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武汉“解封”力从何来?

中新社记者 夏春平

当见证武汉百年沧桑的江汉关楼顶大钟的时针指向2020年4月8日零点,历时76天的离汉通道管制措施即刻解除。
  
武汉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正式解除。周星亮 摄

庚子年春节前夕,中国打响了一场空前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争。而武汉是这场战争的“风暴眼”。一种名为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彼时正快速向武汉全城蔓延,这个有着千万人口的城市处于“黑云压城城欲摧”的至暗时刻。
  
封一座城,护一国人。唯有封住武汉的城门,才能阻隔疫情的蔓延。1月23日,一道“封城”令关闭了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所有对外交通通道,昔日繁华都市近乎停摆。
  

1月25日,大年初一,武汉还悬挂着精美的迎新春饰品,但街头已空无一人。中新社记者 张畅 摄


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武汉“解封”标志着中国以武汉为主战场的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疫情控制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
  
细阅武汉从“封城”到“解封”这长达76天写就的答卷,其中充满了上下合力,内外发力、齐心协力的力量,概言之:民之力,国之力!
  
4月1日,市民在汉口江滩放风筝。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武汉正慢慢恢复昔日的生机与活力。中新社记者 张畅 摄

英雄城市的英雄人民的坚韧支撑力,是重启武汉“封城”大门的第一股力量。“封城”是为“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的必要之举,一千万武汉市民为此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
  
“封城”期间,6万多名武汉本土医生和外地驰援的医疗队员并肩作战,救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悬,与毒魔决战于江城,诸多医护被感染,有的壮烈牺牲。
  

3月4日,武汉华南海鲜批发市场进行大规模消杀。图为在华南海鲜批发市场值守的民警。安源 摄


“封城”期间,无数武汉基层干部、警察、义工、社区工作者、快递小哥、环卫工、消防员冒着被烈性传染病感染的危险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坚持和辛勤付出,维系着城市的运转和社会秩序井然。五万余名新冠肺炎患者饱受煎熬,一批干部、民警、社区工作者为战疫殉职,两千五百多名患者不幸病逝。
  
“封城”期间,武汉市民顾大局、识大体,全民隔离,坚壁清野,禁足闭门,76天的煎熬、忍耐、克制、自律,无数普通市民以“行动就是不动”的坚守配合着政府的节奏。
  

“封城”后,空旷的武汉江汉路步行街上,一位市民佩戴口罩带着宠物狗出行。中新社记者 张畅 摄


正是由于武汉民众的这种牺牲和奉献,才迎来了疫情防控的一天天向好;也为武汉、湖北以外的省市的疫情阻击战赢得了时间和空间。
  
沧海横流显英雄本色。面对这场来势汹汹、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防控难度大的灾难而发起的抗疫战争,要推开武汉紧“封”的城门,仅靠一城一地的民众只手相撑、以命相搏显然不够。它更需要另一只更强有力的手,合力形成雷霆万钧之势。而这一只强有力的手就是中国的制度优势。
  

《武汉“封城”抗疫“大事记”》视频来源:中新视频

任何一场战争无不是国家实力的较量,中国制度的优势体现在集中力量办大事。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多次主持召开会议、听取工作汇报、考察调研,作出重要指示,全面部署疫情防控阻击战。在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上下同舟共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源源不断为武汉第一线输送“人力物力”“粮草弹药”,应保尽保,在所不惜。
  
除夕之夜,第一支驰援的医疗队抵达。随后,全国各省区市的314支医疗队的3万5千名医护人员披坚执锐,赴戎抵汉,白衣做战袍,投入这场与时间竞速、与病魔赛跑的紧张战斗,钟南山、李兰娟、王辰等一位位中国乃至世界顶级的感染病学专家、院士“逆行”江城“坐堂就诊”,拯救了几万名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新冠肺炎患者。
  

2月3日,医院隔离病房内,一名护士在为患者打针。中新社记者 张畅 摄

“封城”期间,武汉急需的医疗设备、防护用品、药品器械、肉食、蔬菜、水果、粮油,从天南海北源源不断涌来。
  
诚如世界权威医学杂志英国《柳叶刀》所评价:除了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用这种速度动员各种资源,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
  
人心齐,泰山移。民之力、国之力、爱之力,齐心协力,回天有力;它挽起国人14亿双手,众志成城,由此推开了大江大湖大武汉的“封城”之门。

武汉“封城”七十六天记
武汉“封城”简史
热干面的自白


编辑:朴丽娜
责编:宋方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