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任思雨
最近,有一条关于追星的求助帖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小的波澜。
一名网友求助说,年前家里人给了自己一些钱,希望存放在微信里平时攒钱用,但现在开春了需要耕种,母亲便发短信问能不能先转2000元买点种子。“之前我手上有攒的三四千块钱,但是最近全都给‘打投’什么的了,现在手里就200多块钱,我应该怎么回妈妈?”从帖子的内容来看,这位网友的家境并不算富裕,家里有2万多存款放在银行里,母亲不舍得拿出来,因为要是中途拿出来利息就没有了。但她还不知道,她让孩子攒的三四千元早已被追星打投“败光”。一边是两万块存款也要攒利息,一边是三四千块钱都用于追星打投,对于这位网友的求助,评论区表达了一致的愤怒:“连量力而行的门槛都没摸到!爸妈请他代存微信的几千块是买种子钱,不仅不求上进,还拿买种钱玩打投,简直是打十顿都不解气。”“首先要把自己养好再谈精神上的追求的事物啊,这些是伴随生活的东西,不是生活的全部,自家哥哥少了你也不少什么。”更有人表示对打投这种形式难以理解:“买代言,买周边都至少可以拿到实物,打投是真的花钱打水漂。”花着父母的存款、拿出自己全部家当给明星打投,真的有必要吗?从什么时候起,集资成了“爱的凭证”?所谓打投,就是为喜欢的爱豆投票打榜,但随着近年来偶像选拔节目的兴起、以及应援文化的传入与发展,为爱豆的花样打榜手段越来越多,粉丝集资也越来越频繁。“你一票我一票,爱豆明天就出道。”与过去远远观望偶像不一样,集资不仅显得人多力量大,更让粉丝们有了一种参与感,仿佛自己只要多花钱、多应援,明星在娱乐圈里就更有面子、更有排场,甚至能影响和掌控他们的前程和未来。于是大家能看到,现在的粉丝们都十分忙碌,除了平日里要控评、反黑、维护数据,在社交平台打榜、送花、刷热度,更要花钱为爱豆冲杂志销量、专辑销量、代言产品销量。而每逢偶像生日、偶像出道纪念日、偶像新剧开机、偶像举行发布会时,还要氪金承包户外大屏、购买立牌、花墙、礼物等等。在那条引发愤怒的求助帖下,不少人回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花钱追星经历:花一两块钱买张海报贴在卧室,出新歌就买盘磁带或者光盘,后来条件稍微好点有了mp3或者mp4,就下满偶像的歌曲。而现在,偶像还没有正式出道,粉丝们就要砸上成百上千万助力他或她成团。除了各种个站,纷繁复杂的饭圈应援文化也催生出多个专注粉丝交易的平台。在《青春有你3》《创造营2021》热播的同时,一款“桃叭”的应用软件也成为热点,在这个交易平台,粉丝可以定制明星周边、联系公共交通等应援资源、参与公益捐赠,展开集资。这一平台上,一些选手的经费数量甚至已经突破1000万。例如3月中旬一场“限时Battle”内,某粉丝后援会在5小时内累计销售金额达343万元,排在第二位的另一位选手后援会达到了202万元,其中,贡献最多者就单独出资了17万元。为了集资,粉丝们的玩法愈发多样,但背后的一些话术和想法却值得警惕。有网友道出了如今追星的怪象:“娱乐圈追星总喜欢拿花了多少多少钱标榜自己,你不花钱就是没有说话的资格,白嫖没有话语权……”2019年,一位粉丝发微博控诉,称自己为明星集资花光了钱,平时只吃馒头榨菜,甚至用光了花呗额度,新衣服也舍不得买,后来因为没钱参与应援,却招来歌迷会成员们阴阳怪气的讽刺。花了钱、打了榜就是荣幸,不花钱、不做数据就是“白嫖”,这样的追星似乎成了一场被金钱捆绑的竞赛。此前,粉丝们为某综艺主持人集体送礼引发网络哗然,他们不仅分别考虑到主持人喜好,更送上了价值不菲的奢侈品,被网友犀利吐槽,“给爸妈挑礼物都没这么上心”。前不久,一位偶像在机场对粉丝们说,“我知道,在这个行业中粉丝有点累,粉丝一定要点赞什么……不是只有我的能力才能出名,一定要有那个粉丝的‘帮助’”,她告诉粉丝们,自己是最重要的。之所以追星,一定是明星在某一时刻的表现感染到你、让你感到快乐,于是想要以此为榜样去追寻。如果因为追星,自己变得不顾学业天天紧盯数据,甚至穷尽积蓄、赌上父母的生活也要为偶像砸钱,这么“累”的追星,是否违背了当初的愿望呢?在反对饭圈催钱文化的帖子下,有许多网友分享了自己因为追星变得更好的案例:有人12岁喜欢上迈克尔·杰克逊,想着离他更近一点,努力十年考取了世界名校;有人很喜欢某个舞团和舞者,为了能跳出那样的舞一直在坚持学习,最近考进了想进的舞团;有人欣赏一位科学家的视频采访,为了现场听他的报告而读博,现在不仅能满世界听报告,自己也开始带研究生了……粉丝和明星本来就是平等的,追星的结果是让自己变得更好,所以一定要量力而行。如一条微博所说:“不管最初是因为什么理由,但是大家喜欢某一个明星一定是因为从他/她那里获得了快乐和能量。所以在之后的日子里也不要忘记最初的这种感觉。”还在担心自己的付出会影响爱豆的星途?还是先关注父母的生活、为自己的人生多做考虑吧。
编辑:王伊萌
责编:张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