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走近“哑科”医生:看到孩子治愈,很有成就感

中国新闻网 中国新闻网 2021-07-21

@中国新闻网

【百年大党的新生力量】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在九千多万中共党员中,40岁以下党员超过总数的1/3。80后、90后甚至00后,这些百年大党的新生力量,正青春、有理想、敢担当!

作者:郎朗


“看到患儿治愈”
“很有成就感”
“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
 
大学时便已入党的郑宝英
是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

图为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 郑宝英 中新网记者 翟璐 摄

在医疗圈
“宁看十男,不看一妇
宁看十妇,不看一儿”
常被拿出来调侃儿科医生
以此形容他们高强度的工作压力
 
但在郑宝英眼中
她对这份工作的热爱
要远大于她所要面对的困难

郑宝英正在与同事交接工作 中新网记者 翟璐 摄

儿科医生的一天是怎样的?
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我们记录了
郑宝英一天的工作日常
 
早上7点20
她已经到了医院
戴好口罩、帽子等工作“装备”
开始和科室的所有医生进行工作交接

郑宝英正在去门诊的路上 中新网记者 翟璐 摄

这天是周五
郑宝英上午需要出门诊
早上8点开诊
还没等坐下
第一位患者已经走了进来

郑宝英正在给患儿看诊 中新网记者 翟璐 摄

“来,宝贝不害怕”
“阿姨听一听”
郑宝英的语气温柔
安抚着孩子
也安慰着大人

郑宝英正在门诊工作 中新网记者 翟璐 摄

诊室的桌子上
看不到任何个人物品
哪怕是一个水杯
“忙的时候就顾不上了”
“一般不喝水”

患儿和家长在诊室门口 中新网记者 翟璐 摄

数据显示
我国儿科专业医师已超23.4万人
但仍然面临较大缺口
 
在此背景下
医生马不停蹄,家长大排长龙
这是不少儿科门诊的常态
儿科医生要面临怎样的压力
可想而知

家长和患儿在诊室里 中新网记者 翟璐 摄

从上午8点到下午1点
5个小时里
郑宝英接诊了34位患儿
直到下午3点
她才喝了一口水
这也是工作时间里唯一的一口水

郑宝英正在为患儿看诊 中新网记者 翟璐 摄

儿科通常被叫做“哑科”
因为孩子大都无法清楚表达自己的症状
且有时病情变化较快
更需要医生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经验

工作强度大
承担的风险高
这需要儿科医生
付出更多的耐心和责任心

郑宝英正在看一名患儿的检查结果 中新网记者 翟璐 摄

在病房的郑宝英
根本闲不下来
一会儿去病房看看患儿的情况
一会儿在办公室查看病历
她总是步履匆匆
走路几乎带起一阵风

郑宝英在和同事交流患者病情 中新网记者 翟璐 摄

因为工作繁忙
她对家庭付出的就会少一些
郑宝英坦言
对孩子、父母的照顾比较亏欠

郑宝英在住院部查房 中新网记者 翟璐 摄

高强度的工作压力
让不少人选择离开儿科
而郑宝英说
自己从未想过离开
 
“我热爱自己这份工作”
“从学医到现在当儿科医生十余年”
“已经付出了很多”
“中途放弃非常可惜”
“虽然有时候碰到一些事情也会发发牢骚”
“但还是依然想坚持下去”

编辑:张小雨
责编:程春雨


RECOMMEND
推荐阅读

本土新增11+2,均在广州!一家餐厅为关键传播点


今天你就是个宝宝!可可爱爱!


三孩生育政策最受关注的问题,国家卫健委回应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