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西问 | 短评:“到博物馆去”,为何成为中国社会新时尚?

中国新闻社 中国新闻网 2021-10-08

来源:中国新闻社(CNS1952)

中新社记者:应妮



中国国庆节假期,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众走进博物馆。“到博物馆去”已然成为社会新时尚。


故宫博物院的特展“搬”来了敦煌洞窟,国家博物馆以25个展览的规模迎八方观众,三星堆博物馆更是连续三天挂出门票售罄的公告……从北到南,民众到博物馆打卡,成了假期的一道风景线。


资料图:参观者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观看展品。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据中国官方数据,“十三五”期间,博物馆年度参观人数由7亿人次增长至12亿人次,平均每年增加1亿人次。为何越来越多中国人愿意走进博物馆?

首先,在中华民族日益复兴、文化自信愈加勃发的当下,民众更迫切希望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光辉历程。叩问历史,鉴往知今,可资启迪未来。

文物连接过去,赋能未来。中国是拥有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大地上灿若星辰的文物资源,不仅是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着祖祖辈辈生息繁衍的经验、智慧,于今仍可作为重要的启发和借鉴。而这些文物资源,大多数正是通过博物馆才得以收藏、保护、传承与传播的,也正是通过博物馆,才得以在当今时代激活文物的持久生命力。

资料图:故宫敦煌特展在北京开幕。中新社发 杜洋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其次,摆脱绝对贫困、步入全面小康的中国人,对于域外文明的故事有更多好奇与关注。

大英博物馆1753年建立并于1759年开放,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对公众开放的大型博物馆,中国则在1905年有了第一家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自此以后,博物馆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直到今天。作为了解和感知世界文明的窗口,博物馆承载着不同国家之间的沟通交往,推动着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通过建立“人”与“物”之间的平等对话,博物馆以此来实现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往,增进相互理解和尊重,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和谐共生。

再次,民众面对后疫情时代环境巨变,更多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常,认识到生活有时也要有慢下来的时间与心情。走进博物馆,上下千年、纵横万里,可沉淀可思考,体会生命的意义和美好。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时代为民众更好地“走”进博物馆提供了新动能。作为一个超级连接的文化中枢,当代博物馆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方法,通过“互联网+”概念降低博物馆的门槛,让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博物馆蕴藏的历史文化魅力。

以文物共情,让历史说话。在博物馆里,人们共赏多元文化之美,共谋文明发展之道。



编辑:赵晓倩
责编:宋方灿


RECOMMEND
推荐阅读

东西问丨张兴龙:洞见四万年 古老遗址何以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逻辑?


东西问丨多丽梅:中俄宫廷三百年留下什么“国宝”?


东西问丨斯蒂文:拉美与中国,为何文化差异创造机遇?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