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虎鎣,欢迎回家!

作者:宋宇晟


11日下午,一则“虎鎣重回祖国”的消息登上微博热搜榜。


青铜“虎鎣”。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这件流失海外百余年、曾在英国被拍卖的圆明园文物——青铜“虎鎣”,当天正式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欢迎回家!”——一众网友在小新的微博下保持了整齐的“队形”。



微博截图。


“虎鎣”是什么?


不过,大多数网友似乎并不了解有关这件文物的更多信息。


甚至对有些人来说,“鎣”这个字怎么念还是个问题……


微博截图。


“鎣”读yíng,是一种常与盘相配合的水器,古代作为盥洗之用。


从鎣的器型来看,它似乎与古代的盉很像。因此目前学术界大多数学者认为,鎣就是盉的别名。


青铜“虎鎣”中的铭文。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不过,这件青铜“虎鎣”似乎并不是用来盥洗的。研究人员根据文物盖内铸铭确认,“虎鎣”是当时用作祭祀的器物。


而这件文物名称在鎣之前又加了一个虎字,完全是由于它上面有“老虎”。


青铜“虎鎣”细节。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另一个问题是,这件文物是什么年代的?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于成龙认为,这件青铜“虎鎣”不论从器型还是纹饰来看,都具备西周晚期的典型特征。


而从便携式荧光能谱表面分析结果来看,这件“虎鎣”的铜、锡、铅比例也符合商周时期青铜器成分特征。


西周时期的青铜文物,堪称国宝!


青铜“虎鎣”细节。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流散海外百余年


国宝的背后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相关资料显示,这件青铜“虎鎣”原为清宫皇室旧藏。


在1860年的战争中,“虎鎣”被英国军官哈利•埃文斯从圆明园劫掠获得,此后一直由其家族收藏。


资料图:圆明园遗址。中新网记者 宋宇晟 摄


之后的一百多年以来,和很多中国流散文物的命运类似,“虎鎣”销声匿迹。


直到今年3月,一则“西周青铜器‘虎鎣’将在英国拍卖”的消息,让它再次受到关注。


媒体随即曝光了这件文物流散海外的历史。


这位曾劫掠圆明园的英国军官在与家人的通信中,详述了自己经历的那次战争,以及他撤走前参与的将圆明园付之一炬的“大派对”。


在埃文斯看来,圆明园的建筑“令人叹为观止”。但这些如此宏伟的建筑都只是他们掠夺的对象。


他在信中“惋惜”地说道,“这些庙宇镶嵌大量绝美的青铜和珐琅,但体量实在太大,搬不走”。


青铜“虎鎣”细节”。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其中也记载了当时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的诸多细节。


“法国人得到了许多价值高昂的战利品,包括手表、钟表、皮大衣、丝绸等。将军霍普•格兰特号令所有人用所有能找到的推车,尽可能地带回更多东西。而这些所有东西都被现场拍卖掉,卖的钱作为奖励发给6号参战的部队,这些超赞的东西卖的钱数令人难以置信。”


埃文斯也记载了自己“得到”的“战利品”——包括“几个青铜与珐琅瓷花瓶”和“一些极其别致、镶绣帝王黄绿龙纹的瓷杯与茶碟”。


这些文物之中,就包括了这件青铜“虎鎣”。


青铜“虎鎣”细节。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终于回家了!


今年3月,国家文物局获悉青铜“虎鎣”将拍卖后,随即开展信息收集、协商谈判、协调联动、宣传引导等多方面工作。在基本确认青铜“虎鎣”为圆明园流失文物后,又数次通过多种渠道联系英国相关拍卖机构,希望通过协商对话的方式解决问题。


但这样的沟通没能阻止拍卖。


拍卖行网站中展示的青铜“虎鎣”。图片来源:拍卖行网站截图


4月9日,拍卖机构负责人明确表示拒绝撤拍。4月10日,国家文物局发布声明,强烈反对并谴责该机构执意拍卖流失文物的行为,表示将继续按照国际公约和中国法律规定,通过一切必要途径开展流失文物追索。


4月11日,青铜“虎鎣”以41万英镑价格在英国成交,远远超出了最初20万英镑的最高估价。


青铜“虎鎣”细节。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转机出现在4月28日。国家文物局收到英国相关拍卖机构负责人邮件,邮件称青铜“虎鎣”境外买家希望将文物无条件捐赠给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局会同中国驻英国使馆和国家博物馆,稳妥有序地开展青铜“虎鎣”的鉴定接收等各项工作。


9月,国家文物局代表团在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的见证下,在中国驻英国使馆成功举办青铜“虎鎣”捐赠接收仪式。


11月23日,青铜“虎鎣”安全抵达北京。


12月11日,国家文物局划拨中国国家博物馆青铜“虎鎣”入藏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举行。


这件自1860年流散海外的国宝终于回家了。


青铜“虎鎣”。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在致辞中表示,国家博物馆将于青铜“虎鎣”入藏后,妥善保管、做好展陈,深入研究,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虎鎣,欢迎回家!



编辑:范丰辉

责编:朴丽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