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位论文作假将纳入信用记录!研究生教育将这样改革

@中国新闻网

学位论文作假将作为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以超常规方式加快培养紧缺人才、建立师德失范责任认定和追究机制……


22日,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部门召开发布会并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从多个方面对研究生教育提出了要求。

资料图:9月3日,云南大学迎来2020级研究生报到。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今年在学研究生将达300万人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累计培养了1000多万博士、硕士,今年在学研究生将达到300万人,已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说。


他介绍,目前对研究生教育规律的认识还有不到位的现象,有的学校还片面追求规模扩张,高质量、个性化培养不足;一些单位内部的质量管控不到位,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位“注水”现象。


确保学位没有任何“注水”!


“一定要确保中国学位的品牌,确保我们学位没有任何‘注水’。所以我们从重视教、重视学、重视评、重视管各个方面,共同推动这项工作。”洪大用说。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对于学生的培养要严格学业管理,导师自身要以身作则,秉持严谨、求实的学术态度,要将更多的时间用在育人上,加强对学生的学业指导。


学生要有学业的投入,要严格执行学业过程规定,认真落实学习的各种环节,养成严谨自律的行为习惯。

在学位论文、答辩的各个环节,相关的评审专家要真正硬起来。要切实负起责任,认真评审,把好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特别是把好毕业审核、论文答辩等关键环节。


特别是要加强管理规则的进一步完善,加强学位论文抽检,加强对各个培养单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检查和诊断,同时健全处理学位“注水”、学术不端行为的机制,推动分类评价,对于不同类型、不同学科和不同层级的学位,制定更加科学的评价标准。


资料图:吉林大学研究生重返校园。徐立华 摄

学位论文作假将列入信用记录!

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在管理上更要高标准,严要求。严格质量管理是《意见》提出的关键改革举措之一。《意见》从入口、过程、出口三个方面提出了要求。

严把入口关,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精准选拔人才,把愿意读书、忠诚可靠、德才兼备的好苗子选拔出来。

严把过程关,抓住课程学习、实习实践、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论文评阅和答辩、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落实全过程管理责任。

严把出口关,加强学风建设,敢于让不合格的学生毕不了业,倒逼学生潜心向学。用好学位授权点评估、学位论文抽检等手段,加强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督检测。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作为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资料图:9月7日,华侨大学2020年秋季学期正式开学。刘沛 摄 

建立师德失范责任认定和追究机制

《意见》对导师队伍建设也提出了要求。

政治表现、师德师风、学术水平、指导精力投入、育人实效等将纳入导师评价考核体系。支持导师严格学业管理,给负责任的导师撑腰。

“导师既是学生的学术导师也是人生导师,研究生不简单是学生的身份,也是导师的合作伙伴。”洪大用介绍,教育部即将出台《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依法依规建立师德失范责任认定和追究机制。

   资料图:农博士带大学生下地。衡东宣传部供图

保护“绝学”、扩大直博生招生比例

发布会上,洪大用介绍了教育部研拟的“十大专项行动”。以确保《意见》及时落实、取得实效,更好地发挥指导督导引导作用。

——以超常规方式加快培养紧缺人才
 
在着眼于战略支撑和高端引领的相关行动方面,要进行关键领域核心技术高层次人才培养行动。

洪大用介绍,要聚焦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以超常规方式加快培养一批紧缺人才,为国家解决“卡脖子”问题和推进科技创新做出贡献。

——鼓励设立“产业导师”

在优化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方面,要进行产教融合建设行动。

洪大用介绍,要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鼓励各地各培养单位设立“产业(行业)导师”,推动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完善产教融合联合培养质量评价机制,加强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用人需求对接,提升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

资料图:浙江音乐学院新生报道现场。浙江音乐学院提供

——扩大直博生招生比例
 
博士生教育提质行动也被提上日程。

招生方面,要健全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扩大直博生招生比例;同时,探索建立招生计划管理负面清单制度,对问题突出的培养单位予以必要限制。

洪大用介绍,要超前布局博士生教育,差异化扩大博士生规模。优化资源配置机制,为博士生教育持续发展营造更好支撑环境。

——支持具有极高保护传承价值的“绝学”、冷门学科

着眼于夯实基础,培育核心竞争力的相关行动也是“十大专项行动”的重点。

“支持一批事关原始创新支撑的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基础学科,以及具有极高保护传承价值的‘绝学’、冷门学科。”洪大用表示,将通过以上方式,来深化基础学科建设。


作者:郎朗
编辑:朴丽娜
责编:马学玲


RECOMMEND
推荐阅读
  《极限挑战》,别挑战大众底线!
  真正厉害的人,都懂得及时止损
  国家点名了,中国人请喊“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