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鹃岛,“心花”怒放

陈希颖 望天门 2024-04-12


鹃岛,

雨山湖的一颗心;

杜鹃,

盛放在这颗心的中间。



暮春四月,芳菲将尽,
却是杜鹃花正盛的时候。
提到杜鹃花,
就不得不说起鹃岛。

鹃岛,顾名思义,开满杜鹃花的小岛,从空中望去,它像是生长在雨山湖上的一颗心脏,每年四月,满岛的杜鹃花姹紫嫣红,赋予了这座小岛更为蓬勃的生命力。春天里的鹃岛,就如同花神设下的一场春日宴,她向人们发出邀请,以春风为媒,以杜鹃为信,飞向城市的每个角落。




杜鹃花发子规啼



01

作为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杜鹃有着“花中西施”的美誉。杜鹃花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神农本草经》,杜鹃花的栽培历史,至少已有一千多年。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对杜鹃花情有独钟,他在诗中写道:“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

“鹃岛初形成的时候,由于马鞍山因钢设市,老百姓便称呼其为‘铁岛’‘钢岛’。”已经退休的市园林处主任陆祖仁曾参与了鹃岛的建设工作,据他回忆,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娇俏艳丽的杜鹃成为了绿化种植的首选。

在给小岛取名时,有人建议,既然种满了杜鹃,那就叫鹃岛吧。“鹃岛”这个名字好听又极具诗意,由此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1989年以后,

鹃岛逐步开始进行规划建设,

于1991年5月1日
正式对游人开放。

岛上山石、小溪、山径错落有致,建筑精巧。岛内嵌湖,呈现出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佳境。

中国文化里,杜鹃是一种独特的意象,它不仅指杜鹃花,也指杜鹃鸟。传说,杜鹃鸟啼血不停,染红了树下的杜鹃花,正所谓“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杜鹃花发子规啼,
每年杜鹃鸟飞回来的时候,
也是鹃岛上杜鹃花最为绚烂的时候。
子规是杜鹃鸟的别称,李白有诗云:“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在鹃岛上,曾经有一座名为“子规院”(现已改造为艺术馆)的院落,院中陈列着品种不同的杜鹃,构成了鹃岛一角争奇斗艳的亮眼图景。



清溪倒照映山红



02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这是《闪闪的红星》的插曲《映山红》,“映山红”就是杜鹃花。革命战争年代,人们对于红色总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红艳艳的杜鹃花也承载了老百姓对于红军的热情、崇敬和真心。

和平年代里,这种细腻绵长的军民情并未结束。

在雨山湖清淤工程之前,鹃岛是一片滩涂,在枯水期会露出土地,在丰水期又会被水淹没。雨山湖两次清淤工程后,淤泥堆积,抬高了两片土地,鹃岛由此而形成。

当年雨山湖首次综合整治时,全市数万名干部职工参加清淤会战,驻马官兵也积极响应,纷纷为建设第二故乡昼夜奋战,先后投入人力4500余人次,挖运土方5万余方。在雨山湖水系后来几次整治中,驻马部队又先后组织6000多人次参战,清淤运土方7万余方。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2008年,马鞍山第一次获得了“双拥模范城”的称号。次年,双拥雕塑在雨山湖公园鹃岛落成,再现了当年全市军民携手并肩、建设美好家园的动人场面。

春有约,花不误,
年年岁岁不相负。

三十年来,杜鹃花旺盛生长,

映红了鹃岛的春天,

见证着军民的鱼水情深。

它们从未失约。


宋代诗人杨万里写过一首关于杜鹃花的诗,他说:“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鹃岛或许不是名苑,但它永远是马鞍山人自己创造出来的诗与远方

时光仿佛静止,
风也停了下来,
杜鹃和过往一样,
在这片小岛上
盛放出云蒸霞蔚的气势。
又是一年好春光。


文字/陈希颖 徐安琪(实习)
图片/唐焱 储灿林

视频/唐焱

部分资料由市园林处提供


总监制/杜维斌  审签/陈峰  审核/谷雨编辑/王心怡  校对/戴国文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