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屯人生图鉴|来北京,不就是为了活成这个样子么?
想起亦舒《我的前半生》开头,过着优渥生活的家庭妇女子君去找好友唐晶吃饭。“我重新化点妆,看上去容光焕发,缓步走到置地广场,有时真怕来中环,人叠人的,个个像无头苍蝇,碰来碰去……”
即便如此,却还是要在中环晃。置地广场买条鳄鱼纹腰带,去Joyce精品店看看新出的时装,在预订了位子的餐厅愉快地叫一杯水喝,之后找个地方做舒适按摩,约了一袭直裙、头发梳个髻的时髦女友在此地见面。
如此人叠人、摩肩接踵、眼花缭乱,虽然时常令人觉得怕,却又是最热闹最精彩的所在。置身于此,无论家庭主妇抑或职业女性,都不易感到寂寞。
每个城市都有这样一块浓缩精华的区域,好吃好喝好买,也有好看的人往来穿梭。它是子君的香港中环,也是你我的北京三里屯太古里。
我一个离开北京去了外地的朋友,每年到了圣诞前后,总会问我:平安夜怎么过?去三里屯么?——这是一个属于我和他的怀念。快十年前,那时我们除了拥有青春,几乎就算一无所有。那年平安夜,几个人兴致冲冲说过节,又唱不起当晚低消8000的KTV,最后就一起去了时年新落成的三里屯Village(几年后,这一片正式更名成了三里屯太古里)。那是整个北京城的光芒所在,一整个街区流光溢彩,每家商店的橱窗都美得像个梦,形形色色的时髦人儿簇拥着去酒吧、去电影院,那是一种无法解释的庆祝感——热闹、光鲜、你也参与其中。
我们最后在南区三楼的某大众酒吧点了一壶热红酒,没有座位,就那么站着聊了一整夜:嘻嘻哈哈地吹牛逼、大胆放肆地打量来来往往的人。这么多年过去,我居然还是记得那个晚上我们每个人发过的誓、许下的愿,因为虔诚,所以深刻。
我们的那个平安夜定格在广场巨型圣诞树下的一张合影里。之后每一年看,都觉得无法再笑得当年那么灿烂,那是一种傻呵呵的自信、天真的乐观——我也许什么都买不起,但我感觉我拥有北京城。
为何我们会对一个街区产生浓烈感情?
在电影《You’ve Got Mail》里,尚是陌生网友的凯瑟琳与乔,隔着冷冰冰屏幕谈论着自己街区的每一个细节,关于咖啡店里不同口味的选择,面包店的香气,全都是城市灰色楼群之间的明艳注脚。
它们仿佛浩瀚海洋中间的小小梦幻岛,有奇异彩虹笼罩,不仅凝集了人们对城市的向往期许,也是城市回馈给人们的爱意。
离得开的北京城,离不开的三里屯。
每个在北京生活过的人,在所有物是人非的回忆里,总有一处是关于三里屯,它是北京意味着的一切——城市生活、商业文明、某一扇窗口:从这里可以眺望世界的一角,亦可以回望故乡,竟什么都不一样。
来北京,不就是为了活成喜欢的样子么?
一个人的电影院
除了我这样喜欢离群索居的单身,几乎我身边的单身朋友,都选择住在三里屯太古里附近。我的一个单身女性朋友说得很明确:我就喜欢每周五独自去南区的美嘉影城看电影。
她总是选在上午十点:所有商铺刚刚开门,售货员们梳理好姿态,已经整齐地站在门口,但顾客们显然还没到真正出动的时候。阳光照在南区中间的喷水池地带,电子屏幕上轮番出现广告,不断有人推门进入星巴克,空气里弥散着浓郁咖啡香气,一切似醒非醒,即将到来的热闹正在迅速酝酿中。
虽然无数次经过,但她还是会在该刹那产生一种欣欣向荣的欢喜感。她来到这个城市十年,几乎看着太古里平地而起,逐渐向北扩充。她还记得自己刚来北京时,三里屯只是酒吧一条街的代名词,但后来渐渐的,她约人采访,逛书店,和朋友吃饭,几乎都留在了太古里,仿佛一株不知觉生长的植物,早就深深于此扎根。
在工作日看第一场电影,通常稀稀落落没有几个人。坐在繁华中心的巨大黑暗中,她偶尔会想到“大隐隐于世”这种形容,觉得挺有意思。如果是冬天,她会在大衣兜里揣个银色威士忌小酒壶,夏天则先拐去地下电影院旁边的BHG超市找瓶冰啤酒,再加一盒新鲜切块水果。她会为了电影情节落泪,跟着卡通片一起哼歌,偶尔还偷偷睡着,这都挺有意思的。
生活选择如果格外便利丰富,对于所谓寂寞就会少一些感触。或者换句话说,我们这些单身的人可以完完全全享受一个人点菜,一个人喝酒,一个人看电影,因为太自如了,并不会就此轻易地为自己标注上任何tag,“我不会强调独来独往,只不过约不到人的时候,也不会觉得被遗弃了。” 在太古里这个地区,每种状态都是自由的,不会自傲,也不自卑,于是能够更从容坦荡地享受生活。
如果你没来北京会怎么样?
“以我如今的单身且高龄,大概会被家中的大伯摁着头去上女德班吧?” 原籍东北的这位女性朋友说。
聚散总有时的Brunch
我们几个朋友,雷打不动的每月一次周末早午餐。
对不起,对不起,又要提《欲望都市》了。我们几个是大学刚毕业时就认识的朋友,那时候真穷啊,聚会活动经常就是买两瓶便宜的酒去某个朋友家里一起看《欲望都市》,然后暗中使劲儿——总有一天,要过上《欲望都市》那样自由自在的生活,有很多很多约会,努力工作,穿美丽衣裳,并将友谊进行到底。
那些年,我们几个拿到工资或奖金的庆祝活动就在瑜舍Village Cafe。隆重地点了瓶白葡萄酒,配着三明治和薯条。在一阵喧闹忙乱之后,有人抱怨上下班路线太漫长,有人分享与新同事间若有似无的暧昧情愫,有人吃到一半就匆匆忙忙奔出去接工作电话,回来后涨红了脸开始噼里啪啦掉眼泪。尽管理想道路还是难免荆棘丛生,但未来看起来仍是无比乐观。
又过了几年,我们去京雅堂吃点心自助,欢送要出国进修那一位。女孩们喜欢吃鱼汤饺,清清淡淡,带了一股鲜甜味,说临行前必须吃一顿,不然去了外头怪惦记的。这一回大家似乎都长大了些,没完没了地叮嘱着,“药都带齐了吗?” “零钱换了吗?” 新时代的年轻人不作兴抱头痛哭,反正都有视频,想念的时候上线群聊就行。
去年我们又回到了Village Cafe,四个人变成两个人。出国进修的那位在异国谈上恋爱,一时半会儿可能不会回来。还有一个成了出差狗,几乎每次聊天都在机场或是去机场的路上。剩下的两个人坐在落地窗前撑着头,一个忽然发问,“咱们以后还会经常在一起吗?” 另一个想了想,“会的。队伍不会散的。”
今年我们终于集体出现在Restaurant Y,正是明媚春季,点了瓶香槟坐在户外享受。果然如上一年所言,队伍没散。异国恋爱无疾而终,回来从头开始;出差狗换了工作终于能喘口气歇歇;没谈恋爱的还是单身。
生活的步调不急不缓,没有什么格外盛大的发生,也没有骤然打击出现。这街区承载了着人的变化,人本身也记录着这里的变迁,彼此紧密地依赖着。
只是永远庆幸,在大城市,无论我们自己多怪异、多叛逆、多不合群,我们总能找到同类。
写上墙的名字
太古里南区的蓝蛙一直都是个神奇所在。
只是稀松平常的一个美式酒吧,薯条汉堡,和口味没什么突出的混合鸡尾酒。通常在晚饭前它就进入了夜间热闹模式,很多很多的人,从下午一直续摊,或者下班后直接过去先喝一杯。三三两两地靠在吧台上,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八卦和工作抱怨。
这就像个中转站,人们扛了一整天的包袱,到这里先放下来歇一会儿,然后继续负重前行。
如果不是因为喜欢的男孩,她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进来,她不怎么喜欢美式食物和酒。但是男孩说,晚餐之前咱们先去喝一杯吧,她便欣然点头。他们俩肩并肩坐在一起,并没有对谈,周围的喧闹和音乐声尴尬。
非常微妙而有趣的情景,还意外地融洽。
服务员说,有种100杯shots的套餐。当你全部喝完,名字就可以写在店里的墙上。男孩说,那来一套试试看吧。她设想了一下她和他的名字并列出现的样子,不由得心生一股温柔。
之后的好多个周末,因为要一起喝掉这100杯酒,他们多出了很多约会。还是不怎么说话,仰头喝了一个又一个。shots往往很甜,灌下去像糖浆般粘稠,之后就开始轻飘飘地傻笑。按常理而言,他们的关系应该会有进一步发展,但事实上却像是两条平行线那样,凑得再近也没有交集——也许是因为太近了,太熟了,反而就像粘稠的糖浆一样滞留在喉咙里,虽不情愿,却也无计可施。
她想起她小时候看过的《奋斗》,似乎有个桥段是女孩失恋了,从此再看到曾经约会过的KFC就会忍不住哭。当时她就想,好玩的地方就这么多,如果谈一次恋爱就逃避一些,那是不是最后要躲开整个城市?可那些好地方啊,是开开心心结伴去过的,是当时心里认为能给对方的最好的,那里曾经出现的,是沉浸在愉快中发着光的自己。
100杯酒在半年后被喝掉了,她和他没有在一起,仍是偶尔吃饭喝酒的朋友。只不过她开始积极约会一些新人,在吃晚餐前,会带着对方习惯性地走去蓝蛙喝一杯。每当她不经意地抬头,视线触及她和男孩墙上并列名字的位置,那些记忆中伴随的甘甜片段就会纷纷,引发会心一笑。
这个故事,是她在结婚前夜的单身派对上告诉我们大家的。那一瞬间,我想起了许美静的《城里的月光》。
是啊,快十年里,三里屯太古里几乎是所有人的约会首选。一旦在北京长时间生活,或多或少地,都会有那么一段与其相关的回忆。
也许在此买过最得意的衫,看过最悲伤的电影,喝过最烈的酒,吃过最甜的蛋糕,牵过最温柔的手。这个街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日常消遣,又不仅仅是消遣那么简单——足够美观时髦,不高高在上,也不流于俗气,是平凡人生里的上佳点缀,收集了许多人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
你在三里屯太古里有什么喜欢逛的地方么?
我这十年,每个月都会去逛。有时候并没有什么想买的,但就是想去走走。从最开始根本什么都买不起但也要壮胆进去朝圣的I.T Beijing Market,到后来去了就要买的Page One书店,还有中国大陆首家的Apple旗舰店,这个街区,每年都有新的变化,或许是新开了一家网红餐厅,或许是特别难买的海外小众品牌把中国第一家店选在了这里,总之,生活在北京,心里就有一个声音常对自己说:去转转吧。
我近年常常逛的几家店,你有去过么?
Gentle Monster
Gentle Monster不仅出售眼镜,还有艺术和生活方式。以前去首尔,必去此店朝圣。而太古里北区的旗舰店更有一个主题艺术空间,叫“Trap”(陷阱),里面的装置作品非常好玩,而且此店特别欢迎拍照,路过总想进去转转。
梵几
太古里北区不久前开张的梵几,是我很喜欢的当代中国独立家具品牌之一。做实用、坚固、耐用且美的日常家具,除了自家设计自家生产的家具,也代理许多生活方式品牌:从食器、文具到生活用品。很久以前我推荐过的台湾设计品牌手冲咖啡壶,这里就有卖。
CHANEL Beauty
这大概是男人也能逛得最心安理得的一家美妆店了——主要是CHANEL的全线香水甚至还有一些限量都会选在太古里的这家香水美容专门店发售。一直就很喜欢CHANEL的香水,哪怕自己用不上,也会买来送闺蜜。毕竟,哪个女孩不向往Coco Chanel?
Sanlipop
全北京最有意思的小众精品买手店!没有之一!看看我家多少好玩的东西都是在这里买的就可知一二!(哪天必须详细写篇推送介绍)
Off-White
即使人到中年也有追求时髦的权利!这个火到烫手的潮牌现在也在三里屯太古里开了实体店。很喜欢该品牌的牛仔夹克,一件穿够春秋,还能穿在大衣里面一起渡过寒冬。
新传统:在这里过圣诞
这真的就是我自己的新传统:平安夜一定要来三里屯太古里走一走。
这街区每年的圣诞装饰,包括每家店的橱窗都特别有看头⬇️
今年太古里的圣诞主题是“星璨圣诞”,一株15米高的LED圣诞树已经在南区亮灯了,四周地面上还有几颗水晶球,每个人都可以触摸水晶球而实时改变圣诞树的颜色,点亮那一刻专属自己的圣诞心情。
而CHANEL beauty则用丝带在橱窗里做了一株圣诞树,礼包包装也一目了然,偷懒的人可以在这里把圣诞礼物全部采购完。
Diptyque的橱窗陈列的就是我在好物小号“衩姐”(masee2015)推荐的圣诞限量鎏金蜡烛礼盒,今年这个限量尤其难买,也就三里屯太古里的旗舰店货多一些。
很喜欢北区Moncler的大橱窗,每次路过都情不自禁哼起范晓萱的《雪人》。
南区Nespresso旗舰店的圣诞橱窗则是“查理与巧克力工厂”,今年的圣诞限量彩球咖啡胶囊之前也在“衩姐”推荐过了——全糖风味,甜蜜如热恋。
对了,提醒一句。太古里在圣诞期间的活动蛮厉害的:期间消费满15万元可以直接获赠一台256G的iPhone X。12月7日到1月1日期间,累积消费最高的前四名还可以获赠双人国际往返机票。
以及,太古里的会员服务一直也很独特,非常讲究还时髦:比如,你可以用积分兑换各种真正用得上且美的会员礼物(香氛啦、各个网红餐厅的代金券啦),它们官方的会员服务号(微信名:三里屯太古里服务号)也特别方便,你可以直接通过服务号交停车费、排餐厅座位、换会员礼品什么的,总之,是实事求是的服务。
拉拉杂杂地写,突然就写了这么多。
大概是因为前两天有媒体访问:北京对你意味着什么?
嗯,对于我来说,北京就意味着三里屯太古里。它出现在北京生活的一切画面中,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某一天离开了,聊起北京,大概所有的故事都会这么开始:有一次,我在三里屯…………
你呢?你的城市对你意味着什么?
告诉我你所在城市最动人的街区
微信&微博:反裤衩阵地