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文化时辰表”,你打卡了吗?
是什么拉近了它们与我们之间的距离?面对公众沉浸式体验、社群式参与、场景化消费的精神文化生活新需求,这些公共文化空间又该如何求新求变?
01
关键词:喜新不厌旧
夏日的清晨,沐浴着微风,人们开始向着身边的文化空间进发。
从繁华的城市中心,到静谧的乡村小镇,城市悦书房、文化驿站、农民文化乐园、村史馆等各类具有人文关怀、审美品位、文化内涵和社会影响力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正在马鞍山大地不断涌现。
▲ 马鞍山市文化馆 资料图
在建设新型文化空间的同时,马鞍山并没有放弃对传统公共文化空间的完善和提升。
2023年,和县图书馆、博物馆新馆建成;
全市47个乡镇(街道)、512个村(社区)建成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
02
关键词:满满的“心”意
在慈湖高新区慈馨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孩子们以漆作笔、以扇为纸、以水作画,动手制作着属于自己的漆扇;
在当涂县图书馆二楼放映厅,电影《有你真好》讲述着“中国式母女”之间复杂深厚的情感羁绊;
在新华书店金色新天地店,“钱是怎么来的”“钱能干什么”,一场《钱是什么》绘本故事分享会帮孩子树立正确金钱观;
......
▲ 慈馨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漆扇”制作体验活动 资料图
公共文化空间,不仅是“阳春白雪”的文艺殿堂,更是一个接地气、能让人们放松身心并获取知识的地方。只有清楚群众喜欢什么、明确能够提供什么、思考仍然缺少什么,才能使公共文化服务真正活起来、火起来。
03
关键词:刷新“体验值”
中午时分,寸土寸金的繁华城中央,人流开始聚集在此。
▲ 马鞍山创客+文化创意产业园 资料图
▲ 博望区丹阳镇百峰村荷塘自然村 图源:明珠博望
坐落于采石古镇的“太白书房”,将休闲茶吧、阅读空间、文创中心三业态相融汇,将李白文化、山水文化等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塑造出采石矶景区旁独特的文化氛围;
含山县林头镇福山村公共文化空间,依托乡村红色资源,举办“游红色故里 看红色电影”等活动,传承红色基因;
......
▲ 太白书房 资料图
近年来,马鞍山在旅游景区、历史文化街区、都市商圈、交通枢纽等候区、产业园区等区域,打造或改造一批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创新服务模式,嵌入生活场景,加强文旅融合,不仅以丰富的业态刷新群众的沉浸式“体验值”,更以张扬的个性亮出马鞍山的城市IP。
04
关键词:打破资源壁垒
探索航天卫星模型的运转原理,了解机器人背后的秘密,动手制作一只仿生机械蝴蝶……午间的暑气难挡科学的魅力,在雨山区安民街道鹊桥社区,“中国创造·我行动”青少年科技夏令营活动如期举行。
邀请当地名家,讲述当地故事。7月20日下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马鞍山市作协副主席马洪鸣走进了当涂经开区小镇悦书房,就“地域元素的文学表达”和“小说里的当涂”展开话题,与读者进行深度交流,分享当涂的地域特色、风土人情。
▲ 当涂经开区小镇悦书房 图源安徽当涂经济开发区
近年来,马鞍山不断优化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企业、社会组织等资源优势,加强与宣传、教育、共青团、科协等部门沟通协作,打通资源壁垒,支持跨界融合,探索文化+教育、文化+旅游、文化+体育、文化+科普、文化+普法等服务模式,实现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让公共文化空间真正成为群众身边的综合体。
05
关键词:双向“文化互动”
连开17年、为期4个月,雨山区雨山街道山南社区文化艺术节正如火如荼展开。
89岁的“五老”湛秀琴挥毫泼墨,教授孩子们毛笔和硬笔书法;
77岁的居民宋雪霞放声高歌,和合唱班的伙伴们为下一场演出训练;
......
▲ 雨山区雨山街道山南社区文化艺术节 资料图
▲ 马鞍山市第15届“周末大舞台”综艺大赛 图源马鞍山市文化馆
现如今,“南艺苑”“蒲公英”“红色小板凳”等优秀文艺志愿队伍从基层“破土”而出,太白诗社、牛渚诗社、青莲诗社等诗歌社团在诗城声名远扬,“江南之花”“周末大舞台”等群众文化品牌绽放光彩,源源不断地向马鞍山人民群众提供着丰富、饱满的精神食粮。
06
关键词:文化惠民永不落幕
时至傍晚,白天紧张忙碌的市民陆续走入马鞍山市图书馆,开始享受独特的夜间阅读体验,给头脑“充充电”;麦书阁也迎来了新一波的客人,在“烟火气”和“文化味儿”的叠加中,舒缓心情、轻松社交,享受“松弛一刻”。
▲ 马鞍山24小时市民自助图书馆 邓婷婷摄
马鞍山市图书馆在全市多点设置24小时自助图书借还柜,上线AI伴读机器人自助借还系统,有效延长阅读时间;
设置有声图书馆、有声农家书屋,让不识字的老朋友们也可以无障碍阅读,享受“听书”乐趣;
马鞍山市文化馆设置线上非遗展厅,开通非遗直播间,让非遗文化顺“网”传播;
……
马鞍山计划建成200个具备公益性、综合性和特色性的“文化空间”,每个乡镇至少建设1个“文化空间”。
到2030年城区基本建成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编 辑 / 史芳俊 校 对 / 戴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