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越来越多的“加工厂”,藏着怎样的“钱景”?

邓婷婷 望天门 2024-04-12

秋天是属于吃货的季节,马鞍山人的舌尖亦是充满惊喜——
糅合了“含山大米”营养精华和农家土炕“烟火气”的香脆锅巴新鲜出炉;来自含山县仙踪镇寻虎山深处的黄桃罐头清甜又爽口;和县红辣椒研磨而成的辣椒酱最是下饭;当涂县蟹逅七房的醉蟹、蟹黄酱等将蟹鲜无限延长......

▲ 和县辣椒酱(资料图)
一个个从这片土地上孕育而生的“土特产”,经过精深加工后出村进城,丰富着百姓餐桌。而它们的背后,是一个个农产品加工厂在乡间兴起,推动着特色产业延链升位,富了集体富村民。

这些遍布于乡镇村落的“加工厂”,推出了哪些“土特产”?又如何带动村集体和农民致富?来看这里究竟藏着怎样的“致富密码”。


01# 

 “乡村工厂”遍地开花


金秋时节,大地呈现一派繁忙的收获景象。

在马鞍山市和县功桥镇大汤圩村,万亩稻田一片金黄。一台台收割机往来穿梭、收割、脱粒、装车,一气呵成。
不远处,粮食烘干厂亦是忙得不可开交,一车车刚收割的稻谷接踵而至,4组烘干机组马力全开,日烘干粮食可达210吨。

大汤圩村,平原圩区,鱼米之乡。为让种粮者秋收不惧风雨,稻谷干爽入仓,村党总支领办股份经济合作社,建起了粮食烘干厂房,为全村及周边地区的粮食烘干、深度加工提供全面服务。今年,烘干厂房预计加工粮食3000吨,产值约200万元。

▲ 和县功桥镇一家粮食烘干厂(资料图)

在“河蟹之乡”当涂县,26万亩优质河蟹成熟上市,由村企合作方式运营的蟹逅七房食品有限公司蟹产品加工生产线也在乌溪镇七房村正式投产。
长不大也不好卖的“二龄蟹”,在蒸煮、拆解后被制成蟹黄酱、蟹肉酱、香辣蟹等美食,有了新的市场。

 蟹逅七房蟹产品加工生产线(资料图)

除了为基础产业配套服务、延链升位,还有一些加工厂,随着产业兴起应运而生。

在郑蒲港新区,连绵的瓜蒌基地里,体态饱满的瓜蒌挂满枝头。近年来,该区大力实施以瓜蒌产业为主的特色产业提升工程,全区集体产业瓜蒌面积达6000多亩。红旗村、官塘村等则建起了瓜蒌籽炒制加工车间,丰富瓜蒌产品,创建瓜蒌品牌,拓宽销售渠道,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
含山县仙踪镇寻虎山区内绿营林业有限公司的数百亩桃园,经历了夏日的硕果累累后,逐渐走向秋冬的蛰伏,但林头镇龙台村的黄桃罐头加工生产线却转动了起来。以土地出租、资金入股等方式,龙台村在马钢的帮扶下,与企业联手,实施黄桃加工项目,刚投产就在中秋节期间接单上百万元。

▲ 含山县龙台村罐头生产线(资料图)

博望区新市镇洪庙村的红薯成熟了,新建的洪庙粉丝厂也开工了。该厂系洪庙、澄心、新农三村联合开办的一家农业公司,粗加工、精加工等车间以及晾晒场、污水处理设施等一应俱全,年加工粉丝50吨,预计可惠及农户3400多人,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

一个个加工厂接踵而至,在马鞍山的各个村落里,落地生根、茁壮成长。


02# 

 “村有一厂,如有一宝”


为何要建加工厂?不妨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随着当涂县石桥镇沛东村甜叶菊种植步入正轨,闲置的老旧村部“摇身一变”,成为了集育苗选种、栽培施肥、收获保存、酶解制糖为一体的综合性制糖厂房。
沛东村党支部书记鲁先平说:“厂房的投用,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9万余元,并新带动10余人实现灵活就业,为打响‘沛田甜’‘甜菊糖’品牌再添助力。”

▲ 当涂县石桥镇沛东村甜叶菊迎丰收(资料图)
在博望区博望镇山宁村,利用镇级“小城投”兴望公司,吸收资金建厂,汩汩横山山泉流向生产线、化作纯净水,“沉睡”的资源成了增收的源泉。
山宁村党总支书记吴彪说:“水厂预计今年销售额可达120万元,每年能产生48万元左右的利润,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

大汤圩村的种粮大户陶庭军说:“有了粮食烘干厂,再也不用担心粮食收获期间遇到阴雨天气了。机器烘干后的稻谷,质量好、破损率低,更能卖上好价钱。”

▲ 和县大汤圩村一家粮食烘干厂(资料图)
绿营林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吕德文说:“有了黄桃加工厂,解决了鲜桃存储难的问题,提升了黄桃的附加值,让我们扩大规模更有了底气。”

而在和县善厚镇五月村里,白色塑料大棚鳞次栉比,棚内各类食用菌逐渐冒头,加工厂里产线正忙,黄明荣穿梭其间忙得不亦乐乎。自打入职村党总支领办的五月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项目生产经营,他完成角色的转换,从“高手”变成“带头人”。“能在家门口发挥所长,我很开心。”黄明荣说。

▲ 和县历阳镇兴圩村的黑木耳产业园(资料图)
和县历阳镇兴圩村的黑木耳产业园里,新一茬的采摘即将开始,采摘、晾晒、包装等一系列工序,脱贫户盛金花已是了然于心。她说:“有了这个产业园,我在家门口就业,一天有100元的收入,日子是越来越好了。”

“村有一厂,如有一宝。”家门口的加工厂,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方便村民就近就业创业,让他们实现了“务农、顾家、挣钱”三不误。


03# 

链上增值,强村富民


农产品精深加工,一头连着农业、农村,一头连着工业、市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从“点上开花”到“面上结果”,从“花开几枝”到“百花齐放”。
近年来,马鞍山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在向供给源头要品质的同时,积极向精深加工要效益,让优质特色农产品更好实现价值提升。

▲ 博望区红阳村横山云雾茶采摘(资料图

一时间,党政推动、要素联动、服务驱动、资金撬动、样本带动,马鞍山乡村大地显露出生机勃发、你追我赶的新气象。
依托特色优势资源,推动含山大米、和县蔬菜、当涂水产等特色产业向前后端延伸、向上下游拓展,通过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建集群等方式,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产业项目,形成“一县一业”产业格局。

▲ 马鞍山市当涂县螃蟹丰收(资料图)

马鞍山推行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全覆盖挂牌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经济合作社,全市411个村党组织书记全部兼任合作社理事长,以党建引领,激活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引导群众采取资金或资产入股,与经济能人合作,培育扶持优质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

用好改革这一法宝,探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 当涂县团月村金线莲种植基地(资料图)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

在蟹逅七房食品有限公司的创立中,“乡村振兴合伙人”的身影格外亮眼。

三位创业初成的大学生“新农人”,带着资金、技术和最新运营理念而来,与七房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共同投资300万元创办了这一股份制螃蟹深加工企业。

近年来,马鞍山紧扣“聚才链”系统育才,拓展“产业链”精准引才,优化“服务链”用心留才,选优配强“领头雁”,锻造培育“新农人”,推进以产引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党员、能人投身乡村产业,成为产业升级、强村富民的强大助力。

▲ 马鞍山田园风光(资料图

在含山县环峰镇桥联村的锅巴生产车间,香脆锅巴新鲜出炉,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米香味。2023年,该村新引进高性能锅巴生产设备,实现从倒入大米到输出锅巴成品全程自动化,不仅生产效率是手工烙制的6倍,还可提供不同口味。
“我们还将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品牌竞争力。”该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黄昊表示。

 含山县环峰镇桥联锅巴(资料图)

链上增值,强村富民。

当前,马鞍山各地正积极优化加工布局,抓实加工企业培育,提升技术装备水平,不断促进加工企业由小到大、加工层次由粗到精、加工业态由少到多、加工布局由散到聚,实现销售有订单、增值能分红,让广大农户致富之路越走越宽广。


编 辑 / 陈敏娟
校 对 / 戴国文审 核 / 秦   俊审 签 / 陈 峰总监制 / 杜维斌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扫码关注,设为星标
记得点赞在看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