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戏曲如何跨越文化鸿沟,展现“真实的中国”?

中国新闻社 中国新闻网 2022-04-13

在经济融通、全球共疫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地民众更渴望了解彼此的生活,期待消除误解。包括粤剧在内的中国戏曲,可以从中发挥更大的交流和沟通作用。

来源:中国新闻社(CNS1952)

中新社记者:程景伟

全文字数:2177

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中国戏曲是中国本土艺术,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凝聚中华美学精神,被公认为具有可识别性的中国文化艺术的典型代表。

如何让中国戏曲跨越文化鸿沟,让海外观众从文化猎奇走向欣赏认同,从而促进交流、增进了解?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表演奖”得主、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时表示,通过推动中国戏曲与电影等媒介融合、加强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国际表达的剧目创作、搭建戏曲新媒体平台,实现中国戏曲跨文化传播,从艺术的小切口让世界认识和理解真实、可爱的中国。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中国戏曲在跨文化交流和传播上,能发挥什么作用?

曾小敏: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戏曲根植生活,在展现形式上又高于生活。其词曲美,共鸣能力强,是最能代表中国式美学和文化气质的传播载体之一。

中国戏曲,能打破时间、空间、语言的局限,以情动人。因其中国特色、东方审美,容易吸引国外民众,进而被接受、被喜欢、被尊重,以独特方式讲述输出中国故事。

历史也证明中国戏曲是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有效载体。作为中国重要的戏曲剧种,粤剧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漂洋过海到异域传播也历经百余载。1852年,粤剧就走出国门,到美国旧金山演出,为世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打开了一扇窗户,在海外成为中国戏曲的典型代表之一。

1930年,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到美国访问演出,再次引发了世界对中国戏曲的关注。特别是昆曲、粤剧、京剧相继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进一步体现了以戏曲为代表的民族特色鲜明的中国文化艺术的世界价值。

梅兰芳《贵妃醉酒》

中新社记者: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国戏曲面临着市场萎缩等方面的困境。粤剧破除发展困境、扩大海内外影响力的方向在哪里?

曾小敏:中国戏曲的前途出路在守正创新。近几年,中国传统戏曲频频跨界融合“出圈”,在国内乃至国际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支持。以粤剧为例,我主演的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国风特色、东方美学,上映不到20天即刷新了中国戏曲电影票房纪录,被称为中国戏曲电影新的里程碑,荣获多个国内外电影大奖,赢得了海内外观众的青睐。

究其原因,《白蛇传•情》被拍成电影时,借助了很多西方最新电影技术的手段和风格,如摄影、美术、道具、音乐、特效等,来呈现最本真的传统东方美学,在守护粤剧传统与彰显时代风采的微妙平衡中,做了有益的探索。

《白蛇传•情》获得国内广泛肯定的同时,一路探索海外传播途径。在2019年中国(广东)电影欧洲展映活动上,主创团队带着作品奔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希腊雅典、西班牙马德里与观众见面,还根据美国观众审美习惯,重新设计海报、翻译英语字幕。该片得到了《福布斯》影评家马克•休斯(Mark Hughes)、美国影音响/视觉技术大师暨音乐家和评论家斯科特•威尔金森(Scott Wilkinson)等欧美影评家的高度赞扬。

粤剧电影《白蛇传•情》

此外,广东粤剧院近年来推出的一部粤剧《红头巾》,其表演不仅结合了传统粤剧传统唱腔和身段,还融入了现代舞和摇滚说唱等不同的艺术元素,让海内外观众在享受粤剧传统艺术表演的同时,有了更现代、更多元的感官感受。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前后总计6万多广东三水地区妇女漂洋而去,参与了新加坡的建设,他们当中的大多会戴上红头巾到工地上干活,因而被称为“红头巾”。新加坡政府为其建立博物馆、发行邮票并将其写入教科书,在国家高度的各个层面为她们表达敬意与认可。

因而,由这个群体引申创作的粤剧《红头巾》,展现的不单是岭南女性海外奋斗的地域群体,也不单是中国人海外发展的文化群体代表,更是中华民族在积贫积弱、饱受屈辱的年代因民族美德而被国际尊重的典型事件,是在历史现实、世界视野中展现中国形象、中国声音、中国精神的难得尝试。这既是代表中华民族精神同时也可以融入世界舞台的剧目,正是戏曲艺术走出国门的文化名片。

粤剧《红头巾》。中新社发 许建梅 摄

中新社记者:推动中国戏曲更好地讲述“真实的中国”故事,当前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曾小敏:当前,在经济实力增长、国际舆论与文化环境复杂的情况下,应该进一步支持优秀的中国戏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构建新时代文化自信,树立“文化中国”海外形象。

曾小敏(右)与香港歌手张卫健跨界合作。中新社发 薛才焕 摄

况且,在经济融通、全球共疫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地民众更渴望了解彼此的生活,期待消除误解。包括粤剧在内的中国戏曲,可以从中发挥更大的交流和沟通作用。我认为,可以在三方面作出努力:

首先,推动建立中国戏剧创作数字库,激励更多编剧从时代之需、中国之变、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建立可供重点院团创作排演的剧目剧本库;支持将具备剧本创作能力、舞台创意实现能力、国际化视野转化能力的专家学者,为专业院团提供稳定的合作;借助数字媒体和数字技术形成当代的戏曲剧集的编撰和总结。

其次,成立中国戏曲作品创作传播专项基金,对重点戏曲题材作品进行“创作、演出、推广”一条龙扶持政策,成立专家组跟进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制定包装、宣传、国内外推广等可操作方案,尤其推动中国戏曲在海外的持续推广传播;按照电影的发展路径来看,在各个国家都有过这样的先例,即某些题材的电影起初在国内不为人知,但在国际上却大放异彩。

再者,共建新媒体戏曲频道,推动传统主流媒体戏曲频道与新媒体资源无缝链接;推动新媒体传播平台加大与戏曲界的合作力度,加速合作进度,有侧重点地对重点戏曲项目的流量引流,提升国内外观众的关注度。

受访者简介:
粤剧名旦曾小敏。通讯员 薛才焕 摄

曾小敏,国家一级演员,文华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获得者,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现任广东粤剧院党委书记、院长,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广东省妇联副主席,广东省剧协副主席。荣获中宣部2019年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020年“广东省劳动模范”等称号。

原标题:《中国戏曲如何跨越文化鸿沟,展现“真实的中国”?| 东西问》
文字编辑:韩禹
图片编辑:徐曦弋
排版编辑:王伊萌
责编:张曦


RECOMMEND
推荐阅读

百岁天文学泰斗韩天芑:中国天文何以从“肉眼观星”到“凝望苍穹”?


考古研究如何见证中日文化交流?


文化互视下的符号思想如何无问东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