菜市场不仅是一个买菜的地方,它像一个日记本,记录着生活中的柴米油盐,甚至承载着几代人的脚步。

 

作家汪曾祺在《食道旧寻》中言,“看着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正是应了著名武侠小说家古龙说的:“一个人如果走投无路,心一窄想寻短见,就放他去菜市场。” 

 

那么, “让人感到生之乐趣”的传统菜市场能否继续辉煌?


资料图:  市民正在挑选蔬菜。   王子谦 摄

 

这几年,国内很多城市开始对传统的菜市场进行整改、升级,新的菜市场地面更加干净整洁,设施也更为完善。

 

例如,广州实施菜市场升级改造工程,东山肉菜市场等一些老牌菜市场被翻新;而上海十多年前就开始整顿马路菜场,随着旧城改造工程的推进,新建了大批室内菜市场。

 

“现在一些传统菜市场经过升级、改造,和超市的管理模式类似。这与原来的并不一样,某种意义上也能看成传统菜市场在消失。”

 

上海尚益咨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春才说,从世界各国的趋势来看,传统菜市场会慢慢消失,但不会一下子消失。


你有多久没逛过菜市场了?

又或者,

你多久没见过菜市场了?


“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为何争议如此巨大?专家解析疑问


狗从天降,女子被砸瘫痪!她告了整栋楼的业主和租户,结果…


微信里最暴露修养的三种行为



编辑:王嵘

责编:孙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